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前后的冲突与谈判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反共高潮结束以后,国民党将军事反共的重点南移,把反共目标指向敌后抗战的新四军,同时加紧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反共活动,两党关系更加紧张。1940年6月初,周恩来会见蒋介石,表明中共合作抗战诚意,谴责了国民党在抗战中“溶共”、“剿共”的反共行径。接着,周恩来又与何应钦、白崇禧就划分作战区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但都无果而终。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反共高潮正在加紧酝酿。山雨欲来风满楼。在重庆的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即将面临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来的最大危机和挑战。
  “皓电”与“佳电”
  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参谋总长何应钦与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名义,签署致第十八集团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的“皓电”,要求江南新四军“限于电到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指定地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序幕由此揭开。
  为了探明国民党当局的政治动向,了解各界人士对时局变化的反应,给中共中央作出正确对策提供依据,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南方局领导人频繁接触冯玉祥、孙科、覃振、于右任、章伯钧、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等各方面人士,征求他们对“皓电”和时局的看法。
  10月24日,周恩来连续两次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目前反共高潮正在着着上升”,提议不能同意“皓电”,但不能置之不理,军事上一要将新四军主力开至江北,便于集结应战;二要将主力立即分散,江北部队需作应战准备。为了使中共中央获得更充足的决策依据,11月1日,周恩来又两次致电中共中央,建议以朱、彭、叶、项名义通电答复“皓电”,表示皖南新四军在有充分保障条件下可移至江北。中共中央最终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11月9日,由毛泽东起草的以朱、彭、叶、项名义致何、白的“佳电”,经叶剑英转给国民党当局。“佳电”刚柔并济地批驳了“皓电”中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诬蔑,既顾全大局,又坚持原则,发布后得到了国统区广大中间派的理解和同情,使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与此同时,为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局,南方局除要求《新华日报》将“佳电”广泛印送给各阶层人士外,还加强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力度,特意向英、美、苏、法等驻华使团及在华国际团体提供了整理的国共关系资料。12月下旬,周恩来约见美国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向她说明国共两党分歧的实质及发生重大反共事件的危险性。周恩来向其说明:我们不想过早地暴露这些冲突以加剧摩擦,不过我们愿意把这些材料交到值得信任的外国人士手中,以便在蒋介石展开更加疯狂的进攻时予以揭露。
  12月25日,蒋介石约见周恩来,称新四军都是他的部下,只要“说出一条北上的路,我可担保绝对不会妨碍你们通过”。但“如果你们非留在江北免调不可”,“冲突绝难避免”。次日,周恩来给中共中央发电指出:蒋的承诺“靠不住”,这次不过是“吓压之余,又加上哄之一着”罢了,而事实上,国民党“局部‘剿共’仍在加紧布置中”。
  坚守与反攻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9000余人,行至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8万余人包围袭击,“皖南事变”发生。大部分将士英勇牺牲,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等遇害。1月7日,周恩来得到皖南新四军遭袭消息,当即向国民党联络代表张冲提出强烈抗议。1月11日,周恩来在参加《新华日报》创刊3周年庆祝晚会时,再一次收到有关事变的急电,他当即向与会各界人士宣布电文,强烈谴责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罪行。他指出:“黑暗只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 1月17日,周恩来在获悉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后,即在曾家岩50号给何应钦打电话,义正词严地指出:“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是日晚,周恩来在红岩办事处二楼走道召集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人员开会,通报事变发生经过。他指出:目前时局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国共完全决裂;二是国民党不敢全面反共,经过斗争两党还可继续合作抗日。而我们则应从最坏的可能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次日凌晨,周恩来奋笔写下“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与挽诗。《新华日报》连夜刊印,在天亮前发往全城,使事变真相大白于天下。
