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精神和爱情模式的现代转变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金庸的武侠小说用现代化的意识去解构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使中国的侠文化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涵义。网络穿越小说却将传统侠义精神的崇高性彻底消解了。同时,网络穿越小说的爱情话语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 金庸小说 网络穿越小说 侠义精神 爱情模式 转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40
  
  侠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侠”最早出现于《韩非子 .五蠹》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从法家的立场突出了“侠”目无法纪、武力好斗的一面。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认为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从儒家的立场上阐述“侠”虽不正义但守信而且勇猛。唐李德裕作《豪侠论》云:“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从此,“侠”与“义”并存,成为侠文化的精髓。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从古至今,在艺术的画卷中出现了许多反映侠义精神的文学作品。而与侠义精神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武侠小说。从武侠小说的鼻祖——唐传奇《虬髯客传》开始,出现了《水浒传》、《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诸多侠义小说,但是这些小说大都崇尚忠君报国的思想,宣扬的是封建忠孝节义意识形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1]这种现象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了巨大的改观,侠不再是朝廷可以接受利用的官用草莽,不再一心想当官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金庸小说中的大侠不再是众人仰视的英雄而是带有普通人的爱憎喜恶并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是,由于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往往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历史动荡中承担着一定的使命,因此,不能彻底地消解侠义精神的崇高性。(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让这个人物极具张力,被誉为中国的“俄狄浦斯王”,最后只能一死谢天下,是“侠之大者”。)真正将侠义精神的崇高性完全解构的莫过于当下流行的网络穿越小说。穿越小说中对于侠义精神的阐述有了突破性的创新。这里指的侠义精神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有所变异。郑春元指出侠的本质在于“利他性”, 认为“具有急人之难、舍己为人、伸张正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就是侠。”[2]笔者认为, 侠义精神并不是仅仅为大侠和英雄所有,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侠义精神。侠义表现为人们重义轻利的价值选择, 不畏强暴、见义勇为、诚信坚韧以及积极入世的态度与精神。网络穿越小说中的穿越者虽然没有武功,却有着仁义、坚韧、勇敢和诚信的品格,他(她)一样具有侠义精神并且赢得大家的尊重。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话语一直是沉默的。女人除了被视为“红颜祸水”以外,就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话语模式也是如此。女性对于男性的崇拜和依赖被赞为“小鸟依人”。金庸小说继承了传统的爱情话语模式。在他的小说中,“大侠”往往是众多女子倾慕的对象,“一男多女”模式和“痴情女”现象非常常见,但是金庸小说在维护男性对于女性的传统期待视野的同时,大胆地植入一些现代元素,比如女性大胆追求男性。而网络穿越小说比金庸小说更进一步地转变了爱情话语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和男性比肩,女权意识已经复苏。在这种形势下,大多由年轻女性创作的网络穿越小说当然也带有浓郁的女性话语气息,表现在写作上就是将穿越女塑造成一个不是“大侠”却充满仁义有侠义精神的现代女性,并且拥有众多优秀男子的爱情。
  一、侠义:崇高精神的消解
