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爱人的照片,常放在贴身的衣兜内,成了他心中的寄托
饶平如,192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从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抗日战争,又参加过解放战争,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妻子美棠比他小3岁,他和美棠是江西南昌同乡,她父亲是生意人,家里就美棠一个女儿,美棠年轻时是个活泼的女孩,爱唱歌,爱跳舞。她小时候生活很优越,在贵族学校读书,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跳舞,舞姿优美。
此前,有人给饶平如介绍过3个女孩,他都以正在打仗为由推掉了。1946年夏天,战争结束,饶平如的父亲来了一封信,希望他借着假期回家定亲。父亲带他前往临川周家岭3号伯父家,他记得相亲时跟父亲走进女方家的厅堂,看到左边正房窗口,一位姑娘正在梳妆,揽镜自照,涂抹口红,他记得她一颦一笑,顾盼生辉。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美棠。两个人也没讲什么话,父亲走过去把戒指戴在姑娘指上,人生大事就这么定了,两个青年都觉得好笑。他去她房间坐时,室内还有其他孩子在玩耍,美棠跳舞、唱歌,还拿相册给他看。
许多人是不信一见钟情的,旧式的婚姻,没有谈情说爱的机会。当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背景下,他和美棠并没有机会多说话,但临走的时候,她送给了他几张照片。
饶平如挑出几张美棠给他的照片,贴在部队的宿舍墙上。那是生死悬于一线的青年心里的依靠。他最喜欢美棠的一张照片:穿着石榴花底裙子,圆圆的脸,弯弯的眉,面如桃花,鲜艳而美好。他把照片贴在军营墙上,他还把一张穿石榴裙的黑白照片重新冲洗,涂一点唇红,看上去美艳夺目。这张照片他常放在贴身的衣兜内,成为他心中的寄托。1948年,他和美棠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举行了婚礼。
婚后时局动荡,饶平如带着美棠四处奔走,居无定所。在贵州当雇员,又在南昌经商,美棠嘲笑说他根本不像个生意人,他自思也的确如此,至今,还不会看盘秤的重量。
在贵州时,他们住的房子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床,四面都是窗子,大概是亭子改建的。晚上,狂风吹得窗户哐当作响,他觉得很好玩。画册中生动地再现了两人的动荡生活,画中的美棠,叉着腰数落老头菜炒得太咸、抽屉没关好、洗手把水溅到盆外边了……这一集画册的题目就是“你什么都不会做”。
后来,舅舅在上海办了医院和学校,叫他去当会计,他把美棠和孩子们带到了上海。1958年,舅舅的企业被关闭,饶平如被遣送至安徽某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妻子带着孩子留在上海,他开始跟妻子过着两地分居生活。他被劳动教养时,没人告诉他原委,也没有办手续,直接从单位带走。单位要美棠划清界限,美棠说:“他不是汉奸叛徒,没有贪污腐化,没有偷拿拐骗,他是好人,我不能跟他离婚。”
劳动改造时,饶平如干的活是独轮车运土修坝,一车土300斤,拉车还可以两个人一起干,轻松些,但他选择了手推车,为的是一个人自由,可以把英语单词放在衣服里,一边推车,一边背诵,明知道没什么用,但他不愿意浪费时间。
B.分居21年,他写的信都没保留,妻子写的信他大多留着
他一生中常常怀念的日子,就是新婚之后,和美棠在贵州与南昌四处奔波的生活:去南昌经商,大儿子出世,开面店生意不佳,上夜校学会计,面试粮食局,投简历给测量队,卖干辣椒,搞不清楚秤。5个孩子,他们现在能够各自在社会上立足,都是美棠的功劳。饶平如现在还保留着美棠寄给他的信件,并仔细贴在画册当中,虽然里面多是枯燥的生活碎语,几乎没有情感的抒发,但他仍视为珍宝,精心收藏着。
一直到1979年,他们两地分居整整21年,他每年只能回来一次,每年只有半个月的假期。每到过年前,在安徽买了鸡蛋、花生、黄豆、油、长生果等,一层层,用锯末隔好,找个扁担,拿棉袄垫着肩膀,辗转车马,一路歇息几十次,坐火车挑回上海,就等妻子与孩子开门的这一下热腾腾的欢喜,晚上,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仍不肯罢休。而除此之外的日子,都是妻子美棠独自撑起整个家庭。在上海时,家里收入不错,也没让美棠去找事做。饶平如一走,家里就困难了。有时,从孩子口中省下糖块寄给丈夫,当时,美棠时常腰疼,一包药两元钱,她只服了一包就不肯再吃药,为了省钱,给5个孩子读书用,她去搬运沉重的水泥。美棠虽然小时养尊处优,但婚后非常贤惠,她是一个非常善良、品格正直的人。艰苦的时候能顶得住,懂得坚持和牺牲。
人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但饶平如却说:“相处怎么会难呢?相处应该越来越好。夫妻之间没有什么理好讲,只有一个情字。错了有什么要紧呢?难道非要争个输赢?”
