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评价被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和英国的学生评价改革的经验,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改革的策略,从而为学生评价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评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26-02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在教育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尤为突出。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优秀程度的价值判断 ,是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的微观教育评价。传统的学生评价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侧重于定性评价 ,以 “三好”总评为代表;另一类则侧重于定量评价 ,以“综合测评”为代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共识 ,传统的学生评价只看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得到的考试成绩,结果导致了大量的所谓“差生”和失败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众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严重的甚至伤害了亲子关系。因此,传统的学生评价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批判。一个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评价改革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学生评价改革体现了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生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的评价改革方向。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实现在评价理念、评价对象、评价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转变,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二、国外的学生评价
当今世界各国也在对学生评价的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英国
近些年,在英国的教育领域颁布或发表一系列绿皮书、白皮书。在基础教育随之改变的同时,作为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理念与方法。首先,实行三级学生评价体系的策略:国家考试、教师实施的评价、学生的反思性自评与互评处于最上一级的是国家考试。国家考试属于一种基于课程的测试,是设置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非潜能、性向等因素。与教师实施的评价相比,它的覆盖面较窄,仅仅专注于某些学科的某些领域,倾向于学生已有知识的检验。采用的方式多为纸笔测验。处于中间一级的是教师所实施的评价,一般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计划结束时进行,如果说国家考试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那么教师实施的评价就是为了学习的评价,其所关注的是具体的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的表现,而非对学生进行甄别,所以教师实施的评价一般采用标准参照评价方法而不用常模参照评价方式。处于最下一级的是学生的反思性评价与互评。这类评价可以在教育情景中的任何时候发生,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反思性自我评价正可以促使学习者了解自我;由于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中,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共同体中角色的扮演、活动的进行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和结束后相互之间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其次, “评价共同体“的建立。豪尔及哈丁认为一个评价共同体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有:(1)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评价及教师所实施的评价目标的一致性理解;(2)为追求上述目标时而形成的一致性程序或过程;(3)一般所采用的评价工具,如分层描述、学校档案袋等;(4)将家长和学生纳人共同体,因为家长和学生也需要明了评价的意义和结果。
(二)美国
围绕着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这一主题 ,美国各地采取了制定新课程标准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尤其是学生评价体系。首先,建立良好的校本学生评价体系。(1)将地方课程、标准、评价与州的内容标准相切合;(2)有效利用评价信息来监督学生的进步;(3)利用学生校外统一考试的成绩来检验校本学生评价体系的有效性;(4)利用评价信息来评判地方课程以及教师教学的有效性;(5)从时间、效用等角度对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审视;(6)留出一定时间供评价者进行合作、反思、决策。其次,促进家长参与评价。美国《教育目标2000》中就曾经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使家长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教育学者翰德森(A.C. Henderson)在其著作《形势不断表明:家长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中列举了她所进行过的50项研究,她指出那些参与学校日常工作,参与评价的家长的子女在价中的表现要优于有着相同家庭背景但其家长未参与的学生的表现,而且,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而言,家长的参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学校管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也发表了题为《家长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101 种方式的小册子,鼓励校长、教师以及家长之间展开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出力。再次,采用真实性评价。“真实性”是真实性评价的重要特征,它是一种直接的测量和评价方式,主要是要实现学习任务、评价信息、评价标准、评价环境、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的真实性。
三、我国学生评价改革的策略
对于学生评价的改革,我国教育界不断的进行探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使得当前的学生评价改革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评价内容、主体、方式的单一,评价策略的不恰当使用,评价功能的缺失,评价理念的不清晰,评价经费的投入不足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我国的学生评价改革应结合先前的和国外的经验,采取相应的策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一)改变理念,建立新的学生评价观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人们认为评价就是测验或考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的评价要强调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学生评价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评价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测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要建立学生、教师、同伴、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共同构成的平等、开放、动态、互补的交互合作的以“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学生自评”为主要模式依托的评价共同体。
(四)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学生评价的标准与内容方面,应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精神,落实了多元化的发展目标。除学业成就外,还重视学生其他潜能与特质的发展,特别是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等。
(五)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上,主张量化的评价方法 (考试、测量) 与质性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动态评价) 相结合,个性评价与共性评价相结,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从教学环节,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寻找各种有效评价学生的方法试图形成立体、综合、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六)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由以往的关注结果,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七)加强评价经费的投入
由于新课程的学生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的多样化,通常要比传统评价费用高,并且,多样化的评价信息的收集和保管对学校引进设备与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无形中增加了评价的成本。这就要求加强评价经费的投入,从而保证学生评价的改革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大明.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71-72.
[2] 张霞燕.以评价促发展---对学生评价改革的思考搬硬套[J].宁波大学学报,2006(8):53-55.
[3] 杨慧. 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J]. 教育管理与评价,2005(5):72-73.
[4] 王凯. 英国学生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3.
