浅谈小学朗读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heng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领会作者语言运用意图最重要的方式,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促进对语言的记忆,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中的词语、句式、表达方法就会被消化、吸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朗读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其能力也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方能逐步提高。由于农牧区孩子在平时不接触或少接触普通话,因此朗读教学在基层小学中有很大的难度。惟其难,更应该加大训练的力度。那究竟应怎样抓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狠抓字音
  
  文章是由字、词、句、段要素组成的。由字成词,以词连句,由句成段,以段成篇。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篇文章,就必须读准字音。字音是朗读正确与否的重要条件,只有读音正确,发音清楚响亮,才能谈得上正确。因此,字音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常抓不懈。
  
  二、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學就应依此为依据,有顺序地进行
  
  首先,要求读音正确。无论是自读还是领读,指名读还是齐读,都要求他们认真看课文,力求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读出来。要求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不拖长音。
  其次是流利地读,要读得连贯自然,不拖长音。注意字词的组合和句与旬之间的停顿以及读当中的换气及语气等。连贯的前提是多读,读熟了才能连贯、自然;要求跟平常说话一样读,不能装腔作势,故意造作。有的学生会因为对一些字词不理解、不熟悉,而读破词句;有的学生会因为不注意句子间的停顿而上气不接下气;有的学生朗读时拖着长音,像唱歌一样。凡此不胜枚举,只有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指导,才能收到实效。
  有感情地朗读是正确理解文章的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讲究朗读技巧。这就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读的句子是棵柳树,头脑中就应该出现一棵柳树。在朗读时头脑应浮现出反映课文内容的画面,语气中应读出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做具体的、持久的训练。教学时先让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旬、反问句等几种句式的语气读法,再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变化。比如在进行《方志敏》教学时,一个伪兵用手榴弹威胁说:“快把大洋拿出来,不然我炸死你……”这部分时,我就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想象当时伪兵的形象,然后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自然读出了伪兵威胁、恐吓的语气。又如到“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一句,这是个问句,我就指导学生想象当时伪兵的贪财心理,然后指导学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和没找到钱的失望感。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心,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讲求朗读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一贯提倡用新颖的方法,在朗读中也是如此。那么,到底讲求怎样的方法呢?依笔者之见,就是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既能达到训练目的,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朗读方法有指名读、齐读、领读、分角色读等。为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笔者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加了不少花样。比如:在指名读时用“开火车”的方法一个接一个地读,互相之间开展竞赛,看谁读的最好。有些情节生动的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根据文中所述,做一些相应的动作,这样既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齐读时。有时把全文分成段落,一个组一句轮着读,这样既能提高注意力又能让各小组互相纠正;有时让各组二重读(与合唱中的二重唱同理),这种方法虽然听起来比较乱,但可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兴趣盎然;有时采取师生分句读,使学生如回答老师提问一样,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表现欲。领读一般由学习好或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这样更接近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减轻老师的负担,也使得领读的学生愈加成熟。熟能生巧,亦能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语气。分角色朗读既能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与个性,又能激起学生再创作的热情。笔者在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先读熟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然后推选代表到讲台上表演,小演员发挥各自的优势,表演惟妙惟肖,各具神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朗读的方法五花八门,种类颇多,朗读训练至关重要,我们应因地制宜,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笔者肤浅之见解,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施行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血糖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社区服务中心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10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参
少数民族高职贫困生因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族群意识,呈现出了特有的心理问题。文章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依据学生民族文化背景,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力量,创新建构具有
本文从高等数学教育的效果着手,提出一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把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更高效率的进行高
随着ESP教学的广泛开展,该类课程相关教学方法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阐述,结合医药类院校ESP教学的实际,以课堂个案为例,论述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很明显,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的,那么教师究竟采取什么途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小学生学习诉求的提升,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其也成为评价语文教师教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感觉的艺术。它不同于文字,文字可以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的听觉与感知,使人们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表现的意境,产生联想、想象,从而引起共鸣。低年级的学生接受言语的能力相对较弱,感受音乐的能力也不强,这给音乐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显得尤为重要。  一、 节奏中的“音乐想象”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说:“唤醒
本文阐述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优缺点,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手段和方式的优点,对我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就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孩子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老
写作的本质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是学生个性化心灵和个性化行为的书面言语行为,最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