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外科手术围术期,合理正确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机率。但是,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过量、非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益于人类健康、延长寿命,而且还损害着人类健康,临床试验说明:抗菌药物并不是用的种类多、天数长,越能够预防感染,相反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增加手术感染的可能性,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本文探讨分析外科手术期间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干预措施,并对预防性用药情况予以评价分析。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中图分类号】 R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51-01
  在外科领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如何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临床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解本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提高用药水平,本文随机抽取2013年649份外科手术出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是了解本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提高用药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本院普外科、骨科、眼科外科手術出院患者病历资料649份,其中,男416例,女23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9岁。
  1.2 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调查表,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起止时间等。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间题的通知》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
  2 结果
  2.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外科手术类型
  抽取649例外科手术的出院患者病历资料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93例,使用率29.74%,在术前30 min-2 h开始使用抗菌药物180例,占93.26%,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24 h之内停止使用的161例,占83.41%。见表1
  表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类型[n(%)]
  2.2 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例数
  结果表明,193例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共涉及五大类、10种,以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其次为林可霉素类、单环类、氟喹诺酮类及硝基咪唑类。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唑林钠(77例)、头孢替唑钠(19例)、头孢硫眯(9例)、头孢唑林钠(7例)、头孢呋辛钠(62例)、头孢曲松钠(10例)、氨曲南((1例)、克林霉素((3例)、左氧氟沙星((1例)、甲硝唑(4例)。
  2.3 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分析
  193例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77例存在不合理。其不合理情况:①无适应证预防用药51例、构成比66.23% ;②药物选择不合理,虽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但属于限制级抗菌药物35例、构成比45.45% ;③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超出24 h未停止使用的7例、构成比9.09%;④用量不当,使用剂量偏大5例、构成比6.49% ;⑤预防用药时机不当,在术前0.5-2 h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0例、构成比12.98%;⑥联合用药不当,无指征联合用药3例、构成比3.90% .
  3 讨论
  在外科手术围术期,合理正确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但预防用药有一定的指征及使用原则,不当的预防用药可引起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医院近几年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组资料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93例,使用率29.74%,符合医疗机构加强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30%以下的相关规定。
  本次调查77例存在不合理情况,占39.9%,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预防用药51例(占66.23%),这可能与一些医师过分依赖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不放心的心理有关。外科手术通常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创面大、时间长、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人、高龄或免疫缺陷者,方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其细菌污染主要来自手术室的空气、手术医生和患者的皮肤、手术用品等,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是减少细菌污染的关键。因此,应准确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避免无指征用药。
  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80%以上是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选用第一代头孢类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的选用,有35例为限制级别的第一代抗菌药物,4例甲硝唑,1例左氧氟沙星,这与相关规定不相符合。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及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要求,药物选择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的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于涉及重要器官或应用人工植人物的手术,可以选用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等。且预防用药的时间不宜过长,<2 h手术时间的手术,术前预防用药1次,术后无需用药;手术时间>3 h或术中失血量>1500 ml,应术中追加用药1剂。一般预防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 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 h,且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联合用药。193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仍有术前0.5-2 h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才开始预防使用。
  4 结束语
  本调查表明,说明抗菌药物并不是用的种类多、天数长,越能够预防感染,相反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增加医院感染的可能性。抗菌药物在全球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使抗菌药物不仅不益于人类健康,延长寿命,还损害着人类健康,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存在使用不合理情况,医院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各级各部门相关人员应大力配合,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晏黎.田静.昆明市某“三甲”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抗感染药学.2012, 9(3):217.
  [2〕任建安.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外科杂志.2007, 15(9):590-591.
  [3]陈学英.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 , 4(10 R ):19-20.
  [4]齐子芳,李恩杰,田立华.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 ):30-3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56例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产妇给予全方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产妇之间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产妇下床时间、母乳喂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
目的:研究对比应用钢板与髓内钉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股骨干骨折成人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213 例食管癌住院患者情况的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式临床调查,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食管癌住院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发病情况及各因素对抑郁、焦虑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病率为 46%,其中中度抑郁发病率为 18.3%,未发
【摘 要】 目的 探讨特罗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78例经病理证实符合入选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且全部病例至少接受过一个方案全身化疗。给予口服特罗凯治疗,剂量150mg/d,连续服药直至患者病情好转或出现超出耐受能力的不良反应。观察特罗凯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78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以上临床治疗,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部分缓解
【摘 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病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包括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TNF-α的平均值的变化。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治疗后,GLU值明显下降,TP、ALB、PA、HDL值显著上升,均回归至正常范围,TNF-α值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