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题讲评课精彩纷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题讲评是把解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使学生和教师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的一种课型.当前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数学试卷讲评课中从试卷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评模式,这样做,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协作关系,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应怎样处理讲评课,使习题讲评收到好的效果呢?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的,讲好习题
  
  要想上好习题讲评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试卷需要讲什么、怎样讲,习题讲评中一定要注意讲解习题的针对性,不可一网打尽,可以在课下对学生不会的习题进行统计,对一些重点题目进行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做统计分析时,不仅要掌握学生的正答率,更要明确学生在知识方面的缺陷,从答题情况研究学生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情况,明确我们在习题讲评中所要处理的问题.试卷讲评课不能以讲会试卷上的题目为目的,也不能以试卷上的题目讲评完为结束,我们在习题讲评中要注意前挂后连,通过习题讲评,巩固学生的基础,并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对一些类似题目进行分析和引导,使学生通过习题讲评对一些类别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一个题掌握一类题.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
  
  要上好试卷讲评课,讲思路、讲方法是必需的,但我们也不要将自己的习题讲评课搞成“一言堂”,在习题讲评课中,一般的教师都是自己讲,学生听、记,做得比较好的教师也只是穿插点提问、爬黑板等双边活动,很难将课堂气氛搞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从固有的思维中跳出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讨论法:将答案公布给学生后,将全体学生分组,对自己出错的问题在本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各个小组汇总,一些小组不能解决,而另一些小组能解决的问题,让各小组交流解决,将所有小组都不能处理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处理,这样学生给学生讲题,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我们的习题讲评课不再枯燥,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注重一题多解和变式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习题讲评课上,讲答案是最省时省力的做法,教师抄上试题的答案,希望学生在课后自我消化,对于一些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也许可行,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这样的讲评几乎没有收获,而且这样就题讲题,不能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更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我们通过习题讲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出错的题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一道题的讲评,掌握同类题目的解析方法,从一道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联系整个知识网.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析方法、养成一些解题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讲评时,要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运用,并通过这些形式的训练,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数学解题渗透了不同的思维方法,在习题讲评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习题讲评过程中,要突出数学方法,对于有多种解析方法的习题,我们应予以展示不同的解法,且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蕴藏于学生身上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让课堂声情并茂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传统教学形势下的习题讲评课更令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习题讲评课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增强一些知识的直观性、刺激学生学习激情,多媒体在习题讲评课中的运用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可以增大教学容量,还可以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习题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等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当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将一些复杂的、难于画出的图像展现给学生,增强一些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数学课并不是枯燥乏味、没有色彩的,只要我们合理设计课堂,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有声有色、色彩纷呈,当然,方法有很多,加强提问、组织竞赛、让学生命题讲题等都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数学课堂将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当前初中生的人格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没有道德观念,没有纪律意识,没有理想追求,缺乏责任感,缺乏自信心,缺乏生存能力。畸形的人格不仅妨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文言
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因此竞争与合作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且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未来社会里,合作能力将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必须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被频频采用,给古老的历史学科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提升了历史课改实验品质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益。现结合我的教学
史料教学法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而新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也为史料教学法的频繁应用提供了便捷而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精选史料,有效运用史料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精选史料,有效运用史料教学法,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人民的生活是否有保障,人人能够过上有保障的生活,特别是其中的弱势群体能否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由下岗失业人
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区直属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同时又是自治区挂牌的民族学校。我校生源结构复杂,农民子弟、外省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本市两区三县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各占三分之一,实行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大融合教学。农民子弟、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和偏远乡镇来的民族学生由于家庭内部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不浓,文化意识普遍薄弱。种种原因,导致我校学困生比例大,这给我们的英语
新课程改革指出: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这就是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提高
本文把英国教育学家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学习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之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学习,在明确高中阶段区域地理学习重要性及实际学情的基础上,以高中二年级某班级学生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一项具体要求。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仅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
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核心就是能力的培养,从物理学科的教学角度来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一、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维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