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大二了,距离2018年高考已经过去了两年。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曾经带给我无尽的压力和痛苦,也为我带来过荣誉和欢乐。在浴血奋战后,我终于推开了那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走了进去。然而往事可追,历历在目,不可忘却。
2015年的夏天,我带着行李踏进了一中。这是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有人说踏进了这所学校,就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能到这里读书的学生,要么成绩非常好,要么非富即贵,而来自小县城的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考上“北外”。
入学第一次的摸底考试,整个暑假都在玩,根本没有复习初中知识的我考得非常差——班上第35名,年级1000多名。我看了一次成绩单后再也不敢看第二眼,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发呆。这时,班上一个同学走过来嘲笑我:“你这个学渣,还不快好好学习。你看看你旁边的学霸。”他指了指我旁边的考了班上第10名的女生。
那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被别人叫“学渣”,对我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而旁边人发出的哄笑声更是深深地刺伤了我的自尊心,那个场景我不断地在我脑海中,每当我想偷懒时,总会想起这句“学渣”然后在心中警示自己。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懈怠,上课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听课,每天晚自习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上老师们布置的9门作业,不会做的就请教身边成绩好的同学……日复一日,我的成绩终于开始一路上升,最后保持在了班级前10名。文理分科后,我依旧保持在班级前三名的位置,因为经常考第二名,周围的人都笑称我是“千年老二”。渐渐地,开始有人喊我“学霸”,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充满了敬佩,下课时会有人来问我问题,英语老师也频频在班上称赞我,我似乎又找回了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高三。
高三的第二次月考,我考得非常差,居然掉到了班上第17名。我不可置信地一遍一遍地盯着成绩单,最终只能接受眼前的这个现实,我这次真的考砸了。体育课解散后,我一个人跑到学校的公园里,戴着耳机听陈奕迅的《让我留在你身边》,泪流满面。
我想可能是自己太过骄傲了,在自我满足中迷失了方向,整个人都变得浮躁起来。这次考试失利,使我再次认识到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想起父母日渐苍老的脸庞,我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也觉得自己很失败。
在那之后,我认真总结每一场考试,分析自己没考好的原因,然后再写出相应的针对措施。但不知道是因为心态还是什么原因,高三上学期,我的成绩一直处在一个起起落落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我无法保证自己能考上“北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寒假结束后,很快就开始了高考百日倒计时,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卷子满天飞,下课时几乎没有闲聊的人,有的是在和人讨论学习,有的是利用课间10分钟休息。
那段日子,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迅速洗漱后跑去吃饭,吃完饭后,就一路快步走到教室里准备开始早读。
早读我一般会去教室外面的栏杆处读书,一方面是觉得在外面站着读书精气神更好,另一方面是为了远远地看上一眼隔壁班,高冷的数学学霸。早读前半段我会读政史地,每天三科轮着来;后半段我会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或者读一下英语的听力素材和作文。
第4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我和朋友飞奔到食堂打饭,排队的时候还会互背知识点。走在校园里,每个人都是脚步匆匆。我把中午的午睡时间不断缩短,省下来的时间都用做刷各科的题,做错了的或者不会的都留到晚自习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
因为当时时间紧迫,我只得把精力放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提升的科目,如数学和文综。英语的话我没有太大问题,对于当时选择直接放弃了语文的策略,我到现在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
为了保持语感,课间有时间的话我都会读一下英语文章,下课困了就去厕所洗一把脸,上课困了就使劲儿在座位下掐自己。后来自己掐着掐着没感觉了,就喊同桌帮忙掐我。
下晚自习前,我会提前写好第二天的计划和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在旁边打一个钩。
每天晚上,陪伴我的是台灯和书本。宿舍里的人早已入睡,手中历史书上的知识点不知道翻来覆去地背了多少遍,有时候真的是背到想吐,但也只能默默地忍下继续背。困了的话就闻一闻清凉油,然后看看窗外的月亮。听完20分钟英语听力后,我才躺下睡觉。然后睁开眼,又是忙碌的一天。
那段时间不管有多忙,我都会在周日吃晚饭前抽出半个小时去书店看《高考季》杂志。这本书在那个时候给了我很多力量,每当我灰心沮丧时,只要看到这本书就会满血复活。如果说高考冲刺是一场漫漫长夜,那么它就是陪伴我的一盏明灯。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终于拿到了了班上第一名,那是我高中三年唯一的一次第一名。那时的我对于成绩播报已经是胆战心惊,班主任在宣布第一名的时候,我下意识地去看我敬佩的女生,却意外地听到了我的名字,更意外的是,大家开始热烈地鼓起掌来,坐在我周围的同学都用很欣慰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我第一次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高考那两天我并没有失眠,熟悉的考场,熟悉的试卷,我觉得和平时的模拟月考没有太大的区别,尽管在开考前几分钟我的手有一点抖。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场数学考试,当我解出最后一个题目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2018年6月8日,下午5点,高考结束。打包完所有的东西后,我坐上了回家的车。坐在车里,我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一中,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些难忘的人和事像是放电影般在脑海里一幕一幕上映:半夜三更一个人开着台灯,将外套罩在头上猛背政史地;晚自习时因为心里太郁闷而偷偷溜去学校的林荫道散步;每天坚持厚着脸皮对任课老师穷追不舍地问问题……无论如何,这一切终于结束了。三年的泪水和欢笑,都在哨声响起的那一刻结束了。
