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点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86-01
  新课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要为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服务。新课标还强调了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其核心问题是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要达到以下的要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此,在教学中就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来贯彻课标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利用课堂内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引入的原则是简洁、直接、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并产生疑问,自然而然的将学生引到教学内容中来。作为教师应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简易器材、仪器做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一下子对本节课产生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用于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简单、有趣、现象明显,让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想探究个明白。教师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思考这个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比如:在学习(必修2)第五章中的平拋运动时,老师在黑板的某处将白色的粉笔头沿平行黑板面水平方向抛出。学生就会观察到粉笔头划出一道白色的抛物线运动轨迹,如此反复做几次演示。并且沿轨迹画出抛物线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平拋运动的分解和合成。则学生更能理解和较好地后续学习。突破平拋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个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直接接受这些难点的讲解,记住结论,至于为什么则无需思考,忽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探究。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物理学科的难点很多。而且有些原理规律升华于实践生活。单凭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形成一个具体的表象。研究一下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会发现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只要每个教师不遗余力地都把所有的试验(包括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让学生去看去做去探究。抓好课堂中适时的演示实验教学和学生试验教学,引发兴趣。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讨研究能力。则会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实验课提倡学生自主实验来探究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需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策略将由观察→实验→控制条件→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和解释→分类→抽象、推理→发现规律性→模型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物理过程分析相对来讲比较复杂,而过程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忽略过程研究不仅减少了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能力、智慧的发展形成阻碍。用特定的学生实验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或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出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参与度,还深化了教改思想,可谓收益匪浅。进而达到课标所做的要求。
  三、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补充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课外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课内课外的内在联系。
  1.物理知识与相应的实际现象紧密相连利用课外时间参观,扩大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交变电流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观发电厂的发电机,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操作学校实验室的演示发电机。然后指导学生自制小型发电机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进行衔接,相互补充。
  2.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
  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经常举行一些小型的“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制造学具、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鼓励他们创新。坚持原理科学、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可由教师带动,发展到学生纷纷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性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引导学生探求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够打造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本文就高效、和谐课堂的打造,生物教师的教学要做到“四要”进行很好的阐述。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高效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低碳意识比较清晰,低碳目的也比较明确,但践行较弱。因此,应加大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低碳的氛围,让学生具有倡导低碳的责任和习惯。  【关键词】低碳生活 调查分析 责任和习惯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编号:SGH126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
【摘要】在分析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构建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即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过程管理。并以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经管类专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提出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实施成效,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课程体系优化 西安外事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学生彻底摆脱以往只会死记硬背的老旧模式。而对过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较差的缺点加以有效的改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从现实角度来说,这项工作目前还做得很不够。从地理教学质量、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上都需要有较大的改观。本文针对如何提高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