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整体管理的两架马车。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管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第一要杀猴骇鸡,不要杀鸡骇猴。杀鸡骇猴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教育规律,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 此法在教育工作中已经不太适用。因此需要杀猴骇鸡, 即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习好的同学严加管理, 对在班级影响较大的同学(特别是班委成员) 更要严格要求。再者不要让女生有优越感, 同样的情况对女生也应当严格要求。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宋代学者家颐认为,教育后代应五法并重, 不可偏废。这五法是: 导其性,广其志, 养其才, 鼓其气, 去其病。也就是说教育孩子要引导其性情向善; 要以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孩子的志向;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拓展孩子的才能; 同时对孩子的优缺点艺术地运用批评和表扬, 让孩子自我反省, 不断调整自我发展的航向, 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第三需要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是学困生, 还应关注优秀生。有句俗话“温室里的花是经不起风雨的挫折。” 优秀生整日在各位教师的和风细雨中学习生活。教师一句大声的话就有可能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致一蹶不振。而那些学困生整日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 教师一句表扬的话就有可能大大的激发这些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时他们对班集体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优秀生的作用。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积极转化学困生的同时, 也要把精力放在优秀生身上。
第四积极发挥和利用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是指同学, 同桌, 老乡, 同宿舍舍友。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中无形中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正确引导这一股力量, 以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 高一刚刚进入高中的校门, 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了解, 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育管理他们时应以引导教育为主; 高二、高三的学生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已经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 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已经能做出基本公正的评价, 因此对他们应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无论对那一类学生都应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教师在日常的管理中最好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不仅教他们知识,更应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六要善待每一个学生, 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圣人尚且如此,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无一例外, 何况他们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宽阔的胸怀, 要能包容学生的一切错误, 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也不要怕丢面子。我认为处理班级事务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热处理, 即对反应较慢的学生要趁热打铁, 直至处理完问题。一种冷处理, 即对火性子的学生学生先放一下, 让其冷静, 以便进一步处理。这样可能有的教师认为丢面子, 实则不然,反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 有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当他讲到动人之处, 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看课外书, 而全无教师的存在, 此时这位教师立刻火冒三丈, 便想立刻将其揪起来狠揍一顿。但转念一想, 这样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纪律, 影响全体同学的学习。他轻轻地走到那个学生跟前, 边讲课边用手轻轻地把那学生没有看完的那一页折叠一下, 帮他把书合上, 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课。试想这种教育方法, 比雷霆万钧要强之百倍,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第七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 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偏向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 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此时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 一日风和太阳走在了一块,风要和太阳比一比谁最厉害。风向下一看, 看见一个行人,穿着大衣在马路上艰难的行走。他说: “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来?” 太阳说: “行。” 然后风就使劲吹了起来,风越吹, 那行人越把大衣裹的紧紧的。风生气了, 猛烈地吹了起来, 而那行人干脆蹲在地上, 裹紧大衣不动了。最后风输了。而太阳则开始把自己的光辉轻轻洒向那行人,那行人慢慢的暖和了, 便解开了衣扣。随着温度的增高,那行人干脆把大衣脱了下来。太阳赢了。那我们教师是否也应像太阳一样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呢?
第八争取家庭的支持, 避免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不一致。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 品学兼优, 但在家庭中有的甚至打爹骂娘; 而有的学生则相反。这样的学生急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教育,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便于对症下药, 以引导学生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第九做班级工作需要时间, 需要教师无私的奉献。选择了教师意味着奉献, 选择了班主任就意味着牺牲。班主任就应象老太太一样不厌其烦的叮咛, 同时要及时抓住时机塑造学生的人格。
总之, 班级管理需要艺术, 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 耐心, 恒心, 信心, 热心, 五心并用。眼到, 手到, 心到,腿到, 耳到。五位齐到。
第一要杀猴骇鸡,不要杀鸡骇猴。杀鸡骇猴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教育规律,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 此法在教育工作中已经不太适用。因此需要杀猴骇鸡, 即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习好的同学严加管理, 对在班级影响较大的同学(特别是班委成员) 更要严格要求。再者不要让女生有优越感, 同样的情况对女生也应当严格要求。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宋代学者家颐认为,教育后代应五法并重, 不可偏废。这五法是: 导其性,广其志, 养其才, 鼓其气, 去其病。也就是说教育孩子要引导其性情向善; 要以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孩子的志向;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拓展孩子的才能; 同时对孩子的优缺点艺术地运用批评和表扬, 让孩子自我反省, 不断调整自我发展的航向, 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第三需要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是学困生, 还应关注优秀生。有句俗话“温室里的花是经不起风雨的挫折。” 优秀生整日在各位教师的和风细雨中学习生活。教师一句大声的话就有可能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致一蹶不振。而那些学困生整日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 教师一句表扬的话就有可能大大的激发这些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时他们对班集体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优秀生的作用。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积极转化学困生的同时, 也要把精力放在优秀生身上。
第四积极发挥和利用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是指同学, 同桌, 老乡, 同宿舍舍友。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中无形中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正确引导这一股力量, 以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 高一刚刚进入高中的校门, 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了解, 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育管理他们时应以引导教育为主; 高二、高三的学生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已经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 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已经能做出基本公正的评价, 因此对他们应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无论对那一类学生都应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教师在日常的管理中最好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不仅教他们知识,更应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六要善待每一个学生, 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圣人尚且如此,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无一例外, 何况他们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宽阔的胸怀, 要能包容学生的一切错误, 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也不要怕丢面子。我认为处理班级事务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热处理, 即对反应较慢的学生要趁热打铁, 直至处理完问题。一种冷处理, 即对火性子的学生学生先放一下, 让其冷静, 以便进一步处理。这样可能有的教师认为丢面子, 实则不然,反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 有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当他讲到动人之处, 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看课外书, 而全无教师的存在, 此时这位教师立刻火冒三丈, 便想立刻将其揪起来狠揍一顿。但转念一想, 这样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纪律, 影响全体同学的学习。他轻轻地走到那个学生跟前, 边讲课边用手轻轻地把那学生没有看完的那一页折叠一下, 帮他把书合上, 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课。试想这种教育方法, 比雷霆万钧要强之百倍,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第七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 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偏向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 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此时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 一日风和太阳走在了一块,风要和太阳比一比谁最厉害。风向下一看, 看见一个行人,穿着大衣在马路上艰难的行走。他说: “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来?” 太阳说: “行。” 然后风就使劲吹了起来,风越吹, 那行人越把大衣裹的紧紧的。风生气了, 猛烈地吹了起来, 而那行人干脆蹲在地上, 裹紧大衣不动了。最后风输了。而太阳则开始把自己的光辉轻轻洒向那行人,那行人慢慢的暖和了, 便解开了衣扣。随着温度的增高,那行人干脆把大衣脱了下来。太阳赢了。那我们教师是否也应像太阳一样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呢?
第八争取家庭的支持, 避免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不一致。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 品学兼优, 但在家庭中有的甚至打爹骂娘; 而有的学生则相反。这样的学生急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教育,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便于对症下药, 以引导学生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第九做班级工作需要时间, 需要教师无私的奉献。选择了教师意味着奉献, 选择了班主任就意味着牺牲。班主任就应象老太太一样不厌其烦的叮咛, 同时要及时抓住时机塑造学生的人格。
总之, 班级管理需要艺术, 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 耐心, 恒心, 信心, 热心, 五心并用。眼到, 手到, 心到,腿到, 耳到。五位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