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原理视阈中腐败的根源、特征和治理路径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在本质上是分工、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而剥削劳动人民成果则是腐败的重要特征。基于此,腐败成为劳动走向完全解放的"寄生毒瘤",进而成为人类走向解放的"寄生毒瘤"。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剥削制度的崭新的社会制度,为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创造了条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承担了彻底根除腐败及其产生的基础,并进而解放劳动的历史任务。在当代中国,由于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制度体制机制尚在完善过程中,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党员干部仍然长期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因此,领导干部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是防止其腐化变质的基本路径。
其他文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建构,是对传统"五常之道"合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