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高职学院与本科院校都要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理论性与逻辑性比较强,因此对主讲老师的备课、授课等各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让老师在备课时对本课程有个大概的了解,该文从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资料和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对《数据结构》这门课进行了说课阐述。
关键词:《数据结构》;说课;计算机专业;备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098-02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内完成[1]。
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说课活动,主要是因为说课可以其到以下作用:可以更好的吃透教材;可以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表达能力;活用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中一门基础的核心课程,计算机各种应用及开发领域都要用到各种类型数据结构的设计,因此无论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还是各大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数据结构》专业课同为重要。此门课数据类型繁多且算法实现也比较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学好此门课,教师在上这门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比如:说课,这也是领导考查教师是否作好备课的一个重要方式。《数据结构》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说教学大纲;2)教学内定与设计;3)说教法与手段;4)说教材与参考资料;5)教学评价。本文就是针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从以上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展现说课这一过程的。
1 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1.1 课程定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是以后让学生能写出高效程序的基础。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学习《数据结构》这门基础专业课。
当然,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做铺垫,比如:至少掌握一门高级编程语言(C或C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数学》等。然后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这门课,并实现其中的算法,这对后续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信息组织与检索、网页设计等)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1.2 课程目标
通过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的学习,基本上能达到以下三个目标[3]:
1)知识目标
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结构》课程之后,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的扩充,基本上能达到以下几个层次:
①掌握了基本数据类型结构及其操作。
②学会分析应用中的数据所采用的结构特性。
③能为应用中的数据采用合适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④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常用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代码实现。
2)能力目标
学生在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中数据抽象与复杂程序的设计能力。
3)职业目标
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考取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资格证书,如: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程序设计工程师等,间接地强化了他们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2 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设计
2.1 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结构》这门课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内容:数据结构基础、各种数据结构与查找和排序。
数据结构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的定义、组成、及算法的概念等。
各种数据结构:对线性表、堆栈与队列、串、数组、矩阵、树、二叉树、森林、图等几类常用的数据结构的基本思想、操作流程、及算法实现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查找和排序:主要涉及到了在应用中数据的查找与排序方法,如:数据的静态查找与动态查找,数据的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等相关原理与实现。
通过上述对《数据结构》这门课内容的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所占的学时分配可参考如表1,当然,每个学校、每个任课老师都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掌握的程度、节假日的安排等相关情况做一个适当的调整的。
表 1 《数据结构》学时分配表
[
章节\
关键词:《数据结构》;说课;计算机专业;备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098-02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内完成[1]。
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说课活动,主要是因为说课可以其到以下作用:可以更好的吃透教材;可以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表达能力;活用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中一门基础的核心课程,计算机各种应用及开发领域都要用到各种类型数据结构的设计,因此无论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还是各大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数据结构》专业课同为重要。此门课数据类型繁多且算法实现也比较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学好此门课,教师在上这门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比如:说课,这也是领导考查教师是否作好备课的一个重要方式。《数据结构》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说教学大纲;2)教学内定与设计;3)说教法与手段;4)说教材与参考资料;5)教学评价。本文就是针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从以上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展现说课这一过程的。
1 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1.1 课程定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是以后让学生能写出高效程序的基础。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学习《数据结构》这门基础专业课。
当然,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做铺垫,比如:至少掌握一门高级编程语言(C或C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数学》等。然后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这门课,并实现其中的算法,这对后续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信息组织与检索、网页设计等)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1.2 课程目标
通过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的学习,基本上能达到以下三个目标[3]:
1)知识目标
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结构》课程之后,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的扩充,基本上能达到以下几个层次:
①掌握了基本数据类型结构及其操作。
②学会分析应用中的数据所采用的结构特性。
③能为应用中的数据采用合适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④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常用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代码实现。
2)能力目标
学生在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中数据抽象与复杂程序的设计能力。
3)职业目标
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考取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资格证书,如: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程序设计工程师等,间接地强化了他们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2 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设计
2.1 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结构》这门课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内容:数据结构基础、各种数据结构与查找和排序。
数据结构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的定义、组成、及算法的概念等。
各种数据结构:对线性表、堆栈与队列、串、数组、矩阵、树、二叉树、森林、图等几类常用的数据结构的基本思想、操作流程、及算法实现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查找和排序:主要涉及到了在应用中数据的查找与排序方法,如:数据的静态查找与动态查找,数据的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等相关原理与实现。
通过上述对《数据结构》这门课内容的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所占的学时分配可参考如表1,当然,每个学校、每个任课老师都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掌握的程度、节假日的安排等相关情况做一个适当的调整的。
表 1 《数据结构》学时分配表
[
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