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专家谈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上市的药品会有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越来越多?为什么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药品不良反应可不可以避免呢?近日就这些问题我们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下面我们看看专家的观点。
  
  周超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是最严重的,而且不好避免。面对频发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建议老百姓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
  
  孙忠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全军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海军总医院教授、药物专家)
  
  上市的药品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并且越来越多,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的老百姓用药安全意识、健康意识上升了,相比以前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意识也上升了,有了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的报上来,同时媒体能够及时的做出报道。
  二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在数量上确实增加了,去年比2006年增加了50%,国家也加强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现在病人的用药量和用药面增加了,新药的开发也多了,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大部分是新药,这些新药未经过长期的考验,所以新药上市后五年内,是监测的重点。由于受到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在审批上市前难以完全掌握。
  三是在药品的不良反应中中药注射剂出事比较多,抗生素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体,几乎占到50%,中药在药品不良反应中占17%,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所有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59.88%甚至更高,中药注射剂分为中药原药注射液和中药提取注射液,中药提取注射液相对来说安全性要高一些。在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中,70%出在静脉注射液,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其中很多成分尚未经过严格的药理学、毒理学评价,如果直接注射入静脉,将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要理性看待药品不良反应,各国对于每一种药品审批上市都十分严谨。从研究开发、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到最终审批都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由于临床前试验的局限性和新药不良反应的滞后性,特殊人群的药品不良反应,则只有在药品大范围长期使用后才能被发现。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也会有很大差别,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引起不良反应。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倡导用药安全,用药一不要追求多,二不要追求新,三不要追求贵。
  
  王孝蓉
  (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药师)
  
  目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增多首先是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药研发的速度和數量加快,药品的品种增多了,所以药品的不良反应现象也增多了。其次,像许多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一样,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品,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弊就是通常人们所指的药品不良反应,老百姓用药时应该认识到药品都有副作用,用药本身是有危险的,口服药品也会产生不良反应,静脉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再就是药品是合格药品,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有些药品在外在条件下,比如药品消毒温度不够,适用人群的差异性,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对中草药制剂制定规范的客观检验标准,中草药制剂的生产不够严谨,老人和儿童对中草药注射剂要谨慎使用,尽量不要使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01月~2013年01月入住我院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降颅压、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泵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实验组E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26±3.21)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
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而引起。正因为感冒十分常见,而且绝大多数患者经数天至两周可以自愈,所以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实,感冒有时也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特别是感冒可能为其它疾病的前驱症状。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1~3周后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此时如去医院检查,可能发现有心脏扩大,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
我在2010年9月14日教育台的健身运动栏目看到一个节目,专家说患腰椎间盘突出就会有滑椎,并演示了需要进行腰背肌练习的方法,例如直立挺胸后踢腿,俯卧小燕飞等。我患有滑椎,按照专家的说法和示范坚持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腰背肌练习,反而感觉腰痛症状加剧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能不能告诉我下一步应该怎样做?谢谢!    读者李林    李林读者:你好!  感谢你对《药物与人》杂志的关注和信任,下面就简单谈谈一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