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有望阻断线粒体遗传病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旦大学宣布,该校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红英、朱剑虹课题组,联合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等,在探索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细胞》。
  据专家介绍,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具有自身的一套DNA(mtDNA),通过母亲的卵子传递给下一代。发生在卵子中的线粒体突变可能引起母系家族性疾病。这种突变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受影响的大多数是能量需求高的器官,例如大脑、肌肉、心脏,涉及到一系列广泛的母源性遗传病,目前的治疗方案极为有限,患者只能靠药物短期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此外,由于线粒体DNA是通过卵胞质以母源性遗传的方式进入下一代,故通常具有一定量线粒体DNA突变的携带者医生不建议生育。因此,该病给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
  极体是卵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排出卵包膜外的“小细胞”。沙红英等研究人员以极体的生物学特性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用极体中的遗传物质代替胞浆内的遗传物质,在两种不同线粒体遗传背景的小鼠之间进行线粒体置换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极体置换产生的子一代小鼠及其衍生的子二代小鼠体内仅含卵胞浆供体小鼠的线粒体,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异质线粒体DNA。同时,研究人员在小鼠上将极体移植、原核移植、纺锤体复合物移植在同一尺度进行比较,证明了极体的优越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能主动和彻底地预防线粒体母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
  沙红英表示:“尽管在动物模型上已经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但仍须进一步研究极体基因组置换技术在人类卵子/胚胎上的结局,并将这种置换的人胚胎与正常IVF胚胎进行详细的、长期的比较,从而为临床试验提供合适的证据。”
  (来源:中国科技网)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襄阳方言处于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带,受两种方言的交互影响明显,在程度表示法上有较为特殊之处。本文通过调查、整理、比较、分析等,对襄阳方言程度表示法进行了 一个
本文利用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以环己烷及其衍生物在分子反应器内构象翻转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分子反应器中化学反应的本质,客体分子在分子反应器内进行化学反
中国国产挖掘机行业历经20多年的引进、吸收和发展,涌现出了诸多优秀品牌,如柳工、三一、山河智能、玉柴、徐挖、福田雷沃等。其产品各具特色,且越来越得到用户的认可。据中国工
通过分析企业追求的净效益和政府追求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构建了关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模型,分析了在超标排污监控机制下管理部门和排污企业的博弈行为和均衡策略,并讨论了
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交通方式的变革引起了城市规模的向外扩展,同时伴之城市用地功能、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又对城
会议
1995年11月,岱庙仁安门安装避雷设施开挖地槽时,在距地表1.5米处发现9件瓦当。现简要介绍如下:瓦当均为泥质灰陶,当面呈圆形。根据当面纹饰可分三类。第一类:云纹瓦当。2件。边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