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指导,提高活动实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活动为教和学共同中介的课程。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在于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明确活动目标,丰富活动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积极引导,积极参与,认真评价,重视对学生课下观察、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等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 小学 品德与生活 教学活动 实效性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自主性活动而非教师的课堂讲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桥梁。课程目标主要就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对自我、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
  l.活动目标要明确
  教学活动要有目标,即活动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式,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方向,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有力依据。作为综合性课程,含有多重目标,教师们一般比较关注直接目标,而贯穿于整个课程之间的间接目标往往被忽略,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是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合作学习能力、整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包括倾听、表达能力等,它们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又是儿童的成长和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须的,教师在教学中对这类目标也应给予充分地关注。
  2.活动内容要丰富
  教学活动的内容要丰富,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以来,教材就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据,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权威性。而新教材所呈现的事实只是范例,它所面对的是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呈现的事实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与各地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师要打破在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教材的做法,在活动内容选择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3.活动形式要富有情趣
  一、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在选取教学活动的形式时要不拘一格,活动的形式要服从内容,服从儿童的特点,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一句话,教师应开展儿童喜欢,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二、重视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1.教师应参与活动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单纯地只讲教科书,而是指导与参与儿童的活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我换牙了》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由此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请换牙的同学说一说换牙时曾有的难忘经历,孩子们谈到许多来自父母的错误常识,如乳牙掉了是多吃糖、长暴牙的缘故,牙齿松动时要常常去摇动……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缺乏诊断意识,参与意识,没有转化成共性问题,让大家来共同关注,共同形成“换牙时应重视的注意事项’这一知识概念。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对换牙常识的初步了解。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保障儿童对活动的参与权,尊重和保护儿童的自主性,教师不宜灌输式地教或命令儿童活动,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不能只带耳朵听,而是要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真正参与,真正是活动着,快乐着,收获着。例如,在一次下校调研中,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和太阳做游戏》这一课时,设计了“踩影子”的游戏活动,活动中除了一位小女孩呆呆地站在操场一旁,其它的孩子玩得很开心。执教老师并没有关注到,于是,我走上前去跟她聊了起来,原来小女孩犯有头晕症,只要奔跑头就会晕,看着她羡慕同学们的眼光,我教她在阳光下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肢体做手影,看着变化多端的影子,小女孩笑了。
  3.教师应利用课堂活动的动态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带着自己的知识、体验、思考、疑问参与到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想到的情况。因此,教师绝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设计不放,必须独具慧眼,把握生成问题的要领,引领对话,并即时纳入到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才是对充满灵性和发展的学生生命的尊重,才能较完美地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一次县《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题《快乐的“六一”》课题1《我们的节日》,当教师为同学们展示了各地丰富多彩的“六一”文娱活动后,让同学们分小组也来说一说本校所开展的“六一”活动内容。此时,各小组议论的不是节日活动,而是倾诉在节日中,同学们还要上课、还要做许许多多的作业,因为安全问题,学校不允许举办游园节目等等。但教师却未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完全忽略了课堂所发生的变化,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反馈,并总结“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如果此时教师能重视这一生成,帮助学生消除困惑,让学生来议一议“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你们想怎样过?”,那么,效果一定会更好!
  4.教师应重视评价学生的活动过程
  学生学习的结果,自然是学习评价的关注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本课程在评价关注上更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关注,重视对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努力程度、成果质量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对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表现要积极鼓励。有时,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再有,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此外,要使教学活动行之有效,教师要把课前、课堂上、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注意活动的连续性,重视对学生课下观察、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等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身心健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甘清波;论课堂教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赵永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A];迈向新世纪[C]
  [3]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采用盆栽法研究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比久(B9)等3种植物生长抑制剂以及活性肥、菌肥对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长期以来的生产实践表明,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杉木的铝毒害被认为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 nigra)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材性好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制造各种板材和造纸工业中。为研究小黑杨应拉木木材形成过程中相关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生活过程中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激情表现。这种激情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儿童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对方的本质力量”。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激情作为儿童成长的良好非智力因素,是他们一身中最好的老师。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力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
期刊
杉木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速生经济用材树种,在福建地区尤其是闽北种植已成规模。近年来,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越来越受林业工作者的关注。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林分密度效应法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德育培养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教育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用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区分善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如果教育不当,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现代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日益普及,网
期刊
本文利用ArcView、ArcMap与SPSS等软件,结合吉林省森林火灾资料(1992-2008年),在全面研究林火时空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森林火灾损失与蔓延速度的关系,评测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摘 要:高中政治课是高中教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内容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本文就高中政治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分别就生活情境、问题情境、音频视频情境作了重点解析,然后就高中政治教学中以情激学方面内容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注入等三点建议,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境 教学  相比于其它学科而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突出的两个难点:一是学科的观点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面向新世纪,教会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高中政治教学中应采用多种途径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改正和弥补自己的弱点,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 学习氛围 兴趣 自我设问 掌握思维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的偏见和事实上存在的歧视以及政治课教学中设计问题机械、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