  金庸小说中最出彩的莫过于塑造了一位位个性迥异的大侠:儒家之侠郭靖、道家之侠杨过、佛家之侠段誉、浪子令狐冲、不是大侠的韦小宝。这些人物塑造的先后顺序恰恰暗示了金庸对于侠义精神理解的变化。郭靖明知襄阳守不住,迟早蒙古铁骑会踏上中原,可硬是凭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精神死守了十多年一直到死。而杨过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他没有郭靖的执着和处处为国为民着想的崇高思想,只是一心想和小龙女相伴一生。而段誉则完全凭着自己的爱好,跟着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行走江湖。金庸的最后一部封笔之作塑造了无赖形象的韦小宝。韦小宝和普通人并无两样,有着平常人的自私和狡猾,没有崇高的理想更没有为国为民的正义感,但是他却做了那些大侠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和皇帝称兄道弟,帮助皇帝平定了叛乱度过了危机,辅佐了一代明君,位高权重也没有做出鱼肉百姓伤天害理的事。曾有专家认为金庸如果没有《鹿鼎记》这部压轴之作就不能被称作“金大侠”。金庸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武侠小说局面,其突破口便是将“大侠”请下神坛,“大侠”不再是高高在上十全十美众人仰视的英雄,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并且,随着书写的顺序,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带有普通人的“缺点”越来越多。郭靖可谓是完全符合儒家传统审美观的大英雄,但接下来的几位:杨过、段誉、石破天、令狐冲、张无忌、韦小宝等,似乎一个比一个更像普通人。张无忌虽然武功盖世,可是在众多美女间徘徊选择,颇为优柔寡断,是个带有明显性格缺陷的“大侠”。韦小宝更是狡猾自私,虽然对于天地会对于师父陈近南甚至对于皇帝不乏仁义,但是对于情敌郑克爽连最下三滥的手段也在所不惜地使用。这一变化也是符合当代文学发展规律的。二战以后,世界格局以和平为主旋律,人们对英雄的渴望情绪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对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关注。
  2007年网络穿越小说凭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年轻人的阅读市场。这一年甚至被称为“穿越年”。作家出版社在2007年签下了《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四部被内地五大网站100万读者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梦回大清》、《绾青丝》等作品的热销,“清穿”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如2010年的《宫锁心玉》)让人感觉到我们已经被穿越体裁的作品所包围,甚至有人说:“现在不知道‘穿越’的人已经过时了。”[3]虽然没有人将穿越小说定位为武侠小说,但事实上,穿越小说中的武侠打斗场景几乎出现在每部作品中,而且可能不少人忽略了穿越小说的鼻祖——1996年出版的《寻秦记》的作者黄易本身就是一个武侠小说作家。穿越小说将穿越的主角个个变成了韦小宝,并且,出现了众多的女性“大侠”,这是金庸小说中所不曾有过的。穿越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梦回大清》、《绾青丝》、《木槿花西月锦绣》等都将女性放置在“红花”地位,这与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同。金庸的武侠小说基本将男性作为“红花”而将女性作为“绿叶”。正如严家炎指出::“金庸小说积淀着千百年来以男子为中心,女性处于依附地位的文化心理意识。”[4]穿越小说中女主角大都和韦小宝一样没有武功,有的只是二十一世纪女性特有的智慧和胆识。穿越小说中的女性穿越到古代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不但能自食其力,而且受众多优秀男性的青睐。究其原因,除了才情万千、个性张扬和独立自主外,侠义精神恐怕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网络穿越小说中体现的侠义精神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穿越者的仁义精神。仁义一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也是侠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穿越小说中有不少即宣扬了这种精神。例如《木槿花西月锦绣》中的木槿和其他四位被卖的小朋友结义时,就借用了明清时期的侠义小说中的一个名称——“小五义”。在以后的生活中,木槿也是遵守自己的结义诺言即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她放弃展示才华的机会,为了照顾结义的姐姐碧莹情愿做了六年的杂役丫头;为了妹妹锦绣不遭原清江暗算和小五义兄弟的安全情愿服下生生不离这种剧烈的毒药。正是这种侠义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男性的爱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侠义,和社会责任无关。事实上,网络穿越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穿越者穿越到一段虚构的历史中,并非中国古代的某个历史时期,也就是说对于穿越者来说没有民族大义可言,也不受种族、国家等社会责任的制约,而完全凭自己的感情取向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给了穿越者一个巨大的空间,在那里,个人感情被无限的放大,人不再承担很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走向自己的内心。另一方面,是穿越者具有坚韧、勇敢和诚信的品格。正如有学者认为: “对于侠义行为的理解不应过于狭窄,这些侠义行为的发出者并不一定是武侠,但他们仍是可歌可泣的侠士。只不过他们纾解人间不平的方式,就上述事例来看,大多数是以貌似弱者的方式,去力图扭转、改变他们困危的现状,他们内在的强韧胜过了比他们强大的外在力量。应当说,并不只是舞刀抹剑诛杀锄暴才算侠士” [5]《绾青丝》中的穿越女叶海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被迫杀父、被卖妓院、性命危险,不是逃避害怕而是运筹帷幄,勇敢地面对一个个困境。又如最近刚出的网络小说《拜金王妃.奉旨逃婚》中的苏念秋在遭人强暴时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忧自己的丫鬟秋香,令人印象深刻。
