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右侧膈膨升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的初步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的简易快速缝合法治疗10例右侧膈膨升患儿(胸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采用常规开放膈肌折叠术治疗9例右侧膈膨升患儿(常规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胸腔镜组男6例,女4例;入院年龄为生后1 h至4岁,平均306 d。其中,生后28 d以内的儿童6例,6月龄至4岁4例。体重为(6.3±5.7)kg,范围2.5~17.0 kg。10例均采取三孔法,在胸腔镜下行膈肌折叠术。常规组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325 d,体重为(6.5±5.4)kg。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结果

胸腔镜组10例均顺利经胸腔镜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无手术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患儿。手术时间为(36.7±8.1)min,时间范围为25~50 min;术中出血量为(6.5±1.5)ml;术后(6.4±1.2)d出院,范围为5~10 d。常规组手术时间为(125.5±15.5)min,时间范围为90~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1.8)ml;术后住院时间为(6.6±1.5)d。两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是一个有效且可靠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儿童急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因外伤所致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及软组织缺损患儿40例,创面约为体表面积1%~3%,受伤后6~8 h内入院并急诊行清创治疗,在Ⅰ期行彻底清创治疗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VSD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后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临床重要难题,重症患儿产后死亡率仍然很高,肺顺应性降低是导致患儿产后死亡的重要原因。除肺发育不良外,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缺乏也可能是导致CDH时肺顺应性降低的原因。PS可以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在维持正常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DH患儿是否存在PS的缺乏
目的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例CCSK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发病年龄32个月;左侧11例,右侧9例。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6例,腹部包块10例,体检行腹部超声发现占位3例,腹痛1例。合并肾静脉瘤栓1例,合并腔静脉及右心房瘤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固醇类衍生物,它通过维生素D受体发挥其主要作用。维生素D调节机体骨骼的钙磷平衡,协调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相互关系使骨骼正常发育。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骨折的发生及愈合存在密切联系,维生素D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儿童骨折机制调控,影响正常骨质密度。维生素D不足很可能引起儿童骨量的减少,最终导致骨折发生率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骨折的相关研究进
目的通过与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非骨软骨骨折患者的对比,初步分析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的局部易发因素。方法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1例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X线片、CT、MRI及关节镜探查明确是否存在关节内骨软骨骨折。根据是否合并有骨软骨骨折,分为骨软骨骨折组(28例,均为运动中髌骨一过性脱位导致的闭合骨折)和非骨软骨骨折组(13例)。通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