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颜渊这样评价孔子的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的确,一部《论语》实在是高深,难怪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有东南亚各地掀起的“儒学”热潮,国内新课程标准改革也将《论语》作为高中语文课必选教材之一。本人恰逢第一轮教学,实属是“摸着石头过河”,幸而在摸索中渐渐找到了一点门路。《论语》教学须立足文本,由繁入简,因简而繁,细细的品味文言,方能真正读懂《论语》,读出自己心中“温暖的孔子”(于丹语),读出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 孔子 思想 《论语》 教学
  新课改后,高二增加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是其中的开篇,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于丹教授对这本书的解读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它可以用来资政,宋代名臣赵普曾用半部《论语》来治天下,新加坡至今仍以《论语》来治国;它更有资于教育教学,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开始教学时我以为一定很艰涩,学生不爱学文言文,肯定会费一些力气去讲解。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想法,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请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不仅对问题认识多方位,多角度,而且分析到位。学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也就是说,聪明人正视自己的无知。还有学生说,人在正视自己无知时不能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学生说,孔子曾这样对弟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教会我们明礼守法,宽厚待人。所谓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其实就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抱有一颗宽容之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自己不想接受的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这样,生活才能快乐,人与人才能和谐相处等等。这节课不仅让学生轻松学到了知识,而且在学生思想教育上也有了新突破。学生反响强烈,收获颇多。同时更引发了我一些思考。
  有人说,不读《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智慧,不读《论语》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论语》作为记载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书,内容丰富,思想精要而言简意赅,涉及人类社会生活中立身行事,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与成就君子人格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两千多年以来,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有深远影响,五四运动以后,仍然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近年来,《论语》被公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首选教材。
  高中生在思想上还没有成熟,正有很大的可塑性。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世、为人治学等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何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思想有指导意义,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也有深远的影响。
  语文课堂,承载着培养学生德、行、智的责任,让学生拥有高尚纯洁的品行,良好的审美素质,这一切,都可以借助于文章的欣赏与指导,所以,《论语》等诸子百家的文章精华就成了首选,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上,让它们担当起教化众生,知道品行的责任当之无愧。颜渊这样评价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确,一部《论语》实在是高深,难怪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两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还能令今人受益匪浅,这不能不叫人肃然起敬。
  就个人的一点教学浅见,我认为还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经典论著的选读,使学生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华文化同时,更多的受到思想的熏陶,塑造人格,培养优秀的品质,向大语文的目标大跨步前行。尤其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这样的教育很有必要。想要成才先要成人,这份共同的认知可以借助这样的文化经典实现,何乐而不为呢?
  恰逢第一次新教程改革,对一些问题也尚属“摸着石头过河”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这么一点点的认识,希望语文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能在素质教育中走在前列,给学生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也为人才的培养尽到身为教师的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摘要: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丰富、祥实,具有鲜明突出的表现性,既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又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或扩展,甚至能替代冗长的文字。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地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着眼于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地图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历年的高中地理会考
【摘 要】音乐欣赏是一种从感官到心理的愉悦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进行感官体验和感官互动,形成共同的愉悦感受之后,幼儿才算真正吸纳了音乐作品的精髓。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唤起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情感共鸣,才能多方位地为幼儿呈现旖旎动人的音乐画卷。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兴趣 方法  音乐欣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使人产生激愤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定志宁神汤”对心胆气虚型失眠症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临床症状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前后变化,评价“定志宁神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摘要:农村初中作文有效性的研究,是把“教师评改”变为“学生互评、师生点评”为主要模式的作文评写方法。分六步进行:搜集筛选素材,师生共同构思;明确要求,师生着手写作;教师通读速览,制定评分标准;分组评判,当堂讲评讨论;教师专项补批,全面评定;把握层级能级,提档升格。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 有效性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是由教师进行“精批细改”。这种方法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过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某个问题,或者是对某个问题有独特见解,顿生觉悟,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火花。在课堂教学中要抛开以往的填鸭式或满堂灌教学,充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想尽办法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具体表现在:  一、课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教师要树立新的科学教育发展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重大的转变。在中职学校许多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运用一些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尤其是电工部分的知识在专业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