  网络穿越小说如此看重传统侠义精神的阐述,究其原因是穿越小说实质上是历史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玄幻小说的结合体。当然,不少穿越小说写了虚构的历史,例如波波的《绾青丝》所发生的年代类似唐代、禹岩的《极品家丁》所发生的年代类似宋代。尽管有别于中国古代的异度时空,仍然保存了和中国古代基本一样的语言习惯、民情风俗和文学通识,要不然那些穿越者就无法在异度空间中生存了。既然还是以写中国历史为主,当然要符合中国传统所特有的基本元素和现代比较受欢迎的特质。无疑,侠义精神一直是民间文学的取胜法宝,在现代也是一个流行因素。(武侠小说的长盛不衰就是很好的例证。)虽然武侠小说中的江湖社会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颇远,是作者创造的“成人童话”,但其侠义精神一直为老百姓所崇敬向往,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补偿。“文学创作中的侠义故事和侠义精神仍然是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种种情态时一个值得注意的心灵参照。”[6]穿越小说作为网络小说的一种,对于读者的主动迎合是其生存维系的基本要素,将侠义精神纳入穿越小说无疑能增强其可读性和受欢迎程度。当传统的侠义精神被纳入网络穿越小说的时候,就意味着侠义的崇高精神消解于平民叙事中。网络穿越小说虽然写的是历史,“但历史已仅仅作为一种符号和背景出现,” [7]更多的是平民化的叙事、现代人的情感诉求、日常生活的琐碎叙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重视自己的情感需求。价值的自我实现、个性的自由表达、生活的幸福快乐成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求目标。并且,穿越小说以现代女性为主角,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消解了侠义精神的崇高性。中国传统的大侠一般以男性为主,金庸小说中也有女大侠如黄蓉,但却主要是作为郭靖志同道合的追随者。仁义、坚韧、勇敢和诚信这种品格往往为男性所拥有,而当女性也拥有这种精神的时候,侠义精神的崇高性被彻底的消解了。
  二、爱情:话语模式的转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性处于被动的地位。温婉柔弱、贤惠忠贞是男权社会中评价女性的理想标准。古代爱情故事文本的基本模式也以男性追求女性为主。女性处于等待、被追求之中,大量的闺怨诗、宫闱词即是明证。如果女性主动追求男性,往往不得善终而且颇受舆论指责。如唐传奇《莺莺传》为了推卸责任,张生把自己始乱终弃的贵族女子崔莺莺说成“尤物”“妖孽”。古代武侠小说中也有爱情婚姻故事如裴铏的《传奇·昆仑奴》、清代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等,但是这些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忠孝节义思想,压抑了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影响了人性的书写。
  金庸的小说将“文学即人学”发挥到了极致,人性的真实描摹、情欲的大胆书写使得他笔下的爱情故事显得生动有灵性。在金庸笔下,女性不再仅仅是男性的附庸,她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飞扬的个性,如黄蓉、任盈盈、小龙女和赵敏等都鲜明大胆的向心上人表达自己的爱,并且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出现了不少“女追男”的模式。例如任盈盈对令狐冲和赵敏对张无忌都是女方主动而男方被动。现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在爱情方面当然也体现平等和自由原则。女性能放下世俗偏见,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完全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表现。金庸的小说恰好体现了这种现代意识,正如有专家指出,“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并不是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牢牢控制的那一群人。她们的爱情行为、爱情心理和爱情形态,在文化的意义上是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更多地呈现出现代性的意味” [8]
  然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国传统的爱情话语模式,也就是说金庸小说赋予了女性现代化的意识,即女性可以勇敢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在形式上依然积淀这千百年来男权社会的文化意识,即金庸小说中常见的爱情模式 ——“一男多女”。如杨过有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和郭襄等诸多爱慕者;张无忌更是处处留情,殷离、小昭、赵敏、周芷若等诸位女性都对其难分难舍。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是沿袭了中国传统的“郎才女貌”的英雄美女格局。究其原因,一方面为了迎合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因为创作主体没有从女性的角度去观照爱情。金庸笔下的大侠除了韦小宝以外个个武功绝顶、侠骨柔肠,受到女性青睐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女性爱上男性多是倾慕其才华,而男性对女性的爱除了志同道合外,长相是一个重要因素。基本上金庸笔下的女主角个个是相貌娇美,只有《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例外,但是她恰恰得不得胡斐的爱情。因此金庸小说的这种爱情话语模式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加入了现代化的创新。
