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生活与专业发展水平、专业素养的提升密不可分;初中语文教师重视专业生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需要。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25名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改善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广州市海珠区
教师专业生活是在特定教育环境下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全面而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生命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思想和情感。作为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立项号:2016C024),为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现状,课题组在本区初中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反映的是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总体状况,以及课题组提出的改善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若干建议。
一、 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现状
(一)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意识较强,但缺乏阅读时间和缺少外部物质提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90.2%被调查的教师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很重要,但有79.1%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阅读,67.6%的教师反映每天少于1小时阅读时间。此外,在关于教师所在学校图书馆情况的调查中,79.1%教师所在学校的图书馆不能满足阅读需求,很多图书馆已形同虚设。
(二)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花费时间长,教学工作量大,集体备课时间欠缺
大部分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为目的,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每天备课花费的时间长,78.7%的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此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太短,调查结果显示集体备课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2小时”的人数最多,约占比73.8%。调查还发现82.3%的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周课时数超过了《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标准试行意见》的周12课时数。可见,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量大,任务多,负担重,压力也大。
(三)教师反思意识有待加强,教师反思缺乏相关培训和上级的指导
调查反映仅有21.8%的教师会“经常写教育随笔”。可见,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写反思是比较缺乏的。调查还反映出有42.2%和36.9%教师认为提升教学反思水平需要 “专家學者的指导”和“教学反思的相关培训”。可见,教师普遍缺少与反思有关的培训,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加强教师反思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此外, 60.4%被调查的语文教师很少会与区教研员探讨教学问题。可见,区教研室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欠缺,教师反思缺乏上级的指导。
(四)教师的研究意识较好,但是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
93.3%的教师认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很有教育科研的必要,但是力不从心,有75.5%的教师没时间参加教学研究。有70%的教师希望教研部门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67.1%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后的评课比较笼统,基本无帮助。总体来说,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的研究意识较好,但是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
(五)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最低,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规划意识偏低
65.8%被调查的教师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的态度比较消极。在睡眠质量上较差,普遍每天仅能休息7小时以下。此外,只有13.3%的教师认真规划过自己的专业生活。另外有86.2%的教师认为本单位不太关心教师的个人发展,不够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相应的支持措施。
二、 改善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策略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生活水平将在这个水平上停滞不前。教师专业生活所涵盖的学、思、教三个螺旋上升的主要方面,被单一的教学所完全替代。由于缺乏学、思的营养补充,教也只能是重复教授以往内容,不断炒冷饭。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建议。
(一)政府和主管教育的部门要为教师减负,提高教师待遇
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在学校承担过重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为了完成工作,只能是疲于应付,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使教师的专业生活意识日渐淡薄。调查显示大部分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压力大,消耗多过吸收。政府和有关的教育部门要帮助语文教师减负。非教学性事务应另外安排专人负责,让教师从中解放出来,潜心教学和研究。学校应深入研究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哪些工作是可有可无或者无关紧要的额外负担,要坚决删除。还应多从教师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减少行政部门对教师工作的干预,尽量做到少开会、开好会,少检查、多服务。
而解决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专业生活这一问题,期待政府在教育上投入更多,让每所学校能够根据自己学校的需求招聘更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合理科学改革现有的教师编制,尝试推行“教师借调”和“教师轮岗”办法,真正做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第五十四条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政府部门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在财政上实施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提供政策保障。
(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教师评价机制等
学校要制定并完善人事考核机制和职称评聘制度,科学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评价,仅仅看学生的成绩在区、市的排名,这是偏颇的,应该统计学生在这位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课程的成绩提高的比率高低。
职称评定应以专业水平高低为主要评定标准。不应有过多行政干预。否则,容易形成走捷径、拉关系的不良风气,而使专注于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待遇,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总体专业水平。学校应制定公开公平的评价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选拔出优秀的教师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同时职称晋升选拔民主测评要做到透明公示。 (三)加强组织管理,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纳入日常的教育组织管理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对下属学校的管理,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纳入日常的教育组织管理,完善政策落实和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统筹与整合,为学校探索教师专业生活提升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培训体系,后勤教学设施设备要到位,多点开展教师的休闲娱乐活动并改善教师阅读的场所。教师最主要的工作环境是学校,一个制度完善、管理到位、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教师的专业生活会有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喜欢阅读的,只是缺乏时间和好的阅读环境。在一个具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学校,就算是平时不怎么喜欢读书的老师,也会受到好的熏陶和影响。同时,可以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会和分享会,提升教师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效率。学校的工会还应该多开展教师的文化艺术活动,帮助教师适当放松,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自身专业幸福感和归属感。
