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调控睡眠节律和突触内稳态的抗抑郁效应机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a29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胺酮单次滴注有7~10天的持续抗抑郁和显著降低自杀风险效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氯胺酮持续抗抑郁效应机制进行综述,发现氯胺酮可调控睡眠节律、突触修剪分子通路以及难治性抑郁相关神经环路变化,该作用可能与其持续抗抑郁效应关联。未来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小动物在体成像和影像遗传学技术,揭示氯胺酮持续抗抑郁的遗传、分子机制及影像特征,探寻最佳用药时间点,为增强其抗抑郁持续效应提供精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将英文版唤醒状态下感觉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ensory-motor profile awake,SMP-a)汉化成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SMP-a),并分析该量表在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81例肿瘤位置均靠近或已位于感觉运动功能区的患者,在行唤醒麻醉开颅手术前后均使用中文版SMP-a对每位患者的全身感觉运动功能做精确评估,最后运用SPSS统计软
期刊
目的实施牧区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行为变化阶段"综合干预措施,评价其对腰围(WC)、体质指数(BMI)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变化阶段"理论为基础构建干预研究方案;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分层抽取基线调查"前进村"、"小渠子"两个牧区符合纳入标准的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各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高血压患者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并发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