  时局骤变后,中共中央基于对南方局领导人和国统区党组织安全上的考虑,在1941年1月18日至2月1日的十多天時间内,连续数次发电,紧急指示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等人撤回延安,并将其他党内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区。中共中央的指示非常迫切,仅在1月25日一天内即两次来电要周恩来等“迅即回延”。南方局收到中共中央指示后,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形势。周恩来认为,国共关系尚未到最后决裂之时,断然决定要坚持到最后,争取时局好转。与会人员亦表示要留下坚持战斗。南方局反复向中共中央陈述理由,最终得到中共中央同意。1月27日,重庆八办全体工作人员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朱德发出电报说:“处在政治环境极端严重的重庆办事处同志向你们保证:无论在任何恶劣的情况下,我们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守我们的岗位,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两天后,重庆八办收到毛泽东、朱德的回电:“甚慰,望努力奋斗,光明就在前面,黑暗总会灭亡。全国全世界人民都是援助我们的。”
  这期间,周恩来和南方局其他领导人一起,一方面及时给国民党顽固派以有力反击,另一方面又细致周密地进行了南方局、重庆八办和《新华日报》馆的干部转移和撤退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滞留于重庆、桂林等地的进步文化界人士也进行了转移和疏散。2月1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叶剑英率领蒋南翔、李涛、边章五等飞返延安,并向中共中央汇报南方局在重庆坚持斗争的情形。毛泽东听后给周恩来去电,对南方局工作表达了“欣慰之至”的高度赞许。随即,中共中央决定对第二次反共高潮采取“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并指示南方局“坚决反攻,跟踪追击,绝不游移,绝不妥协”,开始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猛烈的政治攻势。   击退反共高潮
  1941年1月19日,南方局印制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传单,并广为散发。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同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周恩来通过国民党联络代表张冲,及时将上述“命令”和“谈话”转交国民党中央。随即,宋庆龄、柳亚子、何香凝、陈友仁等在香港发出抗议,并致函蒋介石。国统区中间党派也愤然抗议,章伯钧等与周恩来会面,表示准备成立民主联合会,团结各中间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共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民主改革和反对内战的意愿。
  国民党内也不乏反对内战者,张治中向蒋介石呈万言书,痛陈国民党当局对中共问题处理失策,认为皖南事变是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至大。国民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当面向蒋介石请求慎重处置新四军问题,以免造成内战危险及国际间的不良观感。国共谈判联络代表张冲,在事变发生后“感到没脸见人”。他对周恩来说:一朝中总有秦桧、岳飞,我们是忠,他们(指亲日派)是奸。不仅如此,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曾充当过急先锋的阎锡山,此时也对当局表示失望,认为重庆政府中有一部分不受欢迎的人,他们直接危害抗战,间接帮助日本。时任国民党军委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二次国际问题座谈会所作的演讲中,以波兰与法国不和而导致亡国的教训,呼吁国共两党珍视民族团结,且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分裂提出警告。针对顽固派挑起反共分裂活动的事实,冯玉祥曾大骂何应钦搞阴谋,且对蒋介石表达了愤慨。综上可以说明,国民党内不少人主张国共合作抗战,破坏抗战的只是一股逆流。
  与此同时,经过南方局外事组的工作,美、英、苏等驻华使馆以及国际机构也了解了事变真相,逐渐对中共倾于同情和支持。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指出:中国内战意味着灭亡。1941年1月下旬,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与周恩来会晤后,将事件真相报告本国政府,英国政府即电告蒋介石,指出内战只会加强日军的攻击。2月中旬,美国总统特使居里与周恩来秘密会见不久后,便向蒋介石声明:“美国政府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一时间,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1941年2月初,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召开在即。为抗议国民党制造的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这次会议。是月10日,周恩来约见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张申府、左舜生等民主人士,告知中共拒绝出席参政会的理由,并获得他们谅解。3月2日,中共参政员董必武、邓颖超致函国民参政会,提出承认中共和中間党派以及陕甘宁边区合法地位、释放皖南事变被捕人员等十二条作为出席会议条件。中共的坚决态度,赢得中间势力的拥护和支持,最终迫使蒋介石在第二届国民参政会上作出“以后决无剿共之军事”的承诺。3月8日,国民参政会仍选举董必武为驻会参政员。3月14日,蒋介石约请周恩来面谈,询问中共中央有何意见,做出缓和两党关系的姿态,表现出部分让步和谋求妥协之意。至此,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人经过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复较量,达到了以斗争求团结,维系合作抗战大局的目的。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军事反共开始,虽然新四军受到严重损失,但这一反共行径却使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在道义上失去人心,使中间势力抛弃了对他们的幻想,进一步拉近了中间势力与中共的合作关系。从此,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国民党的地位日益下降,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日益上升。