分居21年时间,他写给妻子的信都没有保留,妻子写给他的信他大多留着,全贴在画册里,这些信里几乎没有情感的字样,都是艰辛的生活,怎么搞点吃的,怎么让他弄点鸡蛋回来,让孩子干什么工作,商量孩子找对象的事。
1992年,美棠肾病加重,饶平如当时还在政协,他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从那以后,他都是5点起床,给美棠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消毒、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有时子女也觉得母亲有点苛刻,饶平如摆摆手说:“她其实一直在埋怨我,一直在笑话我。但这个笑当中,我只觉得好玩而已,不要跟她计较。”
饶平如从安徽回来之后,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工作,全家挤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儿女陆续成家立业,只留下一个孙女陪着老两口。2003年,儿子让他们搬到一个大房子里住,生活状况才大为改观。
2004年起,美棠的身体每况愈下,肾病引发肾功能衰竭。为了照顾妻子,他按照营养食谱买菜做饭,定时测量血糖,学习打胰岛素和做腹部透析。美棠糊涂时,坚持说丈夫把孙女藏起来了,饶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为了唤起美棠的回忆,饶平如拿出美棠少女时代的照片,跟她讲过去的事情,但病中的美棠不配合治疗,动不动就要拔身上的管子,不想活了,大家极力阻止,但没有效果。
美棠不配合治疗,还老说胡话,这时,饶平如一直拿她的话当真,他依然愿意跑很远的路,去给美棠买一个老字号的糕点,往往买回来的时候,美棠已经忘记了,也不想吃了。2008年的时候,美棠病情就已经比较严重了。美棠说有一件黑底子红花的旗袍,这件衣服根本就不存在,但他坚持要去找裁缝来做一件,尽量满足她的要求,成全妻子的愿望,为的是让美棠能够满意。 C.画18本日记体画册,取名为《我俩的故事》,以缅怀妻子
美棠在得病的最后阶段,头脑开始糊涂,喜怒无常,情绪不稳,不高兴总是掉眼泪,病情好转时,就手舞足蹈。饶平如常说:“美棠一辈子对我都好,病重时,每天清醒时只有几分钟,就是那一会儿,她还叮嘱女儿,要好好照顾爸爸。我们互相关心,从年轻到年老,相亲相爱。”
2008年3月19日下午,美棠躺在床上,她的生命已经没有力量了,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饶平如说:“她看见我来了,流了一滴泪,她已经不能讲话,我摸摸她的手,还有一点点温热,后来我意识到真的是冰凉了,她的生命就此画上句号。我就拿剪刀把她一缕头发剪下来,用红丝线扎一扎,用布包好,这是她唯一剩下的东西,就当做纪念吧。”美棠的离去,距离他们60年钻石婚的纪念日,只差5个月时间。饶平如说:“美棠与我距此目标仅5个月,亦应无憾矣……”美棠去世后,他无以排遣,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
饶平如说:“我们在一起生活那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留下的照片很多都在动乱中丢失了,婚礼照片也在战乱中遗失了。”他整理照片时,把缺少的那些部分补上图画,把故事写下来,画下他们人生相处的近60年生活时光,甚至还靠着想象,画下了多幅妻子少女时代甚至童年的影像。最后,就成了18本日记体画册,取名为《我俩的故事》,以缅怀妻子。他说:“人虽然走了,留下记录,让后代人知道我们上一代是怎么过来的。”
他把美棠的遗像放在他床的上方,每天都跟她说几句话,告诉她家里人的生活情况。每天早上晚上,烧一炷香,祝愿她天堂安好。她的骨灰至今没有安葬,因为他要等着他的骨灰一起,装在同一个盒子里安葬,多余的骨灰撒向大海。生生死死都在一起,这是他想要的最完美的结局。
美棠最喜欢《魂断蓝桥》里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歌词,青年时代没有那么重的忧烦时,家中如有客,美棠让他吹口琴,自己唱和。现在她不在了,饶平如90岁才学弹钢琴,为的是经常弹这支曲子,弹给天堂里的美棠听。
饶平如手握画笔,将刻骨的思念,将这一生的美好,全部画下来,18本画册又沉又大,放在桌上,都不好铺开,就趴在床上看,一边摘些字句,看着看着,有时会自言自语。这些画册都留给后人收藏着,留在有缘见到这些画册的人心中。他常说:“相思始觉海非深,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编辑 / 孙鲁宁
