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两种不断损伤皮肤外观和功能的因素:一种是外界的因素,如自然环境、外伤、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晒,损伤作用是长期紫外线照射累积的结果.另一种是内在的生理、病理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年龄增长,由于上述两种因素的作用,皮肤逐渐老化,出现皱纹、紫瘢、粉刺以及瘢痕样的变化,同时还有皮肤色素的变化(图1).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两种不断损伤皮肤外观和功能的因素:一种是外界的因素,如自然环境、外伤、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晒,损伤作用是长期紫外线照射累积的结果.另一种是内在的生理、病理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年龄增长,由于上述两种因素的作用,皮肤逐渐老化,出现皱纹、紫瘢、粉刺以及瘢痕样的变化,同时还有皮肤色素的变化(图1).
其他文献
我们自1993年5月开始应用白求恩医科大学生化室提供的大豆皂甙糊剂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CO2激光治疗面部痣细胞痣为美容方法之一,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现报道我激光门诊109例的治疗和随访结果。一、一般资料面部痣细胞痣患者109例男42例,女67例;年龄5~77岁,21~50岁(67.6%).皮损共163个,高于皮面的丘疹型痣133个,与皮面相平的斑疹型痣30个。位于活动相对多的眼四周、鼻、腮、颌处的痣107个,位于活动相对少的颧、颊、额、颞、耳垂处的痣56个。术后随访1.5月至2.5
评价用直接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辅助诊断尖锐湿疣(CA)的价值及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在CA中的组织学分布模式。25例CA中,10例具典型组织学特征的CA均有HPV分布,主要位于表皮浅层,另11例缺乏典型空泡细胞的CA在颗粒层或棘细胞全层测得HPV.直接原位PCR通过标记生物素的寡核苷酸在扩增时直接掺入结合,再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能在石蜡切片上将病毒检测结果与组织学变化直接相比,有助于
近年来发现T淋巴细胞上具有组胺受体[1],推测组胺通过组胺受体对细胞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荨麻疹患者进行了白介素2(IL-2)、白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的观察,并同时测定了IgE和淋巴细胞转化率(LT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67例各型麻风患者皮肤活检石蜡切片中酚糖脂(PGL-I)抗原的表达,除2例结核样型外有65例标本PGL-I抗原呈阳性表达.麻风杆菌和有关的可溶性抗原染色在形态学上呈5种染色模式.在瘤型、偏瘤型和中间界线类麻风中,PGL-I阳性与抗酸染色阳性基本一致.而在结核样型和偏结核样型麻风中,PGL-I阳性高于抗酸染色.本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技术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麻风病理学诊断
近年来文献报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结核杆菌抗体对结核病(TB)的诊断有重要价值[2~4].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了21例硬红斑(EI)血清中抗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抗体,旨在探讨EI发病原因。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①EI组:21例EI,男3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45岁;病期1月至20年,平均5年。患者中有TB家族史3例,以往有TB病史或同时伴有活动性T
1991年2月至1993年2月,我们用滚轴式取皮刀术式对双小腿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皮损施行削除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共5例,均为我科住院部的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全为男性,年龄45~67岁,平均59.2岁,病程5~25年,平均11.8年;皮损及瘙痒自觉症状以双小腿伸侧尤为突出,其中苔藓样型淀粉样变4例,斑疹型淀粉样变1例,5例患者皮损组织送病检.病理报告均为原发性皮肤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