高考的苦,经历过才懂得;高考的泪,感受過才明白。任何不能将你打倒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最后,我想用《让我留在你身边》里的一句歌词来结束本文:“生命中所有的路口绝不是尽头。别怕,让我留在你身边,都陪你度过。”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曾经带给我无尽的压力和痛苦,也为我带来过荣誉和欢乐。在浴血奋战后,我终于推开了那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走了进去。然而往事可追,历历在目,不可忘却。
2015年的夏天,我带着行李踏进了一中。这是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有人说踏进了这所学校,就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能到这里读书的学生,要么成绩非常好,要么非富即贵,而来自小县城的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考上“北外”。
入学第一次的摸底考试,整个暑假都在玩,根本没有复习初中知识的我考得非常差——班上第35名,年级1000多名。我看了一次成绩单后再也不敢看第二眼,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发呆。这时,班上一个同学走过来嘲笑我:“你这个学渣,还不快好好学习。你看看你旁边的学霸。”他指了指我旁边的考了班上第10名的女生。
那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被别人叫“学渣”,对我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而旁边人发出的哄笑声更是深深地刺伤了我的自尊心,那个场景我不断地在我脑海中,每当我想偷懒时,总会想起这句“学渣”然后在心中警示自己。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懈怠,上课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听课,每天晚自习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上老师们布置的9门作业,不会做的就请教身边成绩好的同学……日复一日,我的成绩终于开始一路上升,最后保持在了班级前10名。文理分科后,我依旧保持在班级前三名的位置,因为经常考第二名,周围的人都笑称我是“千年老二”。渐渐地,开始有人喊我“学霸”,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充满了敬佩,下课时会有人来问我问题,英语老师也频频在班上称赞我,我似乎又找回了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高三。
高三的第二次月考,我考得非常差,居然掉到了班上第17名。我不可置信地一遍一遍地盯着成绩单,最终只能接受眼前的这个现实,我这次真的考砸了。体育课解散后,我一个人跑到学校的公园里,戴着耳机听陈奕迅的《让我留在你身边》,泪流满面。
我想可能是自己太过骄傲了,在自我满足中迷失了方向,整个人都变得浮躁起来。这次考试失利,使我再次认识到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想起父母日渐苍老的脸庞,我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也觉得自己很失败。
在那之后,我认真总结每一场考试,分析自己没考好的原因,然后再写出相应的针对措施。但不知道是因为心态还是什么原因,高三上学期,我的成绩一直处在一个起起落落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我无法保证自己能考上“北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寒假结束后,很快就开始了高考百日倒计时,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卷子满天飞,下课时几乎没有闲聊的人,有的是在和人讨论学习,有的是利用课间10分钟休息。
那段日子,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迅速洗漱后跑去吃饭,吃完饭后,就一路快步走到教室里准备开始早读。
早读我一般会去教室外面的栏杆处读书,一方面是觉得在外面站着读书精气神更好,另一方面是为了远远地看上一眼隔壁班,高冷的数学学霸。早读前半段我会读政史地,每天三科轮着来;后半段我会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或者读一下英语的听力素材和作文。
第4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我和朋友飞奔到食堂打饭,排队的时候还会互背知识点。走在校园里,每个人都是脚步匆匆。我把中午的午睡时间不断缩短,省下来的时间都用做刷各科的题,做错了的或者不会的都留到晚自习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
因为当时时间紧迫,我只得把精力放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提升的科目,如数学和文综。英语的话我没有太大问题,对于当时选择直接放弃了语文的策略,我到现在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
为了保持语感,课间有时间的话我都会读一下英语文章,下课困了就去厕所洗一把脸,上课困了就使劲儿在座位下掐自己。后来自己掐着掐着没感觉了,就喊同桌帮忙掐我。
下晚自习前,我会提前写好第二天的计划和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在旁边打一个钩。
每天晚上,陪伴我的是台灯和书本。宿舍里的人早已入睡,手中历史书上的知识点不知道翻来覆去地背了多少遍,有时候真的是背到想吐,但也只能默默地忍下继续背。困了的话就闻一闻清凉油,然后看看窗外的月亮。听完20分钟英语听力后,我才躺下睡觉。然后睁开眼,又是忙碌的一天。
那段时间不管有多忙,我都会在周日吃晚饭前抽出半个小时去书店看《高考季》杂志。这本书在那个时候给了我很多力量,每当我灰心沮丧时,只要看到这本书就会满血复活。如果说高考冲刺是一场漫漫长夜,那么它就是陪伴我的一盏明灯。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终于拿到了了班上第一名,那是我高中三年唯一的一次第一名。那时的我对于成绩播报已经是胆战心惊,班主任在宣布第一名的时候,我下意识地去看我敬佩的女生,却意外地听到了我的名字,更意外的是,大家开始热烈地鼓起掌来,坐在我周围的同学都用很欣慰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我第一次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高考那两天我并没有失眠,熟悉的考场,熟悉的试卷,我觉得和平时的模拟月考没有太大的区别,尽管在开考前几分钟我的手有一点抖。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场数学考试,当我解出最后一个题目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2018年6月8日,下午5点,高考结束。打包完所有的东西后,我坐上了回家的车。坐在车里,我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一中,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些难忘的人和事像是放电影般在脑海里一幕一幕上映:半夜三更一个人开着台灯,将外套罩在头上猛背政史地;晚自习时因为心里太郁闷而偷偷溜去学校的林荫道散步;每天坚持厚着脸皮对任课老师穷追不舍地问问题……无论如何,这一切终于结束了。三年的泪水和欢笑,都在哨声响起的那一刻结束了。
高考的苦,经历过才懂得;高考的泪,感受過才明白。任何不能将你打倒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最后,我想用《让我留在你身边》里的一句歌词来结束本文:“生命中所有的路口绝不是尽头。别怕,让我留在你身边,都陪你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