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来等你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大二了,距离2018年高考已经过去了两年。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曾经带给我无尽的压力和痛苦,也为我带来过荣誉和欢乐。在浴血奋战后,我终于推开了那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走了进去。然而往事可追,历历在目,不可忘却。
  2015年的夏天,我带着行李踏进了一中。这是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有人说踏进了这所学校,就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能到这里读书的学生,要么成绩非常好,要么非富即贵,而来自小县城的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考上“北外”。
  入学第一次的摸底考试,整个暑假都在玩,根本没有复习初中知识的我考得非常差——班上第35名,年级1000多名。我看了一次成绩单后再也不敢看第二眼,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发呆。这时,班上一个同学走过来嘲笑我:“你这个学渣,还不快好好学习。你看看你旁边的学霸。”他指了指我旁边的考了班上第10名的女生。
  那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被别人叫“学渣”,对我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而旁边人发出的哄笑声更是深深地刺伤了我的自尊心,那个场景我不断地在我脑海中,每当我想偷懒时,总会想起这句“学渣”然后在心中警示自己。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懈怠,上课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听课,每天晚自习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上老师们布置的9门作业,不会做的就请教身边成绩好的同学……日复一日,我的成绩终于开始一路上升,最后保持在了班级前10名。文理分科后,我依旧保持在班级前三名的位置,因为经常考第二名,周围的人都笑称我是“千年老二”。渐渐地,开始有人喊我“学霸”,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充满了敬佩,下课时会有人来问我问题,英语老师也频频在班上称赞我,我似乎又找回了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高三。
  高三的第二次月考,我考得非常差,居然掉到了班上第17名。我不可置信地一遍一遍地盯着成绩单,最终只能接受眼前的这个现实,我这次真的考砸了。体育课解散后,我一个人跑到学校的公园里,戴着耳机听陈奕迅的《让我留在你身边》,泪流满面。
  我想可能是自己太过骄傲了,在自我满足中迷失了方向,整个人都变得浮躁起来。这次考试失利,使我再次认识到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想起父母日渐苍老的脸庞,我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也觉得自己很失败。
  在那之后,我认真总结每一场考试,分析自己没考好的原因,然后再写出相应的针对措施。但不知道是因为心态还是什么原因,高三上学期,我的成绩一直处在一个起起落落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我无法保证自己能考上“北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寒假结束后,很快就开始了高考百日倒计时,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卷子满天飞,下课时几乎没有闲聊的人,有的是在和人讨论学习,有的是利用课间10分钟休息。
  那段日子,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迅速洗漱后跑去吃饭,吃完饭后,就一路快步走到教室里准备开始早读。
  早读我一般会去教室外面的栏杆处读书,一方面是觉得在外面站着读书精气神更好,另一方面是为了远远地看上一眼隔壁班,高冷的数学学霸。早读前半段我会读政史地,每天三科轮着来;后半段我会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或者读一下英语的听力素材和作文。
  第4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我和朋友飞奔到食堂打饭,排队的时候还会互背知识点。走在校园里,每个人都是脚步匆匆。我把中午的午睡时间不断缩短,省下来的时间都用做刷各科的题,做错了的或者不会的都留到晚自习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
  因为当时时间紧迫,我只得把精力放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提升的科目,如数学和文综。英语的话我没有太大问题,对于当时选择直接放弃了语文的策略,我到现在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
  为了保持语感,课间有时间的话我都会读一下英语文章,下课困了就去厕所洗一把脸,上课困了就使劲儿在座位下掐自己。后来自己掐着掐着没感觉了,就喊同桌帮忙掐我。
  下晚自习前,我会提前写好第二天的计划和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在旁边打一个钩。
  每天晚上,陪伴我的是台灯和书本。宿舍里的人早已入睡,手中历史书上的知识点不知道翻来覆去地背了多少遍,有时候真的是背到想吐,但也只能默默地忍下继续背。困了的话就闻一闻清凉油,然后看看窗外的月亮。听完20分钟英语听力后,我才躺下睡觉。然后睁开眼,又是忙碌的一天。