调查中反映教师用在阅读、反思、研究和职业规划上的时间很少,大多数集中在上课、批改作业单一方面,重复性的工作居多。本应螺旋上升的教师专业生活的三大内容:学、思、教,现实中只剩下了教,这样的专业生活会陷入恶性循环。其实近九成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观摩等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充实教师的专业生活内容,就需要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空间。还应鼓励高等学校或者研究机构中工作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学研究专家经常到海珠区的学校里为教师做一些理论指导性工作,如舉行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的讲座和学术报告会、指导教师撰写规范的研究论文等。
调查发现,教龄在21-30年的教师在专业生活水平上较高,学校应充分发挥这一教龄段教师群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可以采取让他们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一对一帮扶”关系的措施,既能有利地发挥该教龄段教师的专业生活优势,又有利于年轻教师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考、教学能力。学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建立自己学校的一套有效培训体系,鼓励21—30年教龄段的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找到适合本人的教学特色;年轻教师要向老教师多学习,勤思考,多钻研,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课堂教学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生活水平。
同时加强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规划指导。主管部门可开展与职业规划有关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指导,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目标,规划自己近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生活内容;学校应多支持教师去进修学习,鼓励他们多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多开展校本研修,增加集体备课(教研)时间,研讨问题,帮助教师建立科研意识,互相促进帮助,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每位专业教师把提高专业生活质量成为自觉
教师工作毕竟属于一种较为稳定的工作。教师本身缺乏追求更高质量专业生活的主观意识。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和自身社会生活,很少再去思考和主动提高专业生活。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宣传和引导,使社会和教师本身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调查研究中看出,很多的初中语文教师长期机械性的重复年复一年的相同工作生活,过着毫无幸福感的职业生活,他们淡化了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自身价值。对未来的专业生活没有期待和规划,日子过的稀里糊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一个教师缺乏对自己专业的追求,他的专业生活也就失去了色彩。专业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专业生活离不开专业自觉的引领。它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工作保持着稳定而积极的态度,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真诚并全身心的投入、完成每一项任务,并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生活水平。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或是多与名师交流,仔细分析自身的特点,明确职业的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广州市海珠区
教师专业生活是在特定教育环境下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全面而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生命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思想和情感。作为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立项号:2016C024),为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现状,课题组在本区初中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反映的是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总体状况,以及课题组提出的改善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若干建议。
一、 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现状
(一)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意识较强,但缺乏阅读时间和缺少外部物质提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90.2%被调查的教师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很重要,但有79.1%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阅读,67.6%的教师反映每天少于1小时阅读时间。此外,在关于教师所在学校图书馆情况的调查中,79.1%教师所在学校的图书馆不能满足阅读需求,很多图书馆已形同虚设。
(二)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花费时间长,教学工作量大,集体备课时间欠缺
大部分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为目的,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每天备课花费的时间长,78.7%的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此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太短,调查结果显示集体备课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2小时”的人数最多,约占比73.8%。调查还发现82.3%的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周课时数超过了《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标准试行意见》的周12课时数。可见,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量大,任务多,负担重,压力也大。
(三)教师反思意识有待加强,教师反思缺乏相关培训和上级的指导
调查反映仅有21.8%的教师会“经常写教育随笔”。可见,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写反思是比较缺乏的。调查还反映出有42.2%和36.9%教师认为提升教学反思水平需要 “专家學者的指导”和“教学反思的相关培训”。可见,教师普遍缺少与反思有关的培训,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加强教师反思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此外, 60.4%被调查的语文教师很少会与区教研员探讨教学问题。可见,区教研室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欠缺,教师反思缺乏上级的指导。
(四)教师的研究意识较好,但是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
93.3%的教师认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很有教育科研的必要,但是力不从心,有75.5%的教师没时间参加教学研究。有70%的教师希望教研部门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67.1%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后的评课比较笼统,基本无帮助。总体来说,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的研究意识较好,但是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
(五)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最低,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规划意识偏低
