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耐受(IT)是指器官或组织经受短暂的亚致死性的缺血(缺血预处理,IP)后,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再次的长时间的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的现象.其形成机制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和相应的介质、受体、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等的复杂变化.其发现和研究为临床脑保护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现就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原发性癫痫治疗中的随访研究.方法对33例(初治组)初诊时AEEG有痫样放电的原发性癫痫患者行临床及AEEG随访.对31例(经治组)症状已完全控制3年的原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金标方法测定76例癫痫患者(隐源性癫痫组13例,症状性癫痫组63例)和65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D含量,并对症状
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增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病、类型及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测定99例脑血管病患者(28例TIA、46例动脉硬化
椎管内肿瘤多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脊髓不完全横贯性损害等,但以"急性腹膜炎"为首发者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