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文化景观遗产的特征、内涵及价值传承研究

来源 :新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工业遗产是我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缩影和见证,它为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但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基于文化景观遗产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重庆工业文化景观遗产物质空间特征进行解析,从科技文化、营建智慧、审美艺术、民族精神方面对其社会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并立足于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空间-时间-文化”研究框架,提出空间价值的完整保护、时间价值的永续更新、文化价值的创新表达等价值传承途径,旨在为重庆工业遗产融入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地域景观特征提供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叶,随着网架结构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结构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路易斯·康探索了空间框架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应用,形成以“空心石头”为代表的建筑设计思想.康的空心结构首先作为“纪念性”的形式载体,在建构秩序层面表现出连续性和层级性的特征;其次作为“服务空间”,在空间属性上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最后作为“结构-空间”单元的统一体,呈现出构建细胞群落一般有机整体的特征.空心结构提供了一个解读康建筑作品的全新角度,拓展了对康的建筑、结构形式的整体性思考与认知.
研究尝试提出一种深度学习驱动的建筑概念方案智能设计方法.在对建筑概念方案设计进行数学语义解析以及对建筑设计与深度学习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建筑概念方案智能设计的实现原理,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与设计流程,构建了智能设计系统,并从三个方面对其功能实现展开探索;最后以不同设计任务为例,对提出的建筑概念方案智能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以期为建筑智能设计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空间感知能力是设计活动中的代表性能力,然而受限于技术发展和现有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基于MR技术的小尺度空间感知能力提升的有效性研究较少.研究从传统建筑设计教学过程和建筑设计基本技能的培养出发,分类归纳在建筑设计成果中空间感知能力的具体应用,最后借助对照实验探究MR模型模式和传统模式对学生空间感知能力促进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的模型图纸,M R模型模式在复杂模型中的功能分区、室内空间、日照朝向、立面材质等方面对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助益作用均有更好的表现,在简单模型中则表现为在建筑尺度上的感知能力提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