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本文以美为线,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简单论述构建小学美术特色课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构建 小学美术 特色 建议
美,就是一切好的东西,当你看到、听到或感受到了以后,心里会很愉悦、很享受的一种表现。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教学恰能为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提供养分,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和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步来实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
一、正确的审美意识对提高、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
1.在大自然中感受美
在教学中,晴朗的日子里,我会带着学生走出课堂,看天上变幻无穷的云朵,看太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绿叶,听鸟儿清脆的叫声,闻各种花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记得在教学《生活中的暖色》这一课前,我带领学生仔细观察了校园中的树叶,(时值深秋)并且告诉他们,可以捡拾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你喜欢的树叶。上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这次活动的收获,其中有位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以前一直以为秋天的树叶都是黄色的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秋天的树叶是五彩缤纷的呢?有的变成黄色了;有的变成红色了;还有的仍是绿的,甚至有些树它有几种颜色呢?有黄的、绿的、红的,有的一张叶子上就同时有几种颜色。一阵风吹来,红色的树叶就会飘落下来,真美啊!”他边说边举起了几片拾到的树叶。学生们纷纷举手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发现。在交流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出各自准备好的作画工具进行大胆地表现。这次创作活动,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用彩纸、用画笔、用真实的树叶,描绘出了一个个他们眼中多姿多彩的暖秋,虽然这些作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在构图、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但这一幅幅饱含着童趣的儿童画,不正是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获得的美的体验和感受吗?谁能说这样的作品不是美的作品呢?
2.溶入生活发现美
生活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生活对儿童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孩子们为生活中的美在哪儿一片茫然时,教师就成为给予儿童这双眼睛的人。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一次愉快的交谈,讲讲这个星期发生了什么让你高兴、伤心或你觉得有意义的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昨天是我的生日,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可好吃了!”“我和同桌吵架了!”“我去广场玩了!”“我们为地震灾区献爱心了”,……在分享孩子们喜怒哀乐的同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陋的,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画儿,把它们表现出来。由此,孩子们创作出了《汶川、加油!》《我和同桌和好了》《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积极向上,表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儿童画来,从这一幅幅充满了童趣的画中,我感受到了那一颗颗天真而又善良的心。就在这一次次生活的体验活动中,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审美能力也提高了,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向着健康、高尚,遵守道德规范的方向发展,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操。
3.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从优秀艺术作品中汲取美的养分。古今中外留下来大量精美的艺术作品以其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拨动人的心弦,通过欣赏,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欣赏到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感受艺术表现的独特魅力、感染力和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得到美的熏陶。
所以除了美术课本提供的作品外,我还特别上网收集一些和这些课有关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供学生欣赏。对每幅作品我都讲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逐步地,同学们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产生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自己的感受。虽然不能表达出作品的精髓,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确有益处。
二、培养他们审美想象力,同时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
儿童在美術活动中对色彩规律的感觉,对形体组合的认知,对空间知觉、视知觉方面的有效训练,可以导致一种远比当画家,远比审美效应重要的个体性格和个体潜能的完善。这种非同小可的能力便是创造性想象力。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之一切,它是推动进步的。因此,爱因斯坦下了一个断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独特个体,我们永远猜不透他们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只要给他们一双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飞翔。美术课堂是最能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的平台,教师应该利用这个平台,给孩子创设美的情境,培养他们想象美的能力,同时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突出了作品欣赏、审美想象训练和鼓励个性创造美三个环节。
1.作品欣赏可以通过艺术家成功的作品,发现他们惊人的审美想象力
