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选修课开设刍议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选修课的开设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选修课是一种特殊的课程组织形式,对于学生全方位的接受基础知识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基础上,探讨了高中英语选修课的课程实质内容,分析了高中英语选修课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中英语选修课 选修课教学 教师专业素质
  1. 高中英语选修课本质
  在应试教育的教育机制里,高中英语教学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选修课的课程特点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高中英语课程由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组成,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课程。而选修课主要指在校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分限制性选修课程(某些特定专业指定选修课程,对该专业来说可视为必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程(任意专业选修课程)两种。对选修课的认真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重视,并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
  2. 高中英语选修课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选修课实行缺乏规范性
  在选修课的实践中,虽然学校为学生排出了选修课的课程表,但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测标准则很少给出细则。课程标准模糊,有些根据指导教师的个人主观标准设置,学生大多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进行。语言应用和欣赏类课程的设置单一,而且所有课程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2.2 教学组织的形式缺乏灵活性
  选修课程在实际开设过程中一个凸显的问题,就是一些教师在选修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上缺乏灵活性,将选修课程的进行模式参照必修课一样。由于选修课内容大多表现的是生动性、趣味性较强的英语学习内容,所以选修课需要采纳更多的自主灵活的探究方法。很显然在必修课程中就不能以这种方法为主,那样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还有部分教师教学中在内容照本宣科,开展选修课教学时,完全不顾必须课的进展内容,缺乏对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之间有机的整合。
  2.3 学生学习方法缺乏指导性
  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且教师实际经验不足,对选修课程不能灵活把握,使得课堂组织有时会不顺利。如在联系英文口语方面,教师会组织学生观赏英美电影,有时一节课全用来看电影,或全用来分析电影,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使得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增大。
  2.4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阻碍
  由于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不可避免地与一些高考中必修课的知识有一些重叠,导致一些学校设置选修课程时和高考挂钩,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选修课内容的兴趣,也僵化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3. 高中英语选修课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丰富教学内容,规范教学方法
  学校应有针对性设置一些指导学生选修课的机构,通过这些指导机构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清单,对选修课的目的、性质、内容、课时、学分、开课教师和选课程序等做明确详细的说明,并且制定明晰的学习档案,做好学生学习的跟踪记录,使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和学习及过程可以了解得更清楚和明白,使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2改进选修课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程有充分的把握,要灵活组织课堂。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把学生的需求课程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最终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选修课成绩测评方面要相对独立于必修课,考试方法要采用形式灵活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
  3.3提高教师选修课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给自己树立更规范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是否更易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是否接近新课标的要求。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开设选修的教师之间定期的开展一些交流活动,更要走出校门,以培训进修或考学习等形式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后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3.4 转变思路,积极开发选修课程
  选修课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开发选修课程会使课改更具生命力。在选修课的开发中,要以课程规划和办学特色为中心,可以对引进课程的二次开发,也可以是对必修课程的开发使必修课程校本化。同时,微型课程的开发也是对36课时的必要补充。
  [1] 何晔. 高中英语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03).
  [2] 马峻.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选修课[J] .教学月刊, 2008(04).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能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关键词】 口语能力 教师 学习兴趣 口语  小学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能就日常生活的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近年来,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以及洋思中学使用导学案后教学质量飞速提高,这些学校也迅速崛起,成为闻名全国的名校.以导学案为推手的高效课堂模式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但现实中,导学案如何编写以及如何使用使课堂更高效,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索.  导学案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围绕着知识的构建和生成,设计探究和学习的路线.设计好了的导学案是课前发给学生,还是课堂上发给学生?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生的知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深入人心,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有一个目标容易被我们教师所忽视,那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吃透,学会,所以教学往往是教会学生概念、方法,然后让学生直接应用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就缺失了学生发现方法和规律的重要过程,那么,如何有效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师只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思维只会跟着物理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懂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1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期刊
【摘 要】 灵活的运用英语口语也是了解英美系文化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口语在教学过程中被弱化甚至忽视。加强英语口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加强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需要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把英语口语教活、学活,英美语系文化的导入是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 英语口语 高中英语 英语教学  在社会生活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国际交流的飞快发展,英语口语在交流的连接作用越来越大。偏重词汇和
物理教学作为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规律和定理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通过观察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高中物理课程要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探究式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促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实践经验表明,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体现,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具有极大的意义,如果要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就要实施探究式教学,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有效发展,促
期刊
1确立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分析物理学科的特殊性,了解到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方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确立教学目标需要与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制定阶段性的知识、能力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基于探究性学习理论,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后,能够起到指导性和情境性的意义.每个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将整个学习目标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完成,每个
期刊
1背景教材中学习包的设置可以说是在开放、创新的基础上又给学生和教师建立了一个自主、互动的平台.作为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第一个学习包的课程,本节课的教学更是一个重要的
期刊
【摘 要】 课堂学习与开展第二课堂,在知识传授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教法,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得创新性自学能力得以培养。  【关键词】 中学生 英语创新性自学能力 培养  《国家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