  真正进行爱情话语模式的改变是网络穿越小说。穿越小说的作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而且大多为年轻的白领、留学生。而读者群也以女性居多,多为35岁以下的白领和大学生。创作主体和读者的变化势必引起话语模式的改变,尤其是爱情。言情小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读者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渴求。爱情一直为文人骚客顶礼膜拜争相歌咏。每个人心中都渴求“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爱情,然而现实往往将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无情击碎,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多少带点心理补偿的意味,正如有学者认为“一个人在遇到失败时,会出现‘多米诺效应’……避免产生多米诺效应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我们在面临失败、无路可走时,迅速找到补偿进取心理的办法。”[9]甚至有人认为网络穿越小说就是言情小说的一种。
  作为处处追求男女平等、具有强烈女权意识的现代女性来说,传统的爱情话语模式早已不合时宜。金庸也好琼瑶也罢,他们的爱情话语模式无疑带有太过传统文化的色彩。(琼瑶笔下的女主角大多以柔弱温顺为主。)凭什么一定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凭什么女性只能痴情一个男人?!凭什么要“郎才女貌”?!凭什么女人只有夫唱妇随的份?!这些对于具有叛逆精神、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来说都是从心底发出的呐喊,反映到写作上就出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话语。网络穿越小说首先将“女追男”几乎统统改成了“男追女”模式。并且,很大一部分小说将穿越女描绘得姿色平庸却才华横溢诗情澎湃甚至有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本领,(当然这是因为有了几千年传统文化作了铺垫使得穿越女与其他同时代人相比显得特立独行才情万千。)这恰恰成了吸引众多优秀男性注意力的法宝。当一个女人出口成章、能诗会画、歌舞惊艳、创意不断甚至还能帮自己打江山稳社稷的时候,哪个男人会不心动呢?!例如《绾青丝》的穿越女向皇帝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令皇帝刮目相看。其次,金庸小说中常见的爱情话语模式“一男多女”改换成“一女多男”。并且,个个男子都是花样美男,风流倜傥、潇洒英俊且家世雄厚、非富即贵,不是皇帝就是王公贵族。如《梦回大清》中,热情如火的十三爷、深沉内敛的四爷都钟情于平凡的清宫秀女小薇,让小薇左右难舍。《木槿花西月锦绣》中更是“一女四男”模式,木槿面对原非钰的癫狂、原非白的深沉、宋明磊的隐忍、段月容的残忍难以选择。而这一情景和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甚至作者也有意要和现实相比,例如《梦回大清》里的小薇现世是个很平凡的女孩,《木槿花西月锦绣》里的木槿在现世是遭丈夫背叛的白领,这种反差恰恰带有一种讽刺隐喻意义,即现实和梦想的距离。因此,穿越小说也被称为现代女性的“白日梦”。然而其中蕴含的深意却是人类所遭遇的尴尬——梦想和现实是一条巨大的沟壑难以僭越,爱情也好事业也罢。最后,将“痴情女”转换成具有现代意识的独立女性。中国传统将女子从一而终视为忠孝节义的表现,为了男人,守贞是常事,就连“守情”也被传为美德。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对于爱情的态度基本上是“从一而终”,一生一世只倾心一个男人,如果得不到那就孤苦一生,哪怕是无望的等待。如程英、陆无双、郭襄明知杨过心里只有小龙女却死脑筋般的只爱杨过。李莫愁和程灵素更是金庸笔下的“痴情女”,当然两人都走向了极致:李莫愁由爱成魔,程灵素为爱献身。但是在网络穿越小说里,作者明显受到现代爱情模式的影响。现代人对于爱情远远没有古人那种“尾生抱柱而死”的痴情,更多的是潇洒自由的态度。究其原因,现代社会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经济独立才是男人和女人最大的追求,爱情并不是唯一。而且,现代社会交际范围越来越广,交际媒介也越来越多,可选择的余地较大,所以现代人对于爱情的态度比古代人洒脱得多。同样面对婚前失贞,金庸笔下的小龙女羞愧万分,觉得配不上杨过虽然杨过不介意,这其实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贞洁观的写照。而在网络穿越小说中,穿越女的失贞并未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她们也不以此为耻,相反,他们还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现代意识的表现,是现代意识使作者的爱情话语模式发生了转换。虽然穿越女在其穿越的异度时空中也倡导女子“三从四德”,但是由于她具有的现代独立意识导致她的爱情观发生了变化。
  总之,如果说金庸小说是融传统和现代的“成人童话”,那么网络穿越小说虽然也写了古代,但却是后现代语境下对于传统的颠覆和女性话语的重构,包括侠义精神崇高性的消解和爱情话语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2:123.
  [2]郑春元.侠客史[M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11:4
  [3]白烨.中国文情报告( 2007 ~ 2008) [ R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01.