例如,在欣赏课中讲到《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我给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社会背景告诉学生假如没有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如此宏伟的文化遗产保留至今。讲到我国雄踞崇山峻岭的万里长城时,让学生知道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同时也显示了古代艺术家们超凡的审美想象力。
2.想象力训练,是让学生以现有的认知水平,
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这就对教师提出要求,那就是备课认真,所以备课时我多方面寻找材料,上网下载图片,展示上一届的学生优秀作品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启发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上课时我提出作品要求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都要表达出所想象的画面,最终选取出精彩奇巧、富有意味的想象,供大家回味。在指导学生创作时要求学生独立构思,严禁雷同,抄袭别人的作品,而后经过一段有针对性的欣赏训练,同学们的审美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表现美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以质朴无华的绘画技巧,绘出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随着学生感觉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其绘画兴趣不断高涨,他们渴望着用绘画语言表达他们心中美的东西。此后在美术课中经常有不错的作品产生。新奇的构思,多彩的画面,虽然不能和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所表达出来的,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我曾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内容是:《设计一支自己喜欢的笔》上课时,我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铅笔盒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笔。同学们很兴奋的紧握自己的笔,继而又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接着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笔。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同学们带着好奇心仔细观察着。我又问: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你还希望它有什么功能?同学们热烈的讨论着、畅想着…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拿起画笔,我接着说道:“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颜色,把你想到的全部画下来。”同学们听完我的话,满怀信心,异常兴奋的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认真的观察,大胆的想象,结果全班五十多幅没有雷同的。有的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有的画面和谐,富予韵味;有的笔会唱歌,有的笔可以看电视……同学们无拘无束,充分的展示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在纸上所表现的已不是现实中的笔而是他们心中的世界——神秘而奇异,斑斓而广阔的艺术世界,是他们对美的最真认识。
四、以活动课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进一步加深对美的认识
美术大纲中规定: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美术活动。为此,我吸收了各班的美术爱好者,成立了美术特长小组,为他们提供尽情发挥的天地。根据他们的实践水平,相互观摩、交流,共同进步。创作出了一张张的新颖独特的作品,例如《品古诗词文化》《读书让我站得高看的远》《法制安全在我心中》等,我从学生的作品中筛选优秀习作,挂在墙上,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形成了美术艺术长廊供同学们欣赏。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我把这些学生作品制成了幻灯片,供大家欣赏。
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我的不断努力,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绘画能力。同时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绘画比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自身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构建 小学美术 特色 建议
美,就是一切好的东西,当你看到、听到或感受到了以后,心里会很愉悦、很享受的一种表现。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教学恰能为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提供养分,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和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步来实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
一、正确的审美意识对提高、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
1.在大自然中感受美
在教学中,晴朗的日子里,我会带着学生走出课堂,看天上变幻无穷的云朵,看太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绿叶,听鸟儿清脆的叫声,闻各种花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记得在教学《生活中的暖色》这一课前,我带领学生仔细观察了校园中的树叶,(时值深秋)并且告诉他们,可以捡拾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你喜欢的树叶。上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这次活动的收获,其中有位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以前一直以为秋天的树叶都是黄色的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秋天的树叶是五彩缤纷的呢?有的变成黄色了;有的变成红色了;还有的仍是绿的,甚至有些树它有几种颜色呢?有黄的、绿的、红的,有的一张叶子上就同时有几种颜色。一阵风吹来,红色的树叶就会飘落下来,真美啊!”他边说边举起了几片拾到的树叶。学生们纷纷举手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发现。在交流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出各自准备好的作画工具进行大胆地表现。这次创作活动,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用彩纸、用画笔、用真实的树叶,描绘出了一个个他们眼中多姿多彩的暖秋,虽然这些作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在构图、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但这一幅幅饱含着童趣的儿童画,不正是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获得的美的体验和感受吗?谁能说这样的作品不是美的作品呢?
