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jia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只重视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把课堂当成了传授知识的场所,往往将数学思维的活动、数学化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拒之于课堂之外,形成教师灌输多、包办代替的教法,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与实践的长足发展背道而驰,跟教育理论不能有机接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从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导就是教学中要富于艺术的学法指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引设课题,激发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无兴趣,教学事倍功半,反之兴趣浓厚,则事半功倍。教学的首要工作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用功意愿,培养积极探索的能力。我在优化课堂教学中巧设课题引入,体现了一个“巧”字,用充满激情而又生动精辟的语言把富有故事情节和趣味性的数学知识讲授给学生,对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感,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此举,学生兴趣十分高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长期这样巧设课题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促进大脑机能的积极参与,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巧做总结,科学梳理,指导学生学习
  学习数学的关键在于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各知识点,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存在:对知识点归纳不科学、不完整,比较重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死记硬背,忽略对知识的准确表达和正确地理解,知识点总是零散的,不能将知识“冰糖葫芦式”地串联起来,储存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科学梳理,宏观把握,如每堂课结束前几分钟,指导学生小结这节课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一个比较清楚、准确地理解,以便学生课后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复习与巩固。每章节结束后引导学生从某一角度,以某个中心为主线,对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第二,微观设计,精心引导,贴近“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弄清章节中重点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强烈渴望与期盼,使学生思维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积极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与培养,教学目标也得到良好的实现。
  三、善待学困生,分类推进,狠抓教学质量
  目前,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生活一帆风顺,很少遭到困难与挫折,依赖心理强烈。在学习中稍有一些阻碍,积极性便猛受打击,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样一个小小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累积成一个大问题,最后造成知识的脱节,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放弃学习,因而在课堂中如何转差促优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困生要以慈母之心、兄长之情、导师之严循循善诱,耐心启导,把“责骂”变为“爱护”,把“歧视”变为“帮助”,使他们主动接近自己,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也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古今中外数学方面的伟大成绩,以使他们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然后用“跳一跳能摘到”的习题训练,使他们从成功中培养出耐心、信心与顽强拼搏的毅力。在课堂上,用“阶梯式”、“题组式”的课题授课,让每个学生都有饭吃,人人都能吃饱吃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培养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精编习题,防错纠错,天天学有所得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弄清差错原因,分析形成过程,那么他们的理解将会深化,记忆也将牢固。教师可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精编习题,有意识地“引蛇出洞”,使学生在失败中清醒,主动地结合老师讲评,重审解题过程,找出差错原因,真正“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些练习,可以真正地达到防错纠错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在与所学知识同步的基础上,坚持每日弄清一道错题,长期坚持下来,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在高考的考试中,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计入总分,而且数学总分文科160分,理科200分,所占分值较高。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一种科学在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可见让学生学好用好数学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升入高一,可以把数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数学课 问题情境 数学思维    上课了,同学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我,好像在说:“你今天会提出一个怎样的新问题呢?”我不紧不慢地说:“最近我们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角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关长方形的问题。”我一边开门见山地说明课题,一边投影出图1。并请同学们说出图中共有几个长方
本文研究和设计了一个射频识别(RFID)协议测试分析系统,主要针对RFID协议测试分析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并实现了相应解决方案;最后将之应用于工程实践,对一款RFID协议进
一  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环节,也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作用。  总结多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大凡比较好的引入环节,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近性、参与性、美感性等因子,下面我谈谈前六个因子在初中数学课引入环节中的运用。  (一)情景性。  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的情感体验是不大相同的。教学实践证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令人担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彻底地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应该从认清数学的重要性,教学紧扣所学专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善于发挥学生的优点,以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把学生打造成符合时代进步、掌握数学、善于应用数学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 问题分析 解决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基础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课程中充当着联系各部分代数知识的“纽带”。要想学好函数,要想对函数概念有更多的感悟,学生就要放在数学的大框里整体把握函数内容。  一、从高中数学知识链中认识函数  函数是必修1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新课程数学从必修到选修,函数是其中一条主线,主要体现在必修1:函数概念和性质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对数、幂函数);必修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变教师为主导,变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当前,在减负的情况下,周末、节假日不准补课。在这样的形势下,突出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材明确分为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四大板块。基础知识不再局限于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学作业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及时正确反馈教学效果,给教师提供较科学的教学依据。因此如何科学处理好作业,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是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一、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现在虽然提出应试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已多时,但就部分地区来说由于多方面原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