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往往将企业的盈利性与公民责任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公民在社会中,责任无处不在。企业公民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企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盈利性追求往往将其公民责任排挤到目标函数的边缘。因此,人们往往将企业的盈利性与公民责任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一、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三个向度
1 社会期望的动态演进
针对我国企业现状,社会责任应逐层推进。首先是最基本的持续经营,活下来是企业的首要目标;其次是紧随社会需求,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持续提升。
2 企业与公众的互动比照
从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看,搞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战略。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总体是超越一般公众的,但这不妨碍公众从自己认知领域出发的“高”期望,消费者正处于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和情绪化阶段,更愿意对企业施加舆论和道德的压力,较少从公民意识出发形成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消费”潮流。
3 社会责任建设应适度适宜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秉承适度适宜的原则。—方面,社会责任应是企业自觉履行的真实意愿,这一转变实现的关键是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价值显化;另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将意愿和能力相匹配,自然人“武训”会让民众肃然起敬,企业“武训”会让众多企业面对社会责任望而却步。
二、资源整合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
前述分析有一个重要的蕴含推论:企业能够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资源理论观点出发,承担社会责任可从物质、人力、技术、声誉等方面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投资理论肯定了企业在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等各类资源进行价值创造的意义。
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不但是所有者的企业,更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其经济结果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从社会责任视角来看,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正符合了企业公民的核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法人”,做一个对社会具有最大价值的“公民”。
三、面向社会责任的企业投融资战略定位
面向社会责任的企业投融资战略,首要的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协同。只有通过社会责任建设促进绩效提升,才能激发企业踊跃投身社会责任建设的热情,进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形成感召和促进。
这就需要为企业创造适宜的内外环境。一方面是内部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经济绩效价值,社会责任仍将是企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外部的社会回应。社会应给予企业宽容和理解,即使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其所获经济效益并不对称,同样值得肯定。
关于什么是社会责任投资,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面向社会责任的投资,或者是具有社会责任色彩的经济投资;另一种是将社会责任建设视作投资,或者说挖掘社会责任建设的商业价值。从内涵上讲,两者是相通的,在一定阶段甚至是重叠的。但现阶段,我认为前者是社会责任投资的扩展,后者是社会责任的局部深化。
面向实务,领先企业应更多思考如何挖掘社会责任建设的商业价值,而号召一般企业对具有社会责任色彩的经济投资给予重视。
公民在社会中,责任无处不在。企业公民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企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盈利性追求往往将其公民责任排挤到目标函数的边缘。因此,人们往往将企业的盈利性与公民责任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一、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三个向度
1 社会期望的动态演进
针对我国企业现状,社会责任应逐层推进。首先是最基本的持续经营,活下来是企业的首要目标;其次是紧随社会需求,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持续提升。
2 企业与公众的互动比照
从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看,搞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战略。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总体是超越一般公众的,但这不妨碍公众从自己认知领域出发的“高”期望,消费者正处于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和情绪化阶段,更愿意对企业施加舆论和道德的压力,较少从公民意识出发形成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消费”潮流。
3 社会责任建设应适度适宜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秉承适度适宜的原则。—方面,社会责任应是企业自觉履行的真实意愿,这一转变实现的关键是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价值显化;另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将意愿和能力相匹配,自然人“武训”会让民众肃然起敬,企业“武训”会让众多企业面对社会责任望而却步。
二、资源整合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
前述分析有一个重要的蕴含推论:企业能够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资源理论观点出发,承担社会责任可从物质、人力、技术、声誉等方面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投资理论肯定了企业在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等各类资源进行价值创造的意义。
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不但是所有者的企业,更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其经济结果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从社会责任视角来看,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正符合了企业公民的核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法人”,做一个对社会具有最大价值的“公民”。
三、面向社会责任的企业投融资战略定位
面向社会责任的企业投融资战略,首要的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协同。只有通过社会责任建设促进绩效提升,才能激发企业踊跃投身社会责任建设的热情,进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形成感召和促进。
这就需要为企业创造适宜的内外环境。一方面是内部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经济绩效价值,社会责任仍将是企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外部的社会回应。社会应给予企业宽容和理解,即使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其所获经济效益并不对称,同样值得肯定。
关于什么是社会责任投资,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面向社会责任的投资,或者是具有社会责任色彩的经济投资;另一种是将社会责任建设视作投资,或者说挖掘社会责任建设的商业价值。从内涵上讲,两者是相通的,在一定阶段甚至是重叠的。但现阶段,我认为前者是社会责任投资的扩展,后者是社会责任的局部深化。
面向实务,领先企业应更多思考如何挖掘社会责任建设的商业价值,而号召一般企业对具有社会责任色彩的经济投资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