饶平如,192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从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抗日战争,又参加过解放战争,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妻子美棠比他小3岁,他和美棠是江西南昌同乡,她父亲是生意人,家里就美棠一个女儿,美棠年轻时是个活泼的女孩,爱唱歌,爱跳舞。她小时候生活很优越,在贵族学校读书,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跳舞,舞姿优美。
此前,有人给饶平如介绍过3个女孩,他都以正在打仗为由推掉了。1946年夏天,战争结束,饶平如的父亲来了一封信,希望他借着假期回家定亲。父亲带他前往临川周家岭3号伯父家,他记得相亲时跟父亲走进女方家的厅堂,看到左边正房窗口,一位姑娘正在梳妆,揽镜自照,涂抹口红,他记得她一颦一笑,顾盼生辉。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美棠。两个人也没讲什么话,父亲走过去把戒指戴在姑娘指上,人生大事就这么定了,两个青年都觉得好笑。他去她房间坐时,室内还有其他孩子在玩耍,美棠跳舞、唱歌,还拿相册给他看。
许多人是不信一见钟情的,旧式的婚姻,没有谈情说爱的机会。当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背景下,他和美棠并没有机会多说话,但临走的时候,她送给了他几张照片。
饶平如挑出几张美棠给他的照片,贴在部队的宿舍墙上。那是生死悬于一线的青年心里的依靠。他最喜欢美棠的一张照片:穿着石榴花底裙子,圆圆的脸,弯弯的眉,面如桃花,鲜艳而美好。他把照片贴在军营墙上,他还把一张穿石榴裙的黑白照片重新冲洗,涂一点唇红,看上去美艳夺目。这张照片他常放在贴身的衣兜内,成为他心中的寄托。1948年,他和美棠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举行了婚礼。
婚后时局动荡,饶平如带着美棠四处奔走,居无定所。在贵州当雇员,又在南昌经商,美棠嘲笑说他根本不像个生意人,他自思也的确如此,至今,还不会看盘秤的重量。
在贵州时,他们住的房子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床,四面都是窗子,大概是亭子改建的。晚上,狂风吹得窗户哐当作响,他觉得很好玩。画册中生动地再现了两人的动荡生活,画中的美棠,叉着腰数落老头菜炒得太咸、抽屉没关好、洗手把水溅到盆外边了……这一集画册的题目就是“你什么都不会做”。
后来,舅舅在上海办了医院和学校,叫他去当会计,他把美棠和孩子们带到了上海。1958年,舅舅的企业被关闭,饶平如被遣送至安徽某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妻子带着孩子留在上海,他开始跟妻子过着两地分居生活。他被劳动教养时,没人告诉他原委,也没有办手续,直接从单位带走。单位要美棠划清界限,美棠说:“他不是汉奸叛徒,没有贪污腐化,没有偷拿拐骗,他是好人,我不能跟他离婚。”
劳动改造时,饶平如干的活是独轮车运土修坝,一车土300斤,拉车还可以两个人一起干,轻松些,但他选择了手推车,为的是一个人自由,可以把英语单词放在衣服里,一边推车,一边背诵,明知道没什么用,但他不愿意浪费时间。
B.分居21年,他写的信都没保留,妻子写的信他大多留着
他一生中常常怀念的日子,就是新婚之后,和美棠在贵州与南昌四处奔波的生活:去南昌经商,大儿子出世,开面店生意不佳,上夜校学会计,面试粮食局,投简历给测量队,卖干辣椒,搞不清楚秤。5个孩子,他们现在能够各自在社会上立足,都是美棠的功劳。饶平如现在还保留着美棠寄给他的信件,并仔细贴在画册当中,虽然里面多是枯燥的生活碎语,几乎没有情感的抒发,但他仍视为珍宝,精心收藏着。
一直到1979年,他们两地分居整整21年,他每年只能回来一次,每年只有半个月的假期。每到过年前,在安徽买了鸡蛋、花生、黄豆、油、长生果等,一层层,用锯末隔好,找个扁担,拿棉袄垫着肩膀,辗转车马,一路歇息几十次,坐火车挑回上海,就等妻子与孩子开门的这一下热腾腾的欢喜,晚上,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仍不肯罢休。而除此之外的日子,都是妻子美棠独自撑起整个家庭。在上海时,家里收入不错,也没让美棠去找事做。饶平如一走,家里就困难了。有时,从孩子口中省下糖块寄给丈夫,当时,美棠时常腰疼,一包药两元钱,她只服了一包就不肯再吃药,为了省钱,给5个孩子读书用,她去搬运沉重的水泥。美棠虽然小时养尊处优,但婚后非常贤惠,她是一个非常善良、品格正直的人。艰苦的时候能顶得住,懂得坚持和牺牲。
人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但饶平如却说:“相处怎么会难呢?相处应该越来越好。夫妻之间没有什么理好讲,只有一个情字。错了有什么要紧呢?难道非要争个输赢?”