65.8%被调查的教师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的态度比较消极。在睡眠质量上较差,普遍每天仅能休息7小时以下。此外,只有13.3%的教师认真规划过自己的专业生活。另外有86.2%的教师认为本单位不太关心教师的个人发展,不够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相应的支持措施。
二、 改善广州市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策略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生活水平将在这个水平上停滞不前。教师专业生活所涵盖的学、思、教三个螺旋上升的主要方面,被单一的教学所完全替代。由于缺乏学、思的营养补充,教也只能是重复教授以往内容,不断炒冷饭。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建议。
(一)政府和主管教育的部门要为教师减负,提高教师待遇
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在学校承担过重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为了完成工作,只能是疲于应付,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使教师的专业生活意识日渐淡薄。调查显示大部分海珠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压力大,消耗多过吸收。政府和有关的教育部门要帮助语文教师减负。非教学性事务应另外安排专人负责,让教师从中解放出来,潜心教学和研究。学校应深入研究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哪些工作是可有可无或者无关紧要的额外负担,要坚决删除。还应多从教师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减少行政部门对教师工作的干预,尽量做到少开会、开好会,少检查、多服务。
而解决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专业生活这一问题,期待政府在教育上投入更多,让每所学校能够根据自己学校的需求招聘更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合理科学改革现有的教师编制,尝试推行“教师借调”和“教师轮岗”办法,真正做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第五十四条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政府部门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在财政上实施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提供政策保障。
(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教师评价机制等
学校要制定并完善人事考核机制和职称评聘制度,科学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评价,仅仅看学生的成绩在区、市的排名,这是偏颇的,应该统计学生在这位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课程的成绩提高的比率高低。
职称评定应以专业水平高低为主要评定标准。不应有过多行政干预。否则,容易形成走捷径、拉关系的不良风气,而使专注于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待遇,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总体专业水平。学校应制定公开公平的评价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选拔出优秀的教师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同时职称晋升选拔民主测评要做到透明公示。 (三)加强组织管理,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纳入日常的教育组织管理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对下属学校的管理,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纳入日常的教育组织管理,完善政策落实和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统筹与整合,为学校探索教师专业生活提升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培训体系,后勤教学设施设备要到位,多点开展教师的休闲娱乐活动并改善教师阅读的场所。教师最主要的工作环境是学校,一个制度完善、管理到位、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教师的专业生活会有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喜欢阅读的,只是缺乏时间和好的阅读环境。在一个具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学校,就算是平时不怎么喜欢读书的老师,也会受到好的熏陶和影响。同时,可以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会和分享会,提升教师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效率。学校的工会还应该多开展教师的文化艺术活动,帮助教师适当放松,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自身专业幸福感和归属感。
调查中反映教师用在阅读、反思、研究和职业规划上的时间很少,大多数集中在上课、批改作业单一方面,重复性的工作居多。本应螺旋上升的教师专业生活的三大内容:学、思、教,现实中只剩下了教,这样的专业生活会陷入恶性循环。其实近九成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观摩等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充实教师的专业生活内容,就需要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空间。还应鼓励高等学校或者研究机构中工作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学研究专家经常到海珠区的学校里为教师做一些理论指导性工作,如舉行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的讲座和学术报告会、指导教师撰写规范的研究论文等。
调查发现,教龄在21-30年的教师在专业生活水平上较高,学校应充分发挥这一教龄段教师群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可以采取让他们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一对一帮扶”关系的措施,既能有利地发挥该教龄段教师的专业生活优势,又有利于年轻教师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考、教学能力。学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建立自己学校的一套有效培训体系,鼓励21—30年教龄段的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找到适合本人的教学特色;年轻教师要向老教师多学习,勤思考,多钻研,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课堂教学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生活水平。
同时加强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规划指导。主管部门可开展与职业规划有关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指导,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目标,规划自己近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生活内容;学校应多支持教师去进修学习,鼓励他们多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多开展校本研修,增加集体备课(教研)时间,研讨问题,帮助教师建立科研意识,互相促进帮助,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每位专业教师把提高专业生活质量成为自觉
教师工作毕竟属于一种较为稳定的工作。教师本身缺乏追求更高质量专业生活的主观意识。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和自身社会生活,很少再去思考和主动提高专业生活。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宣传和引导,使社会和教师本身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调查研究中看出,很多的初中语文教师长期机械性的重复年复一年的相同工作生活,过着毫无幸福感的职业生活,他们淡化了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自身价值。对未来的专业生活没有期待和规划,日子过的稀里糊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一个教师缺乏对自己专业的追求,他的专业生活也就失去了色彩。专业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专业生活离不开专业自觉的引领。它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工作保持着稳定而积极的态度,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真诚并全身心的投入、完成每一项任务,并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生活水平。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或是多与名师交流,仔细分析自身的特点,明确职业的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