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找录取通知书,正能量为何不感人?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用立意】形式主义∕正能量/标签化
  【素材现背】全城寻找录取通知书一事,让我们看到了人间之大爱。但是,在当今时代,人与公共资源都是宝贵的,不计成本、不体恤人,这些都会影响正能量的格调与传播价值。如果过分追求这样的正能量,最终只会让人们对正能量充满反感。
  大学报名前三天,陕西镇安县一名女生将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弄丢了,同时弄丢的还有银行卡、身份证等。消息传开,镇安县全县总动员,一场寻找失物的爱心行动迅速展开。
  放在以前,这故事肯定暖得人眼眶一热,但现在网友连点个赞都吝啬,并埋怨这个丢三落四的女大学生,称其智商令人着急。要说智商的话,镇安县全县的总动员中,缺了一根实事求是的“筋”——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有备案的,真丢了,西安交通大学不会将女生拒之门外;银行卡、身份证也是可以挂失补办的。动用150多名环卫工人把全城的垃圾翻了个底朝天,正能量是充沛了,但公共资源却浪费了,老实巴交的环卫工人的汗水白流了。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感谢烈日下翻了一天垃圾的环卫工人。网友不是对正能量不买账,而是对在寻找录取通知书过程中被标签化了的正能量产生反感与厌恶。正能量的核心内涵是人性的闪亮,但有时候,闪亮的人性却不能够更好地起到激励人的效果。这是因为,朴素的人性被标签化、形式化,反而失去了人性的光芒。
  有句话说,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也会降低正能量的格调与传播效果。爱心与激情需要保留,但同时需要抛弃的,是这个时代对正能量落后的审美观念。
  为什么新闻中的主角、部门与机构以及报道这则新闻的媒体,他们呈现的正能量反倒在网友眼中成了负能量?我想不是人的秉性不同,而是今天人们看待正能量的视角不同。
其他文献
有一个冬天,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社会调查实践,我和同学拜访了一位老人。即便在市中心,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老人的家却没有多少让人感到温暖的气息。“好久没有人来了。”这是她说的第一句话,她伸出不断颤抖的双手,试图要抓住什么,不停唠叨,喃喃自语。走近老人的时候,尽管有所准备,我们还是有些意外。  进入居室,在一个阴冷幽暗的角落里有一张桌子,桌上有一个碗,碗里有些剩菜,能听到苍蝇“嗡嗡”的声音,它们在桌
【内容摘要】根据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其发散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技巧地处理文中生词,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深层理解文章。  【关键词】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能力提高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