分居21年时间,他写给妻子的信都没有保留,妻子写给他的信他大多留着,全贴在画册里,这些信里几乎没有情感的字样,都是艰辛的生活,怎么搞点吃的,怎么让他弄点鸡蛋回来,让孩子干什么工作,商量孩子找对象的事。
1992年,美棠肾病加重,饶平如当时还在政协,他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从那以后,他都是5点起床,给美棠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消毒、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有时子女也觉得母亲有点苛刻,饶平如摆摆手说:“她其实一直在埋怨我,一直在笑话我。但这个笑当中,我只觉得好玩而已,不要跟她计较。”
饶平如从安徽回来之后,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工作,全家挤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儿女陆续成家立业,只留下一个孙女陪着老两口。2003年,儿子让他们搬到一个大房子里住,生活状况才大为改观。
2004年起,美棠的身体每况愈下,肾病引发肾功能衰竭。为了照顾妻子,他按照营养食谱买菜做饭,定时测量血糖,学习打胰岛素和做腹部透析。美棠糊涂时,坚持说丈夫把孙女藏起来了,饶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为了唤起美棠的回忆,饶平如拿出美棠少女时代的照片,跟她讲过去的事情,但病中的美棠不配合治疗,动不动就要拔身上的管子,不想活了,大家极力阻止,但没有效果。
美棠不配合治疗,还老说胡话,这时,饶平如一直拿她的话当真,他依然愿意跑很远的路,去给美棠买一个老字号的糕点,往往买回来的时候,美棠已经忘记了,也不想吃了。2008年的时候,美棠病情就已经比较严重了。美棠说有一件黑底子红花的旗袍,这件衣服根本就不存在,但他坚持要去找裁缝来做一件,尽量满足她的要求,成全妻子的愿望,为的是让美棠能够满意。 C.画18本日记体画册,取名为《我俩的故事》,以缅怀妻子
美棠在得病的最后阶段,头脑开始糊涂,喜怒无常,情绪不稳,不高兴总是掉眼泪,病情好转时,就手舞足蹈。饶平如常说:“美棠一辈子对我都好,病重时,每天清醒时只有几分钟,就是那一会儿,她还叮嘱女儿,要好好照顾爸爸。我们互相关心,从年轻到年老,相亲相爱。”
2008年3月19日下午,美棠躺在床上,她的生命已经没有力量了,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饶平如说:“她看见我来了,流了一滴泪,她已经不能讲话,我摸摸她的手,还有一点点温热,后来我意识到真的是冰凉了,她的生命就此画上句号。我就拿剪刀把她一缕头发剪下来,用红丝线扎一扎,用布包好,这是她唯一剩下的东西,就当做纪念吧。”美棠的离去,距离他们60年钻石婚的纪念日,只差5个月时间。饶平如说:“美棠与我距此目标仅5个月,亦应无憾矣……”美棠去世后,他无以排遣,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
饶平如说:“我们在一起生活那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留下的照片很多都在动乱中丢失了,婚礼照片也在战乱中遗失了。”他整理照片时,把缺少的那些部分补上图画,把故事写下来,画下他们人生相处的近60年生活时光,甚至还靠着想象,画下了多幅妻子少女时代甚至童年的影像。最后,就成了18本日记体画册,取名为《我俩的故事》,以缅怀妻子。他说:“人虽然走了,留下记录,让后代人知道我们上一代是怎么过来的。”
他把美棠的遗像放在他床的上方,每天都跟她说几句话,告诉她家里人的生活情况。每天早上晚上,烧一炷香,祝愿她天堂安好。她的骨灰至今没有安葬,因为他要等着他的骨灰一起,装在同一个盒子里安葬,多余的骨灰撒向大海。生生死死都在一起,这是他想要的最完美的结局。
美棠最喜欢《魂断蓝桥》里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歌词,青年时代没有那么重的忧烦时,家中如有客,美棠让他吹口琴,自己唱和。现在她不在了,饶平如90岁才学弹钢琴,为的是经常弹这支曲子,弹给天堂里的美棠听。
饶平如手握画笔,将刻骨的思念,将这一生的美好,全部画下来,18本画册又沉又大,放在桌上,都不好铺开,就趴在床上看,一边摘些字句,看着看着,有时会自言自语。这些画册都留给后人收藏着,留在有缘见到这些画册的人心中。他常说:“相思始觉海非深,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编辑 / 孙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