2.溶入生活发现美
生活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生活对儿童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孩子们为生活中的美在哪儿一片茫然时,教师就成为给予儿童这双眼睛的人。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一次愉快的交谈,讲讲这个星期发生了什么让你高兴、伤心或你觉得有意义的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昨天是我的生日,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可好吃了!”“我和同桌吵架了!”“我去广场玩了!”“我们为地震灾区献爱心了”,……在分享孩子们喜怒哀乐的同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陋的,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画儿,把它们表现出来。由此,孩子们创作出了《汶川、加油!》《我和同桌和好了》《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积极向上,表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儿童画来,从这一幅幅充满了童趣的画中,我感受到了那一颗颗天真而又善良的心。就在这一次次生活的体验活动中,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审美能力也提高了,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向着健康、高尚,遵守道德规范的方向发展,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操。
3.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从优秀艺术作品中汲取美的养分。古今中外留下来大量精美的艺术作品以其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拨动人的心弦,通过欣赏,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欣赏到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感受艺术表现的独特魅力、感染力和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得到美的熏陶。
所以除了美术课本提供的作品外,我还特别上网收集一些和这些课有关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供学生欣赏。对每幅作品我都讲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逐步地,同学们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产生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自己的感受。虽然不能表达出作品的精髓,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确有益处。
二、培养他们审美想象力,同时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
儿童在美術活动中对色彩规律的感觉,对形体组合的认知,对空间知觉、视知觉方面的有效训练,可以导致一种远比当画家,远比审美效应重要的个体性格和个体潜能的完善。这种非同小可的能力便是创造性想象力。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之一切,它是推动进步的。因此,爱因斯坦下了一个断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独特个体,我们永远猜不透他们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只要给他们一双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飞翔。美术课堂是最能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的平台,教师应该利用这个平台,给孩子创设美的情境,培养他们想象美的能力,同时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突出了作品欣赏、审美想象训练和鼓励个性创造美三个环节。
1.作品欣赏可以通过艺术家成功的作品,发现他们惊人的审美想象力
例如,在欣赏课中讲到《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我给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社会背景告诉学生假如没有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如此宏伟的文化遗产保留至今。讲到我国雄踞崇山峻岭的万里长城时,让学生知道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同时也显示了古代艺术家们超凡的审美想象力。
2.想象力训练,是让学生以现有的认知水平,
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这就对教师提出要求,那就是备课认真,所以备课时我多方面寻找材料,上网下载图片,展示上一届的学生优秀作品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启发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上课时我提出作品要求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都要表达出所想象的画面,最终选取出精彩奇巧、富有意味的想象,供大家回味。在指导学生创作时要求学生独立构思,严禁雷同,抄袭别人的作品,而后经过一段有针对性的欣赏训练,同学们的审美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表现美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以质朴无华的绘画技巧,绘出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随着学生感觉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其绘画兴趣不断高涨,他们渴望着用绘画语言表达他们心中美的东西。此后在美术课中经常有不错的作品产生。新奇的构思,多彩的画面,虽然不能和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所表达出来的,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我曾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内容是:《设计一支自己喜欢的笔》上课时,我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铅笔盒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笔。同学们很兴奋的紧握自己的笔,继而又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接着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笔。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同学们带着好奇心仔细观察着。我又问: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你还希望它有什么功能?同学们热烈的讨论着、畅想着…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拿起画笔,我接着说道:“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颜色,把你想到的全部画下来。”同学们听完我的话,满怀信心,异常兴奋的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认真的观察,大胆的想象,结果全班五十多幅没有雷同的。有的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有的画面和谐,富予韵味;有的笔会唱歌,有的笔可以看电视……同学们无拘无束,充分的展示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在纸上所表现的已不是现实中的笔而是他们心中的世界——神秘而奇异,斑斓而广阔的艺术世界,是他们对美的最真认识。
四、以活动课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进一步加深对美的认识
美术大纲中规定: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美术活动。为此,我吸收了各班的美术爱好者,成立了美术特长小组,为他们提供尽情发挥的天地。根据他们的实践水平,相互观摩、交流,共同进步。创作出了一张张的新颖独特的作品,例如《品古诗词文化》《读书让我站得高看的远》《法制安全在我心中》等,我从学生的作品中筛选优秀习作,挂在墙上,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形成了美术艺术长廊供同学们欣赏。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我把这些学生作品制成了幻灯片,供大家欣赏。
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我的不断努力,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绘画能力。同时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绘画比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自身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