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bert综合征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分析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ens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Gilbert综合征(GS)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CN-2)患者UGT1A1基因突变位点、单倍型及双倍型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138例GS与CN-2患者临床资料,其中GS组109例,CN-2组29例,分析两种表型在突变位点上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使用SNPStats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LD)分析及单倍型分析.强LD被定义为|D′|和r2均>0.8,中度LD被定义为|D′|>0.8且r2>0.4.结果 138例患者均进行了UGT1A1基因检测,突变主要发生在启动子上游苯巴比妥反应增强元件(PBREM)区域-3279T>G突变(104例,75.36%)、-3152G>A突变(82例,59.42%)和启动子TATA盒TA插入突变(88例,63.77%),以及编码区1号外显子上的c.211 G>A突变(66例,47.83%).GS组在PBREM区域-3279T>G位点(82.57%vs 48.28%,χ2=14.508,PA位点(68.81%vs 24.14%,χ2=18.955,P(TA)7突变的比例(72.48%vs 31.03%,χ2=17.027,PA之间存在强LD(|D′|>0.8,r2>0.8),在(TA)6>(TA)7和-3279T>G、-3152G>A和-3279T>G、(TA)6>(TA)7和c.211G>A、-3279T>G和c.211G>A之间存在中度LD(|D′|均>0.8,r2均>0.4).单倍型频率分析发现在GS组中单倍型-3279G—-3152A—(TA)7出现的频率高于CN-2组(45.72%vs 17.24%,χ2=7.833,P=0.005),而c.1456G(4.10%vs 16.48%,χ2=4.873,P=0.027)和c.211A—c.1456G(1.86%vs 24.90%,χ2=15.210,P<0.001)的频率低于CN-2组.双倍型分析发现单倍型c.1456G和c.211A—c.1456G参与组成的双倍型对应更高的TBil水平.结论 GS和CN-2患者的常见UGT1A1基因突变位点以及主要单倍型不同,CN-2常见双倍型对应更高的TBil水平.
其他文献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超过42% ~52%的患者在围产期感染HBV.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rn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Li等评估了TAF在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随机分为TDF组(300 mg/d,n=36)和TAF组(25 mg/d,n=36).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组孕妇及婴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评估TAF和TDF的疗效及安全性.
期刊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在初始治疗后,部分患者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部分特异性菌群能在肝内胆管定植,导致胆道系统慢性感染及炎症.这些特异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致石菌群”.本文对PIS发病机理中致石菌群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探讨,以期为PIS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