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菜肴两例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香酱肉
  
  制作材料:
  五花肉100克,酱油10克,白糖8克,五香粉5克,料酒适量,植物油500克。
  制作方法:
  1 将带皮的五花肉切成长约3厘米、宽4厘米的薄片,加入酱油、五香粉、白糖、料酒少许搅拌,腌制约3小时左右。
  2 将腌制好的肉倒入漏盆中,把酱油、水沥干净,再把植物油倒入锅中,烧热后下入腌制好的五花肉炸至金黄色,捞出。
  3 将锅内的油倒出,把沥出的酱油和适量水倒入锅中烧开,加入五花肉小火炖约30分钟,炖烂即可出锅。
  
  营养小贴士
  1 五花肉连皮而烹,肉皮能让汤汁变浓稠,让肉光亮,做好后红润鲜亮,酥嫩味美。
  2 脂肪蛋白两不缺:肥肉脂肪多,可以为身体提供热量,幼儿适当吃一些肥肉有益生长发育;瘦肉富含蛋白质,可以为身体提供氨基酸。
  
  高汤烩三块
  
  制作材料:鸡蛋两只,豆腐100克,土豆100克,菠菜100克,葱、姜、盐、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 将鸡蛋打入碗中,打散上锅蒸熟即可,再将蒸好的鸡蛋羹切成块,豆腐、土豆也切成块。
  2 先将豆腐出水,再往炒锅内加入植物油,烧热放入葱、姜、盐翻炒一下,再放入土豆炒一会儿,加入高汤炖大约8分钟,再放入豆腐炖2分钟,最后加入鸡蛋羹、盐、味精,勾芡即可出锅。
  
  营养小贴士
  1 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的需要,其组成比例类似动物蛋白质。
  2 土豆中的蛋白质比大豆还好,最接近动物蛋白。土豆还含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是富含钾、锌、铁的食物。它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10倍,维生素B1、B2、铁和磷含量也比苹果高得多。
  3 三种食物放一起,营养价值高。
其他文献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均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内容意义,二是形式意义。整合单元文本资源,从中挖掘读写迁移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略教材范例的语言魅力,提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单元整合,确立读写迁移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走近名著”,包括《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和《清平乐·村居》四篇文章。每篇课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情感和心声。语言是表达
著名作家金波曾经这样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创新力。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理解诗歌,用诗歌润泽儿童童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儿童进行言语实践,引导学生用自我的妙笔改写、仿写、创写,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生长。  一、改写——用欣赏体验敲开小练笔大门  特级教师周益民说过:“诗,就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精神的自由创造,是他们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王国的方式。”诗歌不
当下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教师都把教学的目光盯在精读上,提起精读的内容与方法,说得頭头是道。而初读呢?要么被精读所取代,要么被教师安排的课堂预习所取代,初读经常处于一种流于形式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是教师们无法解决“初读,怎么读”的问题。为了让初读真正有效,教师可以从初读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入手。  一、丰富形式,让初读更灵活  在初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把课文读通、读熟是首要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多读并
微课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内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课型,主要是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运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时间几分钟,短小精悍。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优美的文章自然少不了巧妙的写作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怎样接受并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到今后的习作中,是笔者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巧妙植入微课,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微课植
生活是习作的土壤,灵感的源头。基于“生活经历”的习作教学,应注重先经历体验,再写作表达,写真实的生活经历,反映真实的见闻和感受,从而使生活经历成为学生习作的不竭源头,为习作教学注入生活的“活水”,彰显生命的活力。  一、观察生活,让习作素材丰盈  习作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老大难”问题。在日常的习作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对于习作,观察是永
插图是教材的一部分。相比其他版本,统编本教材更注重“图说”作用,几乎每页都配有插图。研读插图,我们可以发现在内容、色彩上有了更大改变,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还贴近教材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巧妙运用插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彰显课堂趣味。笔者以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为例,浅析插图特点及其运用策略。  一、统编本教材的插图情况  相对而言,一年级学生思维较为直接,认知水平较低,但感知能力已经充
文本由语言符号组成,呈现出鲜明而深刻的价值意蕴,是作者价值认知和即时心境的主观表达。因此,任何一篇文本内部或者篇章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需要以广阔而统整的视角,以联系的方式感知文本内在逻辑,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文本主要内容、洞察作者表达特点,实现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与感知。  一、梳理联系,强化语段内的统整  很多经典文本中,蕴藏着极其重要的核心语段,这些语段内容描写具体,含义丰富,不仅是学生理
《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文化节日的散文。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生动,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教学时,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使学生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  《端午粽》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作家屠再华的《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主要以儿童的口吻,讲述了作者对童年时期过端午节的回忆。在作者的眼里,外婆包的粽子色香味俱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美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爱的渗透,不仅能“润物细无声”般渗透爱的文化,还能将课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在面对教材中以“爱”为主题的资源时,教师要如何利用才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多阅读,多整合,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群文阅读”课堂,将多篇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聚集起来,既规避了
课堂口头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科学合理的课堂口头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口头评价却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有效策略。  一、让课堂教学在口头评价中高效开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