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17-01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指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形成融入社会的规范。智障儿童普遍胆小怯弱,不爱说话,缺乏自信,合作与交往能力差。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交往技能,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特殊学校应该通过有的放矢的培养和训练,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及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自我服务或服务他人,从而形成较正确的适应社会的行为技能。
一、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的策略
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存在着妨碍参与人际交往活动的一系列特点,在训练活动中必须注意采取一定的策略。
1.赏识鼓励策略
智障学生往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所以,教师要注意对他们的赏识和鼓励,善于发现其每一微弱的闪光点,鼓励其每一次的主动尝试,赏识其每一细小的进步。要积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交往氛围,要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交往活动的欲望,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进行尝试。
2.关注差异策略
中重度智障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也导致了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群体合作上的明显差异性。在交往训练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异,既要正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又必须充分关注他们不同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充分估计每个儿童的具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效能的优化。
3.游戏模拟策略
游戏是智障学生最喜欢的一项基本活动,群体游戏是培养他们交往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需要群体参与的游戏,或创设一些模拟性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以便克服胆怯心理,激发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产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意识,懂得通过交往与合作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生活需要,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二、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的活动过程,许多教学(尤其是语文)内容直接和交往活动有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乃是学生学习交往与合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经常借助于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语言训练法等,有意识地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模拟菜场、超市、书店、银行、医院等情境中,除了训练智障学生学习使用必要的交往语言之外,还要让他们学习基本的交往行为规范。
2.通过主题活动进行培养
主题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各种不同的主题活动。
3.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培养
交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活动,生活本身就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基本途径。我校智障学生大都住校,宿舍里的集体生活也是他们学习交往和合作的最好课堂。我们有意识地把儿童的日常活动组织并利用起来,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为儿童创设与别人友好合作的环境。可以引导孩子自由组合,自选活动内容,以使他们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同学生活自理能力差,老师就有意识地教他如何求助:“你教我叠被子好吗?”、“你能帮我拿一下抹脚布吗?”等。有时候,学生间发生矛盾争吵了,教师就启发引导他们自己进行解决,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培养
我们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要求每班每月开展一到两次的社会实践。围绕“交通、菜场、银行、超市”等主题,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安排实践项目。这些活动既要求他们有一定的交往本领,又是他们巩固和发展自己交往技能的平台。
5.通过家校联动进行培养
家庭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第一场所,即使儿童进入教育机构之后,家庭依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智障学生同样如此。学校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家校同步教育,以便強化与迁移孩子的合作与交往技能。学校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教学展示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启发他们经常带孩子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购买物品,乘坐交通工具等,以便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交往活动机会,扩大其社交范围;还要提醒家长自己抽时间多跟孩子进行交谈,鼓励孩子学习交朋友,并注意及时赞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交往与合作的效果
1.增强了智障学生的自信心
愉快的交往与合作能提高智障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烈的交往与合作的积极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敢于大胆表现自己。
2.发展了智障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体的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成功的人际交往。我们的交往与合作活动训练对智障学生的个性成长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交往训练过程中,那些攻击性强、行为“霸道”的学生,逐渐变得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了与人分享玩具,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那些胆小羞怯、行为退缩的学生,变得敢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能够参加游戏和需要说话的活动,提高了交往信心,在群体生活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同伴关系。
3.锻炼了智障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能力
我们不仅让智障学生在各种活动过程中有机会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达,还在每次活动之后安排一定的讲述活动,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说自己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其他学生帮助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有了可以自由地讲述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觉得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探寻不同的策略,开展个别化的多元指导和训练,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对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过上较为独立的生活,减轻对他人的依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智障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教学文件选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辅读学校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上海市中小幼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著[M] 主编 杨丽珠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特殊教育》 期刊文章[J] 责任编辑 顾爱玉 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指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形成融入社会的规范。智障儿童普遍胆小怯弱,不爱说话,缺乏自信,合作与交往能力差。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交往技能,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特殊学校应该通过有的放矢的培养和训练,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及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自我服务或服务他人,从而形成较正确的适应社会的行为技能。
一、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的策略
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存在着妨碍参与人际交往活动的一系列特点,在训练活动中必须注意采取一定的策略。
1.赏识鼓励策略
智障学生往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所以,教师要注意对他们的赏识和鼓励,善于发现其每一微弱的闪光点,鼓励其每一次的主动尝试,赏识其每一细小的进步。要积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交往氛围,要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交往活动的欲望,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进行尝试。
2.关注差异策略
中重度智障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也导致了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群体合作上的明显差异性。在交往训练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异,既要正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又必须充分关注他们不同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充分估计每个儿童的具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效能的优化。
3.游戏模拟策略
游戏是智障学生最喜欢的一项基本活动,群体游戏是培养他们交往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需要群体参与的游戏,或创设一些模拟性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以便克服胆怯心理,激发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产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意识,懂得通过交往与合作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生活需要,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二、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的活动过程,许多教学(尤其是语文)内容直接和交往活动有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乃是学生学习交往与合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经常借助于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语言训练法等,有意识地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模拟菜场、超市、书店、银行、医院等情境中,除了训练智障学生学习使用必要的交往语言之外,还要让他们学习基本的交往行为规范。
2.通过主题活动进行培养
主题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各种不同的主题活动。
3.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培养
交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活动,生活本身就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基本途径。我校智障学生大都住校,宿舍里的集体生活也是他们学习交往和合作的最好课堂。我们有意识地把儿童的日常活动组织并利用起来,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为儿童创设与别人友好合作的环境。可以引导孩子自由组合,自选活动内容,以使他们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同学生活自理能力差,老师就有意识地教他如何求助:“你教我叠被子好吗?”、“你能帮我拿一下抹脚布吗?”等。有时候,学生间发生矛盾争吵了,教师就启发引导他们自己进行解决,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培养
我们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要求每班每月开展一到两次的社会实践。围绕“交通、菜场、银行、超市”等主题,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安排实践项目。这些活动既要求他们有一定的交往本领,又是他们巩固和发展自己交往技能的平台。
5.通过家校联动进行培养
家庭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第一场所,即使儿童进入教育机构之后,家庭依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智障学生同样如此。学校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家校同步教育,以便強化与迁移孩子的合作与交往技能。学校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教学展示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启发他们经常带孩子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购买物品,乘坐交通工具等,以便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交往活动机会,扩大其社交范围;还要提醒家长自己抽时间多跟孩子进行交谈,鼓励孩子学习交朋友,并注意及时赞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交往与合作的效果
1.增强了智障学生的自信心
愉快的交往与合作能提高智障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烈的交往与合作的积极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敢于大胆表现自己。
2.发展了智障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体的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成功的人际交往。我们的交往与合作活动训练对智障学生的个性成长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交往训练过程中,那些攻击性强、行为“霸道”的学生,逐渐变得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了与人分享玩具,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那些胆小羞怯、行为退缩的学生,变得敢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能够参加游戏和需要说话的活动,提高了交往信心,在群体生活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同伴关系。
3.锻炼了智障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能力
我们不仅让智障学生在各种活动过程中有机会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达,还在每次活动之后安排一定的讲述活动,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说自己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其他学生帮助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有了可以自由地讲述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觉得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探寻不同的策略,开展个别化的多元指导和训练,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对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过上较为独立的生活,减轻对他人的依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智障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教学文件选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辅读学校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上海市中小幼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著[M] 主编 杨丽珠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特殊教育》 期刊文章[J] 责任编辑 顾爱玉 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