  [4]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00
  [5]王立.伟大的同情——侠文学的主题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 :76
  [6]杨经建.侠义精神与20世纪小说创作[J].云南社会科学,2004,(1):130
  [7]陶春军.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J]. 广西社会科学 , 2010,(5):89
  [8]曹布拉.金庸小说的文化意蕴[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6:225
  [9]张殿国.进取心理探秘[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2:189.
  
  作者简介
  徐晓芳,1971.3出生 ,浙江绍兴人,汉,文学硕士学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专题片中的配乐对于其内容的表现和画面的过渡具有很大的推动和陪衬作用,通过音乐对画面主题进行情绪渲染和气氛营造,强化画面的触感,是感染观众的重要表现方式。配乐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它同视觉效果一样是内容和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我们应该注重配乐的制作和选用,为配乐提供更大的发展和发挥空间。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 音乐 配乐原则  doi:10.3969/j.issn.
[摘要] 亚当·艾略特的人生经验与个人性格都对他的影片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亚当·艾略特的影片充满着人文关怀。他运用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来表现人生。虽然人们在生理或心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导演亚当·艾略特告诉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瑕疵和限制。  [关键词] 《玛丽与马克思》 《裸体哈维闯人生》 色彩 数字 旁白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2002年阿莫多瓦推出的影片《对她说》,是一部一反常态,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影片主人公班尼诺这种单纯的、全心全意、却又不被社会认可的、畸形的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根据导演自身对这部影片的描述,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关键词]电影 阿莫多瓦 《对她说》  比起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努埃尔的电影作品来说,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影片算是“亲民”的。这位给曾经一度荒废的国家电影事
[摘要]法国电影《第八日》是一部以弱智者乔治为主人公的影片。与传统的以智障者为题材的影片不同的是,该片将乔治作为独立的个体,用其单纯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读懂生活的是乔治,引领朋友去学会生活的也是乔治,此种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观念中的英雄。同时,影片在手法上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电影所能体现的虚拟时空呈现于观众面前,进一步加强了影片的后现代意味,  [关键词]后现代社会 边缘人物 英雄 时空 虚拟
[摘要]行为艺术是艺术家通过现场行动将自己的观念表达出来的区别于静态的有形的实物艺术,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原有的视觉艺术形式,较现代主义艺术注重艺术行为结果留存而言,更强调艺术家的行为过程意义。如果说现代主义艺术的审美是时间上的,由再现到表现的过程,那么行为艺术的审美可以说是空间上的,是由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推回到再现的过程。  [关键词]行为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 美学 表现 再现  1、引言  行为艺术
[摘要] 在影片《看上去很美》中,一个小小的幼儿园,成为对个体进行体制化规训和合法化“生产”的初始基地,小红花其实就是成人社会规则在孩子身上的第一次鲜明的展现。现实社会是充满规则的,成人社会的规训条令势必最终取代个体的有意识、有个性的思想观念。经由幼儿园封闭严酷的管理制度与方枪枪单纯率真的自由天性之间的冲突与斗争,展现一段由顺从到叛逆、由叛逆到迷失的心理历程,进而反思人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社会属性的
[摘要] 陈凯歌电影《百花深处》是一部十分钟叙述年华老去的经典影片,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导演的个人魅力,其获得成功的因素值得探寻。  [关键词] 十分钟消逝疯子 再创造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14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一部150分钟的电影,它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其中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拍
摘要 80后及90后,他们身上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是当前与未来消费的主体,是商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商业广告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在充分了解80后及90后的消费特点的基础上,积极研究80后及90后的消费倾向与趋势,一方面反映了80后及90后的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在促进商业消费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商业广告的新风格。  关键词 广告 后现代 80后 90后    80后及90后,顾名思义就是20世纪80年代与9
[摘要] 杭扇历史悠久,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是城市生活的一大文化亮点,杭州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典故都可以通过扇子这个载体来表现。杭扇作为杭商企业中的“金牌老字号” 之一,充分展示了杭商品牌的历史传承,体现了杭商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杭扇企业的研究,使杭扇向开放性、创新性方向发展,以达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杭商中的传统企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对进一步宣传推广杭商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
[摘要]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大量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热播剧,繁荣了大众文化的市场。数字化时代传者与受者的互动频率的提高,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搜寻信息的简易快捷,是热播剧背后的社会动因。网络传播正在改写着传统的文化生产——消费机制,成为文化创生的功能性因素之一。文化与技术的互动,业已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网络传播 电视剧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