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习作与当地文化资源有机结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而不能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的习作透出一种“泥土的芳香”,溢出一种自豪的情怀。
  一、品味欣赏家乡的名胜风物,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每个地方都有体现当地悠久人文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向我们展示出当地不同时期的民俗风情,折射出不同地域的荣辱兴衰。因此,引领学生欣赏当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
  我要求学生利用暑假,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能反映如皋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风物。两个月下来,学生惊喜地发现,如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派建筑孤本——水绘园;有中华一绝——山门北开、碧水环绕的定慧古刹;有三国时开疆拓土的名将吕岱、宋时的理学先驱胡瑗、明朝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李渔……除此之外,家乡还有丰富的物产,如名扬天下的白蒲黄酒、乾隆御笔亲题的“三香斋”茶干、与金华火腿齐名的如皋火腿等。这些名胜风物,大大唤起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使学生为之折服,心头升腾起一股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这个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创新、信息收集整理、与人沟通合作等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二、调查研究家乡的乡音童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童谣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千年来口耳相传,虽历经沧桑,但依然放射出熠熠光辉。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乡土的,就越是值得继承和学习的。”让学生主动收集并研究如皋童谣,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感受浓浓的乡土情怀,而且也加深其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在调查研究如皋童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搜集了许多家乡的童谣,有融各种事物于一体的童谣,如“坐爬(pá)爬(pa)儿,捉麻雀儿,麻雀儿飞,抓乌龟,乌龟爬,捉红蛇,红蛇游,拍皮球,皮球爆,轰大炮,大炮响,到新港,新港新,到南京,南京有个国民军,大鱼大肉吃不够,打起仗来往后退”;有反映民风民俗的童谣,如“十三上灯,十四看灯,十五元宵,十六大荤,十七财神,十八落灯”;有体现儿童趣味游戏的童谣,如“炒蚕豆,炒豌豆,咯吧咯吧翻跟头”……但是,学生也发现,如皋有许多的童谣已流失,他们为此感到痛惜。在他们上交的研究报告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增强。他们呼吁从政府重视、舆论引导、机制激励等方面,营造一种广泛传唱如皋童谣的氛围,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挽救措施,如举办童谣创作、演唱比赛,把如皋童谣引进课堂,开发校本课程等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经常开展这样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搜集丰富家乡的民间故事,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布置一篇学生作文,结果收上来一看,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少个性特点。其实,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贴近学生实际。因此,作文教学不只是教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语言训练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兴趣、激活思维、拓宽视野、升华情感的过程。
  如皋民间故事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的主题十分深刻,大都反映了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邪、恶、丑的鞭挞。因为它来自民间,所以这些故事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如皋社会的现实,倾吐了如皋人民内心深处的爱憎,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强烈愿望。因此,让学生去搜集整理当地广泛流传的一些民间故事,能帮助他们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理想情操,形成稳定的人格,完善价值取向,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淋漓尽致地抒写自己心中的乡土文化情结。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地爱上写作,走上语文学习的成功之路。比如,流传至今的《花鱼坟》等故事,大都反映了当地人们勤劳机智、扬善惩恶、仗义疏财等主题。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人文历史,无疑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拓宽他们的写作视野,使他们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取喜闻乐见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来,从而提高其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搜集、整理当地的文化,将其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就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这个过程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自豪感。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射,也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有时咳嗽作为呼吸系统的唯一临床表现,持续时间超过3周,胸部影象学检查未见异常,且未使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称为不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渗透于课堂教学,而且更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也成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可以提取为三点:第一,培养学生的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渐渐地爱上阅读;第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想象和塑造,让学生享受阅读的美感;第三,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等。据有关幼儿工作者的
我想让医院提起医疗事故鉴定,可以吗?律师同志:我在某医院做第一次腹腔手术后,感觉腹部一直作疼,后在另一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腹腔内有肿瘤,即在该医院做切除手术。手术后病理检查报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  陌生化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原有的旧知识与新发现的问题,产生
槐,又名白槐、细叶槐,为豆科落叶乔木。枝绿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夏季开花,蝶形花冠,黄白色,圆锥花序。荚果圆椎形,肉质,不裂,在种子间显著收缩,成念珠状。槐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