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还是“传知识”?——论《儿童知识》的历史处境和选择

来源 :昆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知识》作为一个儿童期刊,其中包含了许多爱国的、历史的、现实的“知识”。受时代发展背景的因素影响,儿童期刊应有的“为儿童”让位于国家对于儿童的想象和形象塑造。细究《儿童知识》的历史语境,会发现《儿童知识》在“为儿童”还是“传知识”之间做出的选择,是其在特殊的历史处境中做出的历史选择。这既是对既有历史语境和时代斗争的一种被动回应,也是期刊明确表明自我立场、对儿童塑造和文化建设责任的主动承担。
其他文献
本文讲述了如何营造快乐英语课堂,克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生本化”?本文从立足引导,转变角色;尝试多元,创新方式;巧妙生成,培育智慧;增强体验,构建和谐等方面探索出几点策略。
傅天琳不仅是成人文学领域的果园诗人,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的诗歌创作不靠技巧,而是从生活中长期磨砺而出,尤其是在她身为母亲和外婆后,她所创作的儿童诗植根于童年生活
我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已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目前的英语教学形势不容乐观。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对以后的就业、工作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