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共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室性早搏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心血管病基础用药+倍他乐克(47.5mg ,1/日);治疗组:心血管病基础用药+倍他乐克(47.5mg ,1/日)+参松养心胶囊(4粒,3/日)。分别用药,8周为一观察疗程。结果:中药联合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总显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86.7%,与单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分别为33.3%和66.6%)相比,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中药能明显显著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9-02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室性早搏为临床多见的病种,患者以心悸不适为主诉。本文通过观察60例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现中药联合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很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观察的病例全部来自2011年04月至2013年02月间,苏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心络淤阻证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1.2 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参考以下标准:QRS波群提前发生,通常时限超过0.12s,宽阔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配对间期恒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中医辨证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共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室性早搏60例,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心血管病基础用药+倍他乐克(47.5mg ,1/日);治疗组:心血管病基础用药+倍他乐克(47.5mg ,1/日)+参松养心胶囊(4粒,3/日)。分别用药,8周为一观察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后过早搏动消失;有效:用药后每2min过早搏动次数较原有减少50%以上;无效:用药后无变化;加重:用药后过早搏动较前增加50%以上。
  3.2.1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经四格表卡方检验,P值>0.05,两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3.2.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经两样本T检验,P值>0.05,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3.3疗效分析:
  4  讨论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无器质性新增病人群中也多有发生。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虽然近年来各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手段如电复律、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ICD及各种外科手术等在治疗机防治其危险性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但毋庸置疑,药物治疗仍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占据主导位置。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但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用量及减轻毒副作用,且本身安全性较高,毒副作用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参松养心胶囊是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律失常中医病机及治疗,基于心律失常心慌、气短、心烦、失眠、脉结代的临床证候特征,指出心律失常是以气阴两虚为其发病之本,络虚不荣为基本病理环节,脉络瘀阻为重要影响因素,气阴两虚,络脉失养所致络虚不荣与西医学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细胞自律性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具有密切相关性。针对上述中医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制订“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治法,以生脉散为基础方加减,其组成为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十二味药。人参补益心气,麦冬养阴清心除烦,五味子敛气生津,三者合用共奏益气生津,养阴复脉之功;桑寄生“补胸中大气”,山茱萸、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敛心气,三药共用增强荣养络脉之功效;丹参、赤芍活血祛瘀,土鳖虫化瘀通络;黄连、龙骨清心安神,甘松流畅络气。全方体现了“温清补通、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特色,开拓络病理论指导心律失常治疗新途径[2]。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2] 谷春华,吴以岭,田书彦,等.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9):783-78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