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法律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政治教育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的科学教育。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发育的重要阶段,辨别是非判断善恶的能力还不够完善,不能抵抗社会的各种诱惑,学校和家长在学生这个阶段应该保持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素养。此外,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强弱程度,是依法治国进程的体现。法律内容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要性在于普及法律常识,弘扬法律精神,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有助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的稳步实现。本文将就初中政治课中,如何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法律教育;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关于法律知识教育的要求大致为:让学生了解基础的法律规定,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具备用法律解决困难的意识;理解校园管理规章的必要性,尊重规则,尊重法律。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很有兴趣,但由于法律条款严谨凝练,学生脱离案例研读法律比较吃力,需要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运用具体事例将教学通俗易懂化,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法律知识,增强对法律学习的兴趣。
  一、 选取现实生活中教学案例的要求
  (一) 典型性
  课堂教学运用事例的基本研究就是典型性,能够充分佐证知识点。法律知识的基本概念和专有名词比较多,初中学生从未接触过,而且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社会阅历较浅,也缺乏从抽象概念引发思考的能力,生活中遇到了法律相关问题,只知道这样不对,却不明白具体哪点触犯法律。初中学生专心学习,和社会接触不多,没什么接触到法律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和法律有关的各个方面。考虑到课堂任务重进度快的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在讲解法律部分内容时更应该选取具有典型性的事例,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豁然了悟,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例如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笔者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两个初中生因为一句口角,私下约架,一个学生捅了另一个学生一刀,一个死亡一个判刑,令两个家庭终生悲痛。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违纪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到的法律基本知识去分析两个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达到提高法律意识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对于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具体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有了举一反三的演绎能力。
  (二) 启发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学生有很强的启发性,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教师在对教材分析后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是课堂的“火柴”般的引导者,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将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凸显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法律知识教学的启发性,应表现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设疑,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更多思考空间,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自我保护这一块知识的时候,笔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学生在网吧上网被社会青年讹诈200块钱,怕被老师和家长批评,选择沉默作为“自我保护”,教师知道后,带着学生去辖区派出所报案,并对他进行了批评和教育。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不出意料,大部分学生都说会选择报案,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有学生坦诚告诉笔者,如果是做题,会选择告诉老师和家长这个答案,如果是现实情况,会吃了这个哑巴亏,让这件事不了了之。笔者在课堂上就这种“分情况选答案”的回答,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选择沉默是畸形的“自我保护”,是直观的纵容,是出于缺乏法律意识,对法律武器的自信心不足。深度理解并认同了教材中正确的自我保护是“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通过选取有启发性的案例并适时设疑组织讨论,使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得了肯定也发现了不足,对知识点记忆深刻,增强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三) 时效性
  法律知识立足于案例应用于生活。学生对于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有所关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到了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事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教师讲课的中心思想产生认同感到共鸣。法律知识教学的事例选取也符合这一项特点,教师选取近期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佐证事例,不同的知识点与时俱进地匹配相应的热点问题,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倾注于课堂。而且学生会觉得这样的教师能跟得上潮流,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在课堂学习中就不会太过拘谨,建立对政治课堂的“忠诚感”,取得惊人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今年刚刚告破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有爆炸性的社会关注度,就是很好的法律知识教学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熟悉这个案例,让学生敬重法律、敬畏生命、相信正义、追求公正。
  二、 使用多樣化的教学方法
  (一) 课堂讨论
  教师选定一个实际案例,将课堂主角地位让给学生,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主题问题讨论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互动中巩固学习到的法律知识,热情高涨地对问题梳理分析,讨论出解决办法。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课堂讨论节奏,避免学生讨论陷入极端或话题跑偏。讨论结束后及时总结讨论结果,对学生的想法和表现进行评价,尽量多用估计和肯定,支持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
  通过这样的讨论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辨水平。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不易理解严谨的法律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生动直观展现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除了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播放法律知识教育片,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影视作为多媒体素材。例如今年上映的一部口碑电影《湄公河行动》,笔者在多媒体教室组织观影。电影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学生看了电影深深动容,从片中看到了毒贩的丧心病狂,对贩毒制毒罪行深恶痛绝,看到了缉毒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要抓回毒贩接受法律的制裁,看到了法律终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增强了对法律的信心,学习法律知识更加动力满满。
  (三) 开设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学生具备了法律意识,遇到问题会说“我去法庭起诉你”,然而学生并不了解整个诉讼过程的开展。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小纠纷开设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小法庭的法官、检察官、辩护人和原告被告,学生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设计自己的台词,用表演的形式将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呈现,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了深度理解,觉得法律不再陌生,是自己可以依仗来捍卫权利的手段。在整个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中,学生间相互分工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虽然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法律难题,但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觉醒法律意识,想到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就满足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龙海平.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律常识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6,(08).
  [4]张平.关于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途径及方法[J].读天下,2016,(22).
其他文献
梦既是一种生理活动,也是一种精神活动,长期以来,梦以神秘的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了对梦的记录。先秦典籍中有很多关于梦的记载,作为史书的《左传》也记录了大量的梦,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无关系。仔细考察《左传》中对梦的记录,人们不难发现,《左传》中的梦大多与政治、军事等重要國家活动相关联,展示的是现世的人的活动,与其说《左传》记录了梦,不如说作者借梦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  一、
期刊
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全新学科,其被广泛用于工程机械制造各个领域中.汽车是机械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汽车机械控制系统内,不仅能为用户提供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民主自治的有效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权
随着检察改革的进行,司法行政的属性存在争议.加强对司法行政权基本属性的研究,明确检察机关司法行政人员的特点,开展对司法行政人员队伍建设要素的分析,是加强检察机关司法
下一场创新革命来自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内正在发生的历史性的大融合rn今天,我很高兴能在此与大家相聚一堂,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庆贺的事情在发生.美国总统奥巴马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各个学科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相关的要求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课改中,更多的是要求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通过采用HSV颜色变换原理及二值化处理,结合高斯滤波,开发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粗骨料性状分级测试软件系统,实现对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尺寸、形状及分布情况等几何性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