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e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_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读中感悟,引发共鸣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读到“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学生把自己当做主人公,自然而然流露出心中的渴望:“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朗读水平必然会显著提高。再加上教师、同学及时肯定,学生必然会把朗读当做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也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感情朗读。
  
  二、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并且这种朗读方式还使得一些学生得以滥竽充数,不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感情。
  还可以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很多课文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人物的感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如果学生能凭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对人物的理解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物的声音,并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赞同,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了兴趣,就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如《倔强的小红军》《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树林和鸟》等文章,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分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通过模仿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他们就能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不得要领。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就能大大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多媒体运用,提高朗读效果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体验中获得美感,提高朗读效果。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结合画面说出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地势高、美,“千里”之遥,“一日”之短用夸张的手法点出穿行速度之快。两岸猿的叫声不间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连绵不断的群山,这时,老师接着说:“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诗人,你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播放诗人翘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再配上古筝曲轻松明快的曲调,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带着这种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学生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课堂上,学生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品味。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读的能力放在四种能力之首,可见读的能力培养多么重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互相联系又是互相制约的。读是中心环节。是关键。在语文的整体教育中,应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练。以读促写,让琅琅书声充溢课堂内外。因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早自习、课堂、课外活动时间,采用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等活泼多样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朗读。渐渐地,学生就会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地读。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在课外,注意培养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朗读课文的习惯。每天的早读课,学生都要朗读课文。每篇课文都要求读熟,有的还要熟读成诵。提倡学生看课外读物时读出声音来。鼓励学生收听广播,欣赏和学习朗读技巧。这样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慢慢地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提高。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加深对朗读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不难实现的。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无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素养。该文在考查我国院校跨文化教材的基础上,探讨跨文化交流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路和理念,以期对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有所裨益。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学生的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
完美的教学,应该是真情与智慧的交融,课堂中唯有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教学才可能唤醒孩子们心中热爱与柔情、眷恋与期待、庄严与圣洁的情感。在《向命运挑战》的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着霍金那飞扬的生命激情,沐浴着生命之美的光辉,浓情漫溢的课堂成了我和孩子们共享的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  《向命运挑战》讲述的是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他身患绝症,却靠着顽强的意志同病魔作斗争并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最终不仅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因而受到许多教者的关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提问方法的运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问题  1.通过“模糊点”设计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
摘要:知识通过在供应链流程中的整合;不仅可以实现知识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进行扩散与转移,而且可以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知识竞争能力。本文分析了供应链流程管理中的知识类型,研究了供应链流程管理中的知识整合过程,提出了基于对等联网的知识整合机制。  关键词:供应链:流程管理:知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