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提倡“有证据的假说”?——就《中国早期艺术的文化释读》访谈萧兵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代云红的博士论文《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里读到萧兵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提出学术研究,特别是传统考据学(或他所谓"古典考释学")的"多重证据法"。2014年,又看到他在《中国早期艺术的文化释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里极力提倡"有证据的假说"。近年学术界很重视证据问题。我在南京、上海等地多次就此采访了萧兵。现将记录整理如下。
其他文献
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网络媒体资源,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工具,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整合网络媒体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媒体自身
姐妹同患皮肌炎2例报告冯景春,俞宝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皮肌炎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虽有自身免疫、感染等学说,但是否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样有家
民国之前,辑佚理论的研究非常零散。民国时期,学者开始重视文献学各学科的理论建设,在辑佚学理论方面,学者主要讨论了典籍散佚的原因、辑佚的定义和范围界定、辑佚的起源、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