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现原则及途径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在应用型课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便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本文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进行讨论,同时进一步分析如何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
  关键词: 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 原则 途径\
  针对教学现状看,必须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尤其对于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信息技术课程,更需要学生发挥更强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教授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有利于教师高效展开教学。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第一,作为一门融合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强烈综合性,同时具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特点,这门学科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更为注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时效性和发展性较强。由于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创新,随之逐渐改善和更新教学设备,引进先进教学思想,融入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其他学科前所未有的进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点,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区别对待,将各种丰富的教学方案考虑在内,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第三,培养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结合高中生生活实际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在实践中获得发展,进而高效应用信息技术,并在生活实际中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极展开合作和交流,提高创新力,开阔视野,增强应对各种问题的实际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符合信息社会的思想观念,为将来立足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现原则
  1.确立明确的任务
  确立明确的目标任务,对学生积极展开学习驱动,因此,确定明确的目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详细而言,首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大纲具体要求,将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之处考虑在情境创设当中,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充分感受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其次,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知识点,并将相关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换言之,课程是情境教学的根本和灵魂,切忌一味追求创造性和乐趣性。
  2.任务情景的现实性
  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方式时,必须将情境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在内。首先,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以此保证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其次,将学生能否在情境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考虑在内。若设置的任务难度较大,则学生难以实现学习任务和目标,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效提升教学兴趣
  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多元化途径接触新知识和新技术,因而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产生反感。必须将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法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增加教学乐趣,吸引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创设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对情境的兴趣。其次,必须有效分配情境中的任务角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选择小组安排给自身的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1.创设讨论性情境
  在情景中融入讨论形式,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判断,使学生透彻理解课程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必须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和演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特效的产生展开思考。教师还必须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讨论习题,促进学生积极展开探索,在自主独立思考和动手后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全面把握所学知识点。
  2.创设生活性情境
  在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教师教学时选择的对象最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和总结,了解自身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实例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例如,利用PPT展开教学,教师完成一个教学课时时,可对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即对校园进行介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结合自身观点制作PPT,经过这一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内容,并且培养创造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成长。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用性和实践性强,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充分重视。为了将良好的实践性凸显出来,可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能力。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和生活实例相结合,在情境中添加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运用和落实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模式,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洪鹏,张嬴.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情境创设原则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35-36.
  [2]赵克己.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S2:95-96.
其他文献
摘 要: 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文章结合作者在长期语言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把C语言与汇编语言有意识地融合起来,对如何搞好计算机语言教学做了相应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C语言 汇编语言 案例教学 融合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不同阶段都会学习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种语言?每种语言有什么特点?这是学生常感到困惑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始终把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作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作者就体育教学方法谈谈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兴趣导入 树立自信 民主教学 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以确保每一位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快速推进优化,票据资料的签章盖印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审核流程的监督管控日渐受到各类公司重视,但是我国的票据资料的签章盖印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审核流程的监督管控也存在相对较多的运行问题。票据资料的签章盖印流程管理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运行漏洞之一,导致票据资料的签章盖印流程管理混乱的一个关键性缘由便是票据资料的签章盖印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审核流程的监督管控不规范,存在相对较多的运行漏
摘 要: 文章针对医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从医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分析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的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现实困难 解决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自身素质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年来,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每接手新的教学班级或每学期第一课时,我都给学生观看相关体育比赛视频或片段,让学生了解国内、本地重大赛事信息,了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