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字用法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价值的说理散文。本文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该书中“以”字的使用情况。文章以《庄子》中全部“以”字的用例为材料,对《庄子》中“以”字的用法做定性定量分析,试图描绘出《庄子》中“以”字用法的概貌。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介词“以”、连词“以”、副词“以”、“以”与其他词构成的固定格式和结语。
其他文献
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颁布第10号令《〈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中规定,申请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然而,如果稍加留心,将不难发现,自2006年以来,无论是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认定、幼儿园师资招聘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最低要求已经不再是清一色的“二乙”了,有不少地区、单位或部门
本文从语义、句法分析入手,结合大量语料对“果然”和“果不其然”进行了考察研究;同时探析了四字格“果不其然”的形成机制,力图以汉语本体研究为支撑,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这
本文就舌面音前移失范现象作深入思考,这一强势缺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话存在的现状,它们不仅在内蒙古一个地区有,在其他的方言区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说明这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