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新的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常规教学的最大效益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各种地理教学资源,采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地理教学独有的魅力,真正让中学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利用地理插图,善用体态语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寻,深入研究,从而取得满意的效果。地理学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地图。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合理有效的用好地图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例如:学习非洲时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出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其次,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如在讲述“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采用生动的体态语言——“手势法”,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代表实际风向,在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大气运动的原理,增强了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善于提问,探究学习。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如果老师善于提问,所提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既不能过难又不过易,使学生有“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桃子”的感觉;培养发散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与争鸣,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索。在讲授《日本》时,我问:在电视里,我们常看到,中国人喜欢称日本为小日本,日本人却自称是大日本帝国,大家看世界地图,看看那个说法有道理?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说从领土大小来看,真的是小日本。讲到日本的经济时,我问:如果一个国家地少,人多,多地震多台风灾害,资源缺乏,而且在自己挑起的侵略战争中,输了,伤痕累累。同学们猜猜看,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如何呢?为什么呢?这么一问,学生们好奇心来了,认真的去看课本寻找答案。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參与,培养其自学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诸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作业、动手操作、及时复习、课外阅读和质疑问难等等。如“迁移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其次,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主动参与性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如“活动课”就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教师设定或教材中规定的各种问题的课型,其主要形式是课堂上的练习,包括口头、书面、读图填图、观察等练习形式。现代地理教学中引入了演讲课、竞赛课、讨论课、答辩课等新的内容,但其本质仍是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能力,并加强了训练。主要方式有问答练习法、作业练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机会和情境,通过阅读、思考、操作、讨论、竞赛、问答等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体会到参与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都各有所获,这样远比传统教学法中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提高课堂效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件复杂而又艰辛的事情。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一个善于创新的教师,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定能让课堂更高效。(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金桥中学)
利用地理插图,善用体态语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寻,深入研究,从而取得满意的效果。地理学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地图。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合理有效的用好地图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例如:学习非洲时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出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其次,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如在讲述“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采用生动的体态语言——“手势法”,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代表实际风向,在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大气运动的原理,增强了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善于提问,探究学习。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如果老师善于提问,所提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既不能过难又不过易,使学生有“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桃子”的感觉;培养发散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与争鸣,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索。在讲授《日本》时,我问:在电视里,我们常看到,中国人喜欢称日本为小日本,日本人却自称是大日本帝国,大家看世界地图,看看那个说法有道理?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说从领土大小来看,真的是小日本。讲到日本的经济时,我问:如果一个国家地少,人多,多地震多台风灾害,资源缺乏,而且在自己挑起的侵略战争中,输了,伤痕累累。同学们猜猜看,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如何呢?为什么呢?这么一问,学生们好奇心来了,认真的去看课本寻找答案。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參与,培养其自学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诸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作业、动手操作、及时复习、课外阅读和质疑问难等等。如“迁移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其次,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主动参与性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如“活动课”就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教师设定或教材中规定的各种问题的课型,其主要形式是课堂上的练习,包括口头、书面、读图填图、观察等练习形式。现代地理教学中引入了演讲课、竞赛课、讨论课、答辩课等新的内容,但其本质仍是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能力,并加强了训练。主要方式有问答练习法、作业练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机会和情境,通过阅读、思考、操作、讨论、竞赛、问答等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体会到参与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都各有所获,这样远比传统教学法中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提高课堂效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件复杂而又艰辛的事情。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一个善于创新的教师,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定能让课堂更高效。(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金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