  那段时间不管有多忙,我都会在周日吃晚饭前抽出半个小时去书店看《高考季》杂志。这本书在那个时候给了我很多力量,每当我灰心沮丧时,只要看到这本书就会满血复活。如果说高考冲刺是一场漫漫长夜,那么它就是陪伴我的一盏明灯。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终于拿到了了班上第一名,那是我高中三年唯一的一次第一名。那时的我对于成绩播报已经是胆战心惊,班主任在宣布第一名的时候,我下意识地去看我敬佩的女生,却意外地听到了我的名字,更意外的是,大家开始热烈地鼓起掌来,坐在我周围的同学都用很欣慰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我第一次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高考那两天我并没有失眠,熟悉的考场,熟悉的试卷,我觉得和平时的模拟月考没有太大的区别,尽管在开考前几分钟我的手有一点抖。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场数学考试,当我解出最后一个题目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2018年6月8日,下午5点,高考结束。打包完所有的东西后,我坐上了回家的车。坐在车里,我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一中,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些难忘的人和事像是放电影般在脑海里一幕一幕上映:半夜三更一个人开着台灯,将外套罩在头上猛背政史地;晚自习时因为心里太郁闷而偷偷溜去学校的林荫道散步;每天坚持厚着脸皮对任课老师穷追不舍地问问题……无论如何,这一切终于结束了。三年的泪水和欢笑,都在哨声响起的那一刻结束了。
  高考的苦,经历过才懂得;高考的泪,感受過才明白。任何不能将你打倒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最后,我想用《让我留在你身边》里的一句歌词来结束本文:“生命中所有的路口绝不是尽头。别怕,让我留在你身边,都陪你度过。”
其他文献
一  深秋的夜刮着冷飕飕的风,照理说这样的天气没人会到公园来,但此时,公园假山后面的许愿池旁有个鬼鬼祟祟的人影,这个人影就是窦菁菁。  窦菁菁小时候听爸妈说,许愿池里住着仙子,只要对着许愿池许愿,再扔一枚硬币作为酬谢,仙子就会帮忙实现愿望。很多人都相信这个说法,所以许愿池里有很多硬币。  环顾四周无人,窦菁菁拿出一支加长版的捞鱼网。她站在许愿池边,双手合十, 一边嘀嘀咕咕许愿,一边左瞥瞥右瞟瞟。再
看那时的校园,墙根儿还残留着零星的棕色泥垢。涂鸦完剩下的碎粉笔斑斓了篮球场后的一面黑板,阶梯教室前排桌面上写的小秘密斑驳了一段岁月,沿着操场跑道飞奔的时光温暖了整个青春。  偶然在学生街的甜品店听到木小雅的《把这青春唱完》:“教五楼的铃声又响了,上课又迟到了;宿舍的灯又熄灭了,话题又开始了。”恍惚间又把我的记忆拉回了高中校园。  高三时的周考大概有32次,我在回忆里看到明德楼暂未翻新的考试专用桌,
学生时代,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堪回首”的回忆。为了让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父母断了网,停了电视,电脑上了密码锁;出门不能超过1小时,跟谁玩都要一一汇报……你上学那会儿,为了让你认真学习,父母是否做过一些疯狂的事呢?这些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留下了怎样的回忆?欢迎写下你的真实经历。  在我小时候,网络还不发达。父母为了让我专心学业,采用了最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的控制方式,那就是:严格限制我看电视的时长
1  “我听说上个月刚转学来的插班生薛辰明,下个月又要转走了。”林安靠近我,神秘兮兮地向我报告班上最新的八卦消息,说完,他用眼角的余光瞟了瞟窗边薛辰明的座位。  下午上课的铃声还没打响,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着天,教室里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我顺着林安的目光望过去,如往常一般,在角落里见到一个孤单的身影。  这一个月多里,转学来的薛辰明似乎一直是一个人,没有什么朋友,他也不主动和别人说话。时
读书多了,并不一定能够变成智者;旅行再多,也不一定能够变成行者。  做事情的高度永远大于数量,数量再大,如果没有高度引领,就是堆砌而已。就像不管堆多少砖,都不可能变成美丽的建筑;写多少字,都不可能成为传世佳作。先要有建筑蓝图,我们的搬砖才有意义;先要有思想境界,写出的文章才为人能带来启发。  为了让技能熟练,尽管重复性的努力很重要,但人一生如果只做重复性的工作,再努力也只是保持在一个低层次的状态。
2020年9月7日13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一号02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  该星与高分十一号卫星在轨组网后,将大幅提高观测效率。  
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入水不濡。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述异记》  辛翡遇见裴之仪的时候,海水刚刚落潮,她像往常一样陪阿爹在海岸边捡拾比较珍贵的海星和贝壳,好拿到集市上换取银两来维持生计。  谁知一个余浪打来,她闭眼跌倒在海滩,再睁开眼时,身边已经躺了一个陷入昏迷的男子。  阿爹说,这人穿得这样好,相貌又不俗,定不是什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对标國家智能教育重大战略需求,以教育创新彰显师范大学的责任与担当,5月30日,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副校长夏立新兼任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部长。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等4个原有二级建制教学科研单位和深圳研究院等7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及其他机构组建整合而成,设置了教育技术学、科学教育、电子信息等多项本硕博专业,并将根据学部办学目标定位对
“愿我长夜里总有梦想发亮,秋收春耕;愿我人海中常有良友相伴,长乐未央;愿我爱的人,此生平安喜乐……”这不是诗句,而是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刘红的论文致谢。这篇别具一格的毕业论文致谢,让参加线上论文答辩会的数十名师生动容落泪。  “读到第二段时,我的脑海中就泛起大學四年的点点滴滴,眼泪就掉了下来。”5月28日,回忆起线上答辩的小插曲,刘红说。疫情期间,只能线上答辩,她就想用真心真情去写
楔子 真的与他素昧平生  楚沉羽是在平安夜过去三天后知道自己被跟踪的。还是直播间中的观众发现的:“沉羽,你左侧斜后方隔两桌的那个黑衣服男生,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在你的吃播视频里了。”视频像素太低,她便装作漫不经心地自拍,将那个男生纳入了相框。  晚上她翻出照片,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她给室友看,室友调笑:“哪里拐来的小帅哥?没准是你的粉丝哦。”  她拿不准跟踪者的性质,索性在守株待兔后主动出击:“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