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地域区别,宗教信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就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采用的表达形式也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表达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063—01
一、引言
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西方文化则以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及圣经故事为主,中西方在思维模式,地域区别,宗教信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就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这种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渗透于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本文只探讨体现在词汇层面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二、英汉词汇层面上的跨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其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就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一)概念意义上的差异
词的慨念意义。即词的认知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在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基本意义。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人们反映或概括客观事物时,始终都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这种反映和概括就在不同语言上出现差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会发现语言中有着不少语义空缺现象。英语文化中具有而汉语文化中却没有这些词汇,即在汉语文化中不存在某些英语词汇的对应词。例如:hot dog,hippy等。同样,一些反映汉语文化特有事物的词,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例如:阎王、贫下中农、赤脚医生等。
(二)文化意义上的差异
文化意义是指附加在词项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与民族文化因素有关的意义。在概念意义相同的睛况下,英语和汉语词汇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
1.英语词汇有某种文化意义,而汉语的对应词无特定文化意义。
2.汉语词汇有某种文化意义,而英语对应词无特定文化意义。比如:“松”、“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骨气”、“气节”、“长寿”,而在英语中,pine和crane只表示一种树木和一种普通的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意义。
3.英汉对应词各有不同的文化意义。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喜庆、幸福等现象联系,可是在英语中,red意为激进、赤色,带有政治色彩。另外,它又容易引起“赤字”、“亏空”、“负债”等联想。
三、文化差异的翻译
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词汇的文化意义可相同或相近,但更多的相异。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应该根据文化差异来采取相关策略和方法,以使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一)音译法
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言里又找不到适当词汇来表示的词,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例如:人名:(汉译英)confucius,Lu Xun等英译汉)莎士比亚、马克思等。地名:(汉译英)Beijing,Hong Kong等,英译汉)英格兰、纽约等。词汇:(汉译英)kowtow(磕头)、litchi(荔枝)等,(英译汉)马达(motor)、沙发(sofa)等。
(二)直译法
词的文化负荷fcultural load)通常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心理习惯,特别是那些生动的、含有浓厚的原文语言、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如果都采用音译,则有失其生动,并且音译过多皇影响阅读理解。为保存这些文化特征,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如:hot dog(热狗)、from head to foot(从头到脚)、paper tige“纸老虎)等。
(三)代换法
即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译文中某个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代换原文词。如:英语中有"fishing in theair"(空中钓鱼),汉语则说:“水中捞月”;蠢的像猪——as stupid asgoose等。
(四)增词法
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而直译又不易使译文读者理解时,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解释性的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可翻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equal Zhu Geliang the master mind”.这个俗语涉及到诸葛亮这个人物,译文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他作一介绍,否则,外国人看了不知他是何许人也。同时,臭皮匠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译文也要有所交代。原文是指这两者之间的智力比较,因而译文里增添了with their wits combined和The master mind,对此进行了解释。这样即不失原文所表现出的生动、形象,又巧妙地逾越了文化背景差异的障碍。如果直译成Three codblers equal Zhu Geliang,恐怕外国人看了就会不知所云。
(五)意译法
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词汇,直译不能准确地传达文化意义代换又易将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中去,增词太多无异于解说。这时,为了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可采用意译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意译是指:某一种语言现象,在译文语言中只能用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汇来翻译。这也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可译成“afihhv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表达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063—01
一、引言
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西方文化则以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及圣经故事为主,中西方在思维模式,地域区别,宗教信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就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这种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渗透于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本文只探讨体现在词汇层面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二、英汉词汇层面上的跨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其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就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一)概念意义上的差异
词的慨念意义。即词的认知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在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基本意义。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人们反映或概括客观事物时,始终都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这种反映和概括就在不同语言上出现差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会发现语言中有着不少语义空缺现象。英语文化中具有而汉语文化中却没有这些词汇,即在汉语文化中不存在某些英语词汇的对应词。例如:hot dog,hippy等。同样,一些反映汉语文化特有事物的词,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例如:阎王、贫下中农、赤脚医生等。
(二)文化意义上的差异
文化意义是指附加在词项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与民族文化因素有关的意义。在概念意义相同的睛况下,英语和汉语词汇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
1.英语词汇有某种文化意义,而汉语的对应词无特定文化意义。
2.汉语词汇有某种文化意义,而英语对应词无特定文化意义。比如:“松”、“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骨气”、“气节”、“长寿”,而在英语中,pine和crane只表示一种树木和一种普通的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意义。
3.英汉对应词各有不同的文化意义。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喜庆、幸福等现象联系,可是在英语中,red意为激进、赤色,带有政治色彩。另外,它又容易引起“赤字”、“亏空”、“负债”等联想。
三、文化差异的翻译
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词汇的文化意义可相同或相近,但更多的相异。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应该根据文化差异来采取相关策略和方法,以使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一)音译法
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言里又找不到适当词汇来表示的词,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例如:人名:(汉译英)confucius,Lu Xun等英译汉)莎士比亚、马克思等。地名:(汉译英)Beijing,Hong Kong等,英译汉)英格兰、纽约等。词汇:(汉译英)kowtow(磕头)、litchi(荔枝)等,(英译汉)马达(motor)、沙发(sofa)等。
(二)直译法
词的文化负荷fcultural load)通常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心理习惯,特别是那些生动的、含有浓厚的原文语言、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如果都采用音译,则有失其生动,并且音译过多皇影响阅读理解。为保存这些文化特征,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如:hot dog(热狗)、from head to foot(从头到脚)、paper tige“纸老虎)等。
(三)代换法
即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译文中某个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代换原文词。如:英语中有"fishing in theair"(空中钓鱼),汉语则说:“水中捞月”;蠢的像猪——as stupid asgoose等。
(四)增词法
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而直译又不易使译文读者理解时,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解释性的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可翻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equal Zhu Geliang the master mind”.这个俗语涉及到诸葛亮这个人物,译文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他作一介绍,否则,外国人看了不知他是何许人也。同时,臭皮匠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译文也要有所交代。原文是指这两者之间的智力比较,因而译文里增添了with their wits combined和The master mind,对此进行了解释。这样即不失原文所表现出的生动、形象,又巧妙地逾越了文化背景差异的障碍。如果直译成Three codblers equal Zhu Geliang,恐怕外国人看了就会不知所云。
(五)意译法
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词汇,直译不能准确地传达文化意义代换又易将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中去,增词太多无异于解说。这时,为了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可采用意译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意译是指:某一种语言现象,在译文语言中只能用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汇来翻译。这也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可译成“afihhv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