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半刚性路面基层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能好等力学和结构的优点,在各地高等级公路中半刚性路面基层形式有着普遍的采用,应该结合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实际,开展对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实践出发,在讨论半刚性路面基层特性的基础上,说明了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中缩裂控制的技术措施,阐述了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希望为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运用起到经验梳理和方式探讨的作用。
关键词:半刚性路面基层 缩裂控制技术 基层施工 混合料控制 下承层
前言
路面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部分,负有传递垂直荷载的功能,是路面的主要承重结构,加强路面基层的施工技术有助于实现公路建设质量按强度和性能的实现。在我国路面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被成为半刚性路面基层,半刚性路面基层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简便,经济性好等综合优势,还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能好等力学和结构的优点,在各地高等级公路中半刚性路面基层形式有着普遍的采用,应该结合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实际,开展对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研究工作,形成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体系,指导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具体工作。应该从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实践出发,在讨论半刚性路面基层特性的基础上,说明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中缩列控制的技术措施,明确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整体性地推进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运用和提高。
1 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概述
公路路面常用的材料一般来讲可以分为粒料类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和有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其中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又称半刚性材料,运用半刚性材料进行的路面基础施工也就称为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半刚性材料有: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石渣、水泥稳定砂砾等多种类型,这些材料决定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强度和特性,因此,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具有板体整体效果好、水稳性能优异、力学性能强、有较高的强度,特别在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后,各项性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是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路面形式。但是半刚性路面基层也存在着受材料、温度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和开裂等问题,这在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中应该予以高度地关注。
2 半刚性基层缩裂的控制技术
2.1 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压实含水量
含水量是出现半刚性路面基层干缩裂缝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该严格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压实标准,使其含水量处于最佳的范围之内,尽量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干缩裂缝的产生。
2.2 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温度
温缩是半刚性路面基层质量问题的重要了性,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要在当地气温最低值进入0℃前结束,防止因温度过低而产生的半刚性路面基层温缩。
2.3 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湿度
干缩是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常见问题,要确保半刚性路面基层表面保有合理的湿度,做好水泥稳定土初期的养护,严谨对半刚性路面基层进行暴晒。
3 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要点
3.1 做好路基混合料的试验
通过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试验确定半刚性路面基层混合料配合比,使混合料组成设计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达到最优抗裂性,且便于施工。在混合料组成中,结合料的剂量应适中,如剂量太低则不能形成半刚性材料,剂量太高则刚度太大,容易脆裂;集料数量则以达到靠拢而不紧密为原则,空隙让无机结合料填充,形成各自发挥优势的稳定结构。
3.2 加强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控制
对半刚性路面基层所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和试验,包括天然级配料和自采料的物理力学指标的测定,外购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指标的测定,评判各类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混合料的配料应准确,拌和要均匀,振捣应密实,尤其是边角处要加强振捣,接缝应平顺,严格控制结构层压实后的顶面标高和宽度,结构层压实后,必须按规定养生,严格控制交通开放,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使面层过早破坏。
3.3 做好下承层的技术准备
应对混合料拌和场位置、拌和设备及运输车辆进行技术性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应保证连续施工的拌和要求,主要指摊铺和压实等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及使用状况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是否能满足正常施工的需要,以及施工质量的保证。按下承层的有关检验标准进行复检,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和软弱处,凡不合格的路段应进行整修,使其达到标准。按要求在已经过加工的路基或底基层上恢复中线,并进行高程测量,且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的边缘设计高程及松铺厚度标记。所进行的测量,其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3.4 做好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工作
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程序与工艺操作计划应该有效控制和掌握,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验和确认基层和底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标,获得基层和底基层正式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提出标准的施工方法,确定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材料配合比;确定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速度与拌和遍数;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的机具,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顺序、速度和遍数;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现场压实度的检查方法,确定半刚性路面基层一次性铺筑的合适厚度。
结语
综上所述,半刚性路面基层是当前各类公路普遍选用的路面结构,因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能好等力学和结构的优点,使其具有较强的运用价值,应该对半刚性路面基层的特性进行科学认知,掌握半刚性路面缩裂的控制技术,形成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要点,整体上推进半刚性路面基层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尹德和.浅析加强公路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J].丹东海工.2010(01)
[2]刘君萍,张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J].科技信息.2010(03)
