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人工骨膜成骨效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量效关系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eng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胶原一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膜,探讨它在肌内诱导成骨中的生物效应和吸附BMP的最佳含量,以求得最佳的量效关系。方法先从猪皮中提取纯化胶原,制成厚约1mm的白色、柔软易折叠的胶原膜,以每10mg胶原膜为载体,分别吸附不同含量的猪BMP。为证实该膜的诱导成骨能力及与BMP的量效关系,用ICR小鼠右后肢肌囊作为实验模型,在7组小鼠(共112只)中,除第1组作为空白对照外,其余6组肌肉分别植人定量的单纯胶原膜及分别含025,05,1,2,4mgBMP的胶原膜。术后1,2,3,4周分别处死小鼠,处死前3天腹腔内注射四环素30ms/kg。处死后取下右后肢进行钼靶照相,然后取出植人物,一分为二,一半进行钙含量测定,另一半进行有机玻璃包埋,不脱钙切片,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单纯胶原膜不能在肌肉内诱导新骨的产生,而结合不同含量BMP的胶原膜均能在术后1周明显诱导新骨形成。各组虽然BMP的含量存在成倍或数倍的差异,但其诱导成骨的量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考虑BMP含量及成骨效果两个因素,认为每10mg胶原膜含05mgBMP可作为最佳量效关系,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予以考虑。
其他文献
《掌声》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饱蘸爱心的笔墨诠释了"爱"的含义。教师可以"爱"为主线,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关爱全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索耗散理论视角下我国小篮球运动的发展路径。结果显示:我国小篮球利好政策的颁布与落实、赛区综合实力呈现竞争性不平衡、小篮球科研发展现
对采自羌塘地块南部改则地区康托盆地的碎屑岩及火山岩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及AFT热历史模拟,获得77±6Ma、62±5Ma、44±3Ma、35±2Ma四组磷灰石裂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工程带动、项目引领,大力推动中国图书的海外推广,图书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这其中,中国政府的扶持机制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