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下,逐渐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简单的叙述来介绍高中数学课堂几种导入的方法:如复习导入、设疑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
【关键词】课堂导入;复习;设疑;积极性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一个好的导入方法也是这一堂课上的好的一个重要部分。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入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新课的引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设置情景导入新课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对数学的兴趣的重要环节。
一.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概念
什么是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概念是什么?导的意思就是引导,入即就是进入。所以所谓数学课堂的导入,就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或数学活动之前,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精心设计的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语言与方法。通过这些教学语言与引导,把学生导入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状态,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课堂的导入语言要具有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作用
有些人说,开头又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我讲的好与坏问题也不是很大。其实不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开端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果你一开始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一趟课很无趣,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失去上这一课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三.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上数学课的老师们都知道,其实数学课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对于每一个数学教师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上的课能够让学生所喜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但这样一个让人枯燥乏味的课堂如果能够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是每一个导入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下面,就课堂的导入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1)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也就有些温故而知新的意思,通过对已学的知识的复习,从而加深了对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也可以为学习新的知识而做好铺垫,这样也就能顺理成章的讲授新的知识。在我们所学的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没有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对于这些他们会很陌生,同时也有许多内容是在学生的数学知识里都能找到相联系的内容,那么对于讲授这些新课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复习形式的导入方法,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再结合它们的联系处,把它们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导入新课堂。但是在以旧引新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把他们结合起来,不能牵强附会,不然会事倍功半。所以在授课前,应当认真备课的前提下挖深教材,准确地确立好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复习导入的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但是我们在找新旧知识联系的时候,一定要由易入难,从简到繁,不然如果在碰到引入比较复杂,知识点刚好是学生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造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打消,从而失去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2) 设疑导入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一旦产生好奇心,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就可以在教学导入的过程中“设置悬念”。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种设疑导入,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某些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但是设疑导入需要在讲数学新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而且所创设的悬念要切实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会认为我在学数学的时候将来能把这些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吗,当我去买菜的时候会用到什么求和公式吗?所以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巧妙的运用,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启之以疑,导之以问,引之以思,教之以法,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的关键,巧妙设疑更是其第一要素。
(3) 创设情境导入
数学课比较沉闷,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是使课堂效率打折的一大致病。所以我们如何能够让学生一上课就能够把兴奋力调动起来也就体现的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在一开始上新课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创设些导入情境,如游戏导入,以游戏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再进一步讲解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先组织学生玩小游戏,通过游戏方式的导入,来创设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导入对新授知识的学习易于学生接受,教师还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多项感觉器官协调起来,用来培养学生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游戏前应把规则,要求向学生介绍清楚,以免引起混乱。
(4)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当一些新课程难以借助一般导入方法,以及当进入高三复习课的数学教学时并不是去重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与方法,而是获得一种具有根源性的选择力量,所以在针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复习的内容,直接开门见山,切入主题。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本堂课所要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前几天参加数学培训的时候,那个特级教师自己做了几个教学案例,在讲述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了,比如说在复习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拿出一个问题,一问题提出的方式,直接进入主题,开门见山,这样做可以做到简介明了,同时也可以避免针对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开门见山,以问题导入课堂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总之,高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很多,上面列举了几种导入方法,但是不管运用什么导入方法,我们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必须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第二、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而且也必须有针对性。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堂课的特点,抓住课堂的重点与难点,优化课堂的导入,要精心设计适合课题特点的导入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中的作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设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盛文斌
[2]《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能》张红
【关键词】课堂导入;复习;设疑;积极性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一个好的导入方法也是这一堂课上的好的一个重要部分。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入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新课的引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设置情景导入新课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对数学的兴趣的重要环节。
一.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概念
什么是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概念是什么?导的意思就是引导,入即就是进入。所以所谓数学课堂的导入,就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或数学活动之前,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精心设计的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语言与方法。通过这些教学语言与引导,把学生导入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状态,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课堂的导入语言要具有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作用
有些人说,开头又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我讲的好与坏问题也不是很大。其实不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开端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果你一开始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一趟课很无趣,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失去上这一课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三.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上数学课的老师们都知道,其实数学课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对于每一个数学教师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上的课能够让学生所喜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但这样一个让人枯燥乏味的课堂如果能够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是每一个导入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下面,就课堂的导入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1)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也就有些温故而知新的意思,通过对已学的知识的复习,从而加深了对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也可以为学习新的知识而做好铺垫,这样也就能顺理成章的讲授新的知识。在我们所学的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没有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对于这些他们会很陌生,同时也有许多内容是在学生的数学知识里都能找到相联系的内容,那么对于讲授这些新课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复习形式的导入方法,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再结合它们的联系处,把它们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导入新课堂。但是在以旧引新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把他们结合起来,不能牵强附会,不然会事倍功半。所以在授课前,应当认真备课的前提下挖深教材,准确地确立好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复习导入的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但是我们在找新旧知识联系的时候,一定要由易入难,从简到繁,不然如果在碰到引入比较复杂,知识点刚好是学生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造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打消,从而失去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2) 设疑导入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一旦产生好奇心,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就可以在教学导入的过程中“设置悬念”。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种设疑导入,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某些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但是设疑导入需要在讲数学新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而且所创设的悬念要切实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会认为我在学数学的时候将来能把这些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吗,当我去买菜的时候会用到什么求和公式吗?所以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巧妙的运用,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启之以疑,导之以问,引之以思,教之以法,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的关键,巧妙设疑更是其第一要素。
(3) 创设情境导入
数学课比较沉闷,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是使课堂效率打折的一大致病。所以我们如何能够让学生一上课就能够把兴奋力调动起来也就体现的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在一开始上新课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创设些导入情境,如游戏导入,以游戏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再进一步讲解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先组织学生玩小游戏,通过游戏方式的导入,来创设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导入对新授知识的学习易于学生接受,教师还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多项感觉器官协调起来,用来培养学生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游戏前应把规则,要求向学生介绍清楚,以免引起混乱。
(4)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当一些新课程难以借助一般导入方法,以及当进入高三复习课的数学教学时并不是去重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与方法,而是获得一种具有根源性的选择力量,所以在针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复习的内容,直接开门见山,切入主题。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本堂课所要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前几天参加数学培训的时候,那个特级教师自己做了几个教学案例,在讲述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了,比如说在复习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拿出一个问题,一问题提出的方式,直接进入主题,开门见山,这样做可以做到简介明了,同时也可以避免针对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开门见山,以问题导入课堂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总之,高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很多,上面列举了几种导入方法,但是不管运用什么导入方法,我们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必须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第二、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而且也必须有针对性。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堂课的特点,抓住课堂的重点与难点,优化课堂的导入,要精心设计适合课题特点的导入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中的作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设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盛文斌
[2]《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能》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