[3]朱今夫.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其处治措施[J].丹东海工.2009(01)
[4]魏慧群,李文跃,翁月阳.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J].建筑.2009(09)
[5]吴聚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河北交通科技.2007(03)
关键词:半刚性路面基层 缩裂控制技术 基层施工 混合料控制 下承层
前言
路面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部分,负有传递垂直荷载的功能,是路面的主要承重结构,加强路面基层的施工技术有助于实现公路建设质量按强度和性能的实现。在我国路面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被成为半刚性路面基层,半刚性路面基层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简便,经济性好等综合优势,还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能好等力学和结构的优点,在各地高等级公路中半刚性路面基层形式有着普遍的采用,应该结合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实际,开展对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研究工作,形成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体系,指导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具体工作。应该从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实践出发,在讨论半刚性路面基层特性的基础上,说明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中缩列控制的技术措施,明确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整体性地推进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运用和提高。
1 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概述
公路路面常用的材料一般来讲可以分为粒料类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和有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其中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又称半刚性材料,运用半刚性材料进行的路面基础施工也就称为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半刚性材料有: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石渣、水泥稳定砂砾等多种类型,这些材料决定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强度和特性,因此,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具有板体整体效果好、水稳性能优异、力学性能强、有较高的强度,特别在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后,各项性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是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路面形式。但是半刚性路面基层也存在着受材料、温度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和开裂等问题,这在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中应该予以高度地关注。
2 半刚性基层缩裂的控制技术
2.1 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压实含水量
含水量是出现半刚性路面基层干缩裂缝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该严格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压实标准,使其含水量处于最佳的范围之内,尽量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干缩裂缝的产生。
2.2 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温度
温缩是半刚性路面基层质量问题的重要了性,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要在当地气温最低值进入0℃前结束,防止因温度过低而产生的半刚性路面基层温缩。
2.3 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湿度
干缩是半刚性路面基层的常见问题,要确保半刚性路面基层表面保有合理的湿度,做好水泥稳定土初期的养护,严谨对半刚性路面基层进行暴晒。
3 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要点
3.1 做好路基混合料的试验
通过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试验确定半刚性路面基层混合料配合比,使混合料组成设计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达到最优抗裂性,且便于施工。在混合料组成中,结合料的剂量应适中,如剂量太低则不能形成半刚性材料,剂量太高则刚度太大,容易脆裂;集料数量则以达到靠拢而不紧密为原则,空隙让无机结合料填充,形成各自发挥优势的稳定结构。
3.2 加强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控制
对半刚性路面基层所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和试验,包括天然级配料和自采料的物理力学指标的测定,外购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指标的测定,评判各类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混合料的配料应准确,拌和要均匀,振捣应密实,尤其是边角处要加强振捣,接缝应平顺,严格控制结构层压实后的顶面标高和宽度,结构层压实后,必须按规定养生,严格控制交通开放,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使面层过早破坏。
3.3 做好下承层的技术准备
应对混合料拌和场位置、拌和设备及运输车辆进行技术性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应保证连续施工的拌和要求,主要指摊铺和压实等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及使用状况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是否能满足正常施工的需要,以及施工质量的保证。按下承层的有关检验标准进行复检,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和软弱处,凡不合格的路段应进行整修,使其达到标准。按要求在已经过加工的路基或底基层上恢复中线,并进行高程测量,且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的边缘设计高程及松铺厚度标记。所进行的测量,其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3.4 做好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工作
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程序与工艺操作计划应该有效控制和掌握,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验和确认基层和底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标,获得基层和底基层正式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提出标准的施工方法,确定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材料配合比;确定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速度与拌和遍数;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的机具,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顺序、速度和遍数;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现场压实度的检查方法,确定半刚性路面基层一次性铺筑的合适厚度。
结语
综上所述,半刚性路面基层是当前各类公路普遍选用的路面结构,因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能好等力学和结构的优点,使其具有较强的运用价值,应该对半刚性路面基层的特性进行科学认知,掌握半刚性路面缩裂的控制技术,形成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要点,整体上推进半刚性路面基层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尹德和.浅析加强公路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J].丹东海工.2010(01)
[2]刘君萍,张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J].科技信息.2010(03)
[3]朱今夫.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其处治措施[J].丹东海工.2009(01)
[4]魏慧群,李文跃,翁月阳.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J].建筑.2009(09)
[5]吴聚巧.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河北交通科技.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