[5] 俎媛媛. 美国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启示 [J]. 教育发展研究,2007(3):62-66.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ation of new curriculum,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student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learning the reformation experience of student evaluation in U.S. and UK,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ation of student evalu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That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evaluation.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udent evaluation Strategies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评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26-02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在教育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尤为突出。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优秀程度的价值判断 ,是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的微观教育评价。传统的学生评价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侧重于定性评价 ,以 “三好”总评为代表;另一类则侧重于定量评价 ,以“综合测评”为代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共识 ,传统的学生评价只看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得到的考试成绩,结果导致了大量的所谓“差生”和失败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众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严重的甚至伤害了亲子关系。因此,传统的学生评价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批判。一个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评价改革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学生评价改革体现了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生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的评价改革方向。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实现在评价理念、评价对象、评价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转变,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二、国外的学生评价
当今世界各国也在对学生评价的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英国
近些年,在英国的教育领域颁布或发表一系列绿皮书、白皮书。在基础教育随之改变的同时,作为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理念与方法。首先,实行三级学生评价体系的策略:国家考试、教师实施的评价、学生的反思性自评与互评处于最上一级的是国家考试。国家考试属于一种基于课程的测试,是设置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非潜能、性向等因素。与教师实施的评价相比,它的覆盖面较窄,仅仅专注于某些学科的某些领域,倾向于学生已有知识的检验。采用的方式多为纸笔测验。处于中间一级的是教师所实施的评价,一般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计划结束时进行,如果说国家考试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那么教师实施的评价就是为了学习的评价,其所关注的是具体的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的表现,而非对学生进行甄别,所以教师实施的评价一般采用标准参照评价方法而不用常模参照评价方式。处于最下一级的是学生的反思性评价与互评。这类评价可以在教育情景中的任何时候发生,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反思性自我评价正可以促使学习者了解自我;由于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中,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共同体中角色的扮演、活动的进行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和结束后相互之间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其次, “评价共同体“的建立。豪尔及哈丁认为一个评价共同体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有:(1)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评价及教师所实施的评价目标的一致性理解;(2)为追求上述目标时而形成的一致性程序或过程;(3)一般所采用的评价工具,如分层描述、学校档案袋等;(4)将家长和学生纳人共同体,因为家长和学生也需要明了评价的意义和结果。
(二)美国
围绕着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这一主题 ,美国各地采取了制定新课程标准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尤其是学生评价体系。首先,建立良好的校本学生评价体系。(1)将地方课程、标准、评价与州的内容标准相切合;(2)有效利用评价信息来监督学生的进步;(3)利用学生校外统一考试的成绩来检验校本学生评价体系的有效性;(4)利用评价信息来评判地方课程以及教师教学的有效性;(5)从时间、效用等角度对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审视;(6)留出一定时间供评价者进行合作、反思、决策。其次,促进家长参与评价。美国《教育目标2000》中就曾经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使家长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教育学者翰德森(A.C. Henderson)在其著作《形势不断表明:家长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中列举了她所进行过的50项研究,她指出那些参与学校日常工作,参与评价的家长的子女在价中的表现要优于有着相同家庭背景但其家长未参与的学生的表现,而且,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而言,家长的参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学校管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也发表了题为《家长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101 种方式的小册子,鼓励校长、教师以及家长之间展开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出力。再次,采用真实性评价。“真实性”是真实性评价的重要特征,它是一种直接的测量和评价方式,主要是要实现学习任务、评价信息、评价标准、评价环境、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的真实性。
三、我国学生评价改革的策略
对于学生评价的改革,我国教育界不断的进行探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使得当前的学生评价改革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评价内容、主体、方式的单一,评价策略的不恰当使用,评价功能的缺失,评价理念的不清晰,评价经费的投入不足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我国的学生评价改革应结合先前的和国外的经验,采取相应的策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一)改变理念,建立新的学生评价观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人们认为评价就是测验或考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的评价要强调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学生评价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评价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测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要建立学生、教师、同伴、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共同构成的平等、开放、动态、互补的交互合作的以“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学生自评”为主要模式依托的评价共同体。
(四)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学生评价的标准与内容方面,应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精神,落实了多元化的发展目标。除学业成就外,还重视学生其他潜能与特质的发展,特别是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等。
(五)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上,主张量化的评价方法 (考试、测量) 与质性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动态评价) 相结合,个性评价与共性评价相结,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从教学环节,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寻找各种有效评价学生的方法试图形成立体、综合、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六)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由以往的关注结果,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七)加强评价经费的投入
由于新课程的学生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的多样化,通常要比传统评价费用高,并且,多样化的评价信息的收集和保管对学校引进设备与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无形中增加了评价的成本。这就要求加强评价经费的投入,从而保证学生评价的改革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大明.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71-72.
[2] 张霞燕.以评价促发展---对学生评价改革的思考搬硬套[J].宁波大学学报,2006(8):53-55.
[3] 杨慧. 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J]. 教育管理与评价,2005(5):72-73.
[4] 王凯. 英国学生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3.
[5] 俎媛媛. 美国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启示 [J]. 教育发展研究,2007(3):62-66.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ation of new curriculum,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student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learning the reformation experience of student evaluation in U.S. and UK,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ation of student evalu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That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evaluation.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udent evaluation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