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治疗高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 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例采用DAA入路行THA治疗的D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61.86±8.49)岁,Crowe Ⅲ型7例7髋、Crowe Ⅳ型1例1髋。观察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1周测量患者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对比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中心边缘(CE)角的变化。

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为(7.56±0.62)cm,手术时间为(108±17.65) min,术中出血量为(205±47.2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3.25±0.88)d,住院时间为(5.50±0.76)d。术后1周髋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测量值分别为41.40°±4.03°和17.90°±3.27°,均处于安全范围。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Harris评分和CE角测量值分别为(3.98±0.47)cm、(43.38±9.65)分、15.86 °± 2.20°,(0.85±0.25)cm、(80.63±4.37)分、37.29°± 2.21°,(0.81±0.20)cm、(80.50±4.75)分、37.17°± 2.07°: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7.814、40.866、150.145, P值均<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见术中股骨骨折、髋脱位、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

采用DAA入路治疗高脱位型DDH患者,手术安全,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21 世纪,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被应用到了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而多媒体作为信息
期刊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获得了较强的助推力,为体育教育走向变革提供了条件,虽然在新媒体教育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中已初显成效,但为引领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还需持续探索新的发
期刊
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项目组面向全社会发表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研究》,该书的作者为李伯虎、柴旭东、侯宝存等.该书通过
期刊
科技引发时代变革,近几年来我国社会逐步踏入数字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化媒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交换信息,这些数字化媒体就是新媒体.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即
期刊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正式开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逐渐转向了创新驱动,这一概念首次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同时也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