其他文献
记不清究竟有几个村子,像胳膊腿拴在一起的蚂蚱般,把连绵的几座山包围在一起。山与山隔得远,乡亲们时不时吆喝几句,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层层叠叠的回音。  各村的人基本没什么联系,大家都清楚自己耕作的地盘,日子也过得本本分分。而把村与村真正联系起来的,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街道梁家堡村党支部书记梁秀和。  大家的“梁书记”  “梁书记”,别人都这么称呼他。  2010年,我读小学三年级那年,梁秀和成了梁
在重庆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里,李志远博士的入驻故事有个浪漫的开端。  “在马来西亚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不过她2010年先回国,说要我回国后,她才跟我结婚。”李志远笑着回忆。  于是,随后的几年里,在短暂的回国期间,李志远开始借助海归俱乐部的力量,悄悄打探起开公司的最佳区域和时机。  2015年4月,李志远毅然辞掉马来西亚的工作,回到重庆,开始守候重庆国际企业孵化园7月开园的那一刻。  李志远的爱情在
将红苕变成“石油”,并带活一大产业,带富一方农民,这看起来是神话,却在重庆环球石化有限公司变成了现实。   走进位于长寿区的环球石化生产车间,技术质监部负责人拿起一根红苕告诉我们,经过洗涤、切片、粉碎,然后蒸煮、液化、糖化、发酵、蒸馏等流程后,红苕就变成了乙醇。   “乙醇历来被人们喻为新型石油,可以替代汽油或柴油,作为汽车的燃料。”环球石化董事长赖涛说,50公斤淀粉含量为20%的红苕,经过加工转
一  丁小兰的位置,正好靠窗,抬眼一望,就是火车站围墙外的小山坡。半腰上那块苞谷地,就是自己家的。王其他爸种的苞谷,正在扬花,英姿挺拔。这是苞谷一生最美的时光,就像三十岁的女人,四十岁的男人,看着都让人舒心。  山坡的后面,就是自家的房子,不,严格说来是王其他爸,王贵的房子。但丁小兰是嫁到这里的,在这里热热闹闹办了酒席举行了婚礼,入了洞房。在这个偏僻得鸟儿们都寂寞的地方坐动车,真是有点魔幻味道。 
这款饥饿游戏远比银幕上来的残酷,因为参与者是幼婴嫩弱的脾脏和胃肠系统,并且它们绝无REST模式。而身处全球最大奶粉市场,享受单桶最贵价格的中国孕妇,却面临着永远绕不过去的问题,如何妥善拿到孩子咽下去的第一口食物。  29岁的付春红最近有点心烦,怀孕快过七个月的她正为选择奶粉的产地和品牌发愁。  身为会计师事务所主管的她,十年前从吉林老家来北京念大学,自此独自打点生活。由于职业习惯,她很注重每件事的
遵守纪律,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  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彰显其强大的势能和威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公司要求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谁也不能凌驾于纪律之上——  1. 大公司里无规矩不成方圆  2. 制度是大公司管理的法宝  3. 战场上纪律决定生死,职场中纪律关乎前途  4. 服从上级,一切行动听指挥  5. 让遵守纪律成为一种习惯  谨言慎行,多做事情少议论是非  大公司的员工要想登上成
将鸿琳的三篇小说《梨城叛徒》、《寻找慈恩塔》、《告密者》一口气看完,本来只是随便翻翻,不曾想一打开就身不由己了,跟着作品中的“我”,从一个人物到另一个人物,从一条线索再到一个真相,从梨城党史的故纸堆里到郭庄柳里堡、城隍庙慈恩塔,或者猪笼寨百间房……明明知道这是作者设下的圈套,还是忍不住跟着走,这真不由你。等到看完,才一拍大腿,恨恨道:骗子,小说家都是骗子,明明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偏偏用了几万
2019年12月29日,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  村党支部书记唐忠富忙得像只陀螺,他要协调村民尽快完成400亩艾草种根的种植。  在农机助力下,一天的功夫,原本有些荒芜的田地上种满了艾草种根。唐忠富坐下来喝了口水,盘算着来年的好收成,心里乐开了花。  “多亏了陈平,这些种根都是前几天他从河南南阳联系拉过来的。”唐忠富说。  唐忠富话里的陈平,是带领村民种“致富草”的带头人,这个增收致富的故事,还要从
阿贵死了,死时年方五十四岁。  我与阿贵八年同事,对他真是知根知底,本应该去送送他。可是,他与我爹同日死(只差几个小时),终于无法为他送行。我想,黄泉路上,他如果能与家父结伴而行,我还要感谢他对老父照料一程哩。  虽然只五十四岁,但对他的死我是不会感到惊诧的。在我看来,这是意料中事,这是他的命。  一段日子以来,经常想起阿贵往事,也有老单位的同事不时提起他。我想,他是一个典型的个体存在,我总该记下
“游戏规则”要统一  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瓶颈问题,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真正威胁互联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是其严重的无序状态。  发展网络经济,要求制订统一的“游戏规则”,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开放、创新、宽松的市场环境。因此,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构建相关的法律框架,制定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要加强部门间协调,例如规划部门负责制订战略性规划,经济贸易部门负责引导、发展和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