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淮安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淮安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常人的水平,其中在恐怖和精神病性达到显著性差异。影响苏北地区部分重点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因素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态度、教师工作量、社会地位和自身运动技能等方面。
关键词:体育教师 心理健康 因素 SCL-90
【中图分类号】G633.96
前言: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其本人的生活与健康,而且将严重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拟对江苏省淮安市的部分重点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以期为体育老师心理健康和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江苏省淮安部分重点中学体育教师随机抽取50名,有效问卷41份,无效问卷9份。其中男教师37人,女教师4人,年龄为29~54岁。
2 研究方法
2.1调查问卷
选用国内外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测试问卷,该量表含有9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问卷的每个题目均以5级评分制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量表的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评定结果具有较高信度。
2.2问卷测试法
量表在施测时,要求被试者按统一的规定,先认真阅读量表的说明,然后逐项回答量表上的题目。发放问卷50份,回收后按统一的评分标准处理,最后取得有效问卷41份,总有效率为82 %。
2.3数据统计法
调查取得的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上采用EXCEL统计软件处理完成。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率等指标,并做相应的t检验。
二 结果与分析
由于调查问卷中女体育教师的人数只有4人,无法与男体育教师进行性别比较,故不加以分析。通过对回收问卷的记分与统计,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9项因子中,并列排在第一位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其百分数达到97.56%;其次是躯体化和敌对,其百分数为92.68%;再次是偏执和精神病性,其百分数为90.24%;最后为焦虑和恐怖,其百分数为87.80%和78.05%。见表1。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对象各个因子方面的健康特征,将调查结果的各项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再进行逐项比较(表2)。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9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8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的相应因子分,其中在 “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上,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淮安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常人的水平,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大一致。这说明淮安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由于受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水平普遍较低。见表2。
三 影响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激励机制
有研究显示,与体育教师的期望相比较,中学校长体育管理行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从本研究调查的情况来看也反应了类似的问题,譬如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工作的关心、支持方面不够,不能与其他文化课教师同等对待,不能与其他文化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势必引起体育教师思想上的困惑,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2 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多、条件艰苦
中学体育教师除了要承担校内的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各类比赛之外,还有校外的各类体育竞赛工作,多数学校体育教学设备缺乏,工作条件差,体育教师劳保待遇低,再加上风吹日晒的室外工作。根据调查,我市体育教师对其工作条件大多不满意,平均周学时达16节,还要承担教学以外的其它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在繁重而艰苦的环境中工作,若不能正确看待,就会产生烦恼、痛苦、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 体育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偏低
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几方面构成,其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近年来,体育教师专业地位虽有所提高,但轻视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在学校中往往处于弱势,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体育教师参政议政的程度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相对较低。
4 体育教师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技能逐渐下降,躯体化症状加重,心理上产生失落感
进入成年期后,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指标维持一段较好时期之后,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加之体育教师多年从事风吹日晒的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工作,身体上会不同程度地留下一些“后遗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化症状会逐渐增多,因而出现了随年龄增长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趋势。
四 小结与建议
1 小结
(1) 淮安市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中在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上达到显著差异,心理症状突出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个方面。
(2) 影响淮安市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态度、体育教师工作量、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和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等。
2 建议
(1)学校领导要充分的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加强激励体制。
(2)减小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
(3)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4)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加强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训练,以减轻躯体化症状。
参考文献:
1、 樊临虎.21世纪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1,18(1):99-100.
2、 周作方等著.教师心理学概论[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121-145.
3、 金华. 中国正常人SCL - 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6 ,12 (5) :260~263
4、 王朝晖,曾芊.广东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01,50-53.
关键词:体育教师 心理健康 因素 SCL-90
【中图分类号】G633.96
前言: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其本人的生活与健康,而且将严重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拟对江苏省淮安市的部分重点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以期为体育老师心理健康和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江苏省淮安部分重点中学体育教师随机抽取50名,有效问卷41份,无效问卷9份。其中男教师37人,女教师4人,年龄为29~54岁。
2 研究方法
2.1调查问卷
选用国内外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测试问卷,该量表含有9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问卷的每个题目均以5级评分制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量表的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评定结果具有较高信度。
2.2问卷测试法
量表在施测时,要求被试者按统一的规定,先认真阅读量表的说明,然后逐项回答量表上的题目。发放问卷50份,回收后按统一的评分标准处理,最后取得有效问卷41份,总有效率为82 %。
2.3数据统计法
调查取得的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上采用EXCEL统计软件处理完成。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率等指标,并做相应的t检验。
二 结果与分析
由于调查问卷中女体育教师的人数只有4人,无法与男体育教师进行性别比较,故不加以分析。通过对回收问卷的记分与统计,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9项因子中,并列排在第一位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其百分数达到97.56%;其次是躯体化和敌对,其百分数为92.68%;再次是偏执和精神病性,其百分数为90.24%;最后为焦虑和恐怖,其百分数为87.80%和78.05%。见表1。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对象各个因子方面的健康特征,将调查结果的各项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再进行逐项比较(表2)。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9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8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的相应因子分,其中在 “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上,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淮安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常人的水平,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大一致。这说明淮安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由于受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水平普遍较低。见表2。
三 影响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激励机制
有研究显示,与体育教师的期望相比较,中学校长体育管理行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从本研究调查的情况来看也反应了类似的问题,譬如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工作的关心、支持方面不够,不能与其他文化课教师同等对待,不能与其他文化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势必引起体育教师思想上的困惑,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2 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多、条件艰苦
中学体育教师除了要承担校内的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各类比赛之外,还有校外的各类体育竞赛工作,多数学校体育教学设备缺乏,工作条件差,体育教师劳保待遇低,再加上风吹日晒的室外工作。根据调查,我市体育教师对其工作条件大多不满意,平均周学时达16节,还要承担教学以外的其它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在繁重而艰苦的环境中工作,若不能正确看待,就会产生烦恼、痛苦、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 体育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偏低
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几方面构成,其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近年来,体育教师专业地位虽有所提高,但轻视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在学校中往往处于弱势,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体育教师参政议政的程度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相对较低。
4 体育教师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技能逐渐下降,躯体化症状加重,心理上产生失落感
进入成年期后,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指标维持一段较好时期之后,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加之体育教师多年从事风吹日晒的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工作,身体上会不同程度地留下一些“后遗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化症状会逐渐增多,因而出现了随年龄增长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趋势。
四 小结与建议
1 小结
(1) 淮安市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中在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上达到显著差异,心理症状突出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个方面。
(2) 影响淮安市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态度、体育教师工作量、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和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等。
2 建议
(1)学校领导要充分的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加强激励体制。
(2)减小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
(3)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4)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加强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训练,以减轻躯体化症状。
参考文献:
1、 樊临虎.21世纪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1,18(1):99-100.
2、 周作方等著.教师心理学概论[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121-145.
3、 金华. 中国正常人SCL - 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6 ,12 (5) :260~263
4、 王朝晖,曾芊.广东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0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