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诚信缺失谁之过?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防作弊手段逐年翻新,考试全程有电子眼监控,金属探测器、手机屏蔽仪、身份证识别仪等已是各地考场的基本配置。今年,吉林一高三班主任对考生善意提醒:“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高考安检措施之严厉可见一斑。
  在教育公平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今天,我们理解政府确保高考公平公正的善意和决心,然而也不禁要问:如此如临大敌,竟是我们十几年教育的成果么?我们在防范作弊行为,最大力度保证高考公平的同时,是否也伤害了大部分诚实守信的学生?当考生经过反复检测,终于穿着被贴上“合格”标签的衣服走进考场,感觉与检疫合格准备上市的猪禽何异?最严酷的诚信拷问是对考生的不信任还是对教育的讽刺?
  教育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培养能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对自己负责都做不到,如何期望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德育一直是教育的首要职责。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十多年的教育后,却连这最基本的做人诚信都需要这般草木皆兵地防而又防?
  一味地责问学生诚信的缺失没有实质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问一问自己:当真只是学生的责任吗?我们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在我们秉承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最基本的评价标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智”的发展似乎总是占据上风,排在第一位的“德”反而显得无足轻重。德育在应试体系中艰难喘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只是我们能匀给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实在太少。而很多学生并非不懂得作弊的后果,也并非心怀侥幸,只是“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让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时爆发出来。所谓素质教育,如果连最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无法教给学生,我们能期望他成为拥有怎样素质的“人才”?
  另外,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时有爆料,从市井的短斤少两到大学的学术造假、官衔的买卖,是否我们本身就给了祖国未来一代一个诚信缺失的环境?我们强调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然而当我们的学生接触到这些让人寒心的社会丑态,恐怕连学生都要嘲笑我们的不切实际。诚信的大厦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摇摇欲坠,虚无的理论在现实面前终究乏力。若我们不能给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即使学生高考时仍能坚守诚实的信念,但当学生进入社会的大熔炉,我们如何保证某一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被社会的污浊所同化?我们费尽心力为学生的品行保驾护航到了十八岁,十年之功仍难以抵挡社会逐日的侵蚀。诚信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保证高考公平,如何让诚信的大树在学生的思想里屹立不倒,让学生永远保持一种信任社会并被社会所信任的状态,才是其真正要义所在。
  因而,解决高考诚信缺失的措施应该着眼于教育,着手于学校、社会乃至家庭。首先应建立长效诚信教育机制,可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将学生的信用记录与日后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促进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学习诚信信息记录、经济诚信信息记录、择(毕)业诚信信息记录、生活(品行)诚信信息记录、其他诚信信息、信息认定等内容。
  其次,应注重学校教育对学生品行养成的重要作用,还思想教育应有的时间和空间,不再让所谓“主科”课程侵占思想教育课程的领地。利用思想品德课开展诚信教育,并注重诚信教育在各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开展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以知识竞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诚实信用的理念在学生思想的沃土深深扎根。同时注重家校的联系,与家长站在统一战线,一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出力。
  再次,应改革高考升学体制,让教育回归本位,以培养合格的人为根本目标,不要再让对分数的追求成为学生品行养成的阻碍,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升学评价和人才选拔机制,从客观上创造条件,让“一生的做人准则高于一时的考试成绩”的教育理念更有说服力,从根源上掐灭“逼迫”学生作弊的火种。
  高考安检之严本身没有错,却折射出整个社会教育的缺陷。我们期望有一天,高考考场不再需要层层戒备和威慑,学生都能坦荡应考。而高考考场卸下“武装”的前提,是我们的学生终于值得社会的信任。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防作弊措施仍然是牵动我们每个人神经的话题。而如何让冰冷的制度变得人性化,在保证公平的同时让学生感觉被尊重也是值得教育部门深思的问题,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其他文献
2019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今年再次成为两会热词,而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人社部门在脱贫攻坚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已经成为很多受访委员的共识。
前不久,发生在广州天河区新燕幼儿园虐童事件再次震动了社会,30岁的女幼师,发狠大力掌掴班上的一名男童小星(化名),致其脸上、臀部多处软组织挫伤。只要我们随手点击搜索引擎输入“教师虐待幼儿”的相关字眼,都可以看到近年来诸多有关幼师虐待、体罚幼儿的报道。如浙江温岭一幼儿园教师双手拎一男童双耳、将其拎至双脚悬空,男童的双耳被扯变形,张嘴大哭,女教师则脸露笑容;四川宜宾市某幼儿园的教师因为幼儿不听话,不仅
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惨案,让原本被家人及社会寄予厚望的莘莘学子以另一种姿态成为各大媒体焦点。4月16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某被室友投毒,不治身亡。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刺死室友。4月17日,南昌航空大学学生宿舍发现一具男性死尸,法医分析其为“性窒息”死亡。4月17日,江苏省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刺死在校培训学员。  悲剧催人反思。以上惨案,我们不能将其原因仅仅归结
通过多年与三星半导体公司的校企合作,进行产教深度融合,借鉴'三星工科大学'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升级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三方面需
近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因校制宜,大力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要在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各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通知还特别指出,要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不得搞豪华装修,坚决杜绝“豪华校门”“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