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环节,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充满睿智、哲理、趣味,有强大吸引力的德育课和政治理论学科,但做为任教于高中政治教学近二十年的中青年教师,我却发现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有些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背条条”,对政治课本上的概念原理定义进行空洞乏味的“填鸭式”,“说教式”教学,学生不管理解与否均要全盘接受,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他们的可待续发展,忽略了教育应注重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最终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厌学,教师政治课难上。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吸引力、说服力,完成思想政治课“传授知识一一培养能力一一提高觉悟”的任务,是摆在广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难题。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这才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转变教育观念。为人师表者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明确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明确当前社会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明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型的人才,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明确我们的教育不是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新的课堂改革是课堂教学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对原有课堂教学方法的扬弃,而不是全盘的否定,在我们新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利用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出了和谐的课堂,利用杨思中学校长打的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相信我们的课堂改革会起到催化剂的功能,为我们的教育科研画上浓重的一抹亮色。
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曾明确指出:“每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一句话说明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为之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而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更需如此。教师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战胜“教书”的自我,不将课堂囿于严格的封闭状态,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我们也即将会看到学生化茧成碟的壮美,新的课堂改革将会出现新的精彩!
三、面向全体学生,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大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提高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要求。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去寻找、去分析、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观察、发现、思考、探索的实践中,就能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同时,要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要敢于突破常规,敢于独立思考,从中得出自己的独特结论。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将现代化的多媒体引入课堂,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所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飞跃。而且,这种多媒体教学,能创造思考的情境,制造良好的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把一些静态物景动态化,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能把枯燥无味的问题趣味化。这不仅极大地刺激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想像力,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钻研精神,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自主自觉地学习,化被动创新为一种自主自觉追求创新的心理取向 。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急于放在“下载”高考题目上,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學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一、转变教育观念。为人师表者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明确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明确当前社会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明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型的人才,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明确我们的教育不是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新的课堂改革是课堂教学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对原有课堂教学方法的扬弃,而不是全盘的否定,在我们新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利用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出了和谐的课堂,利用杨思中学校长打的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相信我们的课堂改革会起到催化剂的功能,为我们的教育科研画上浓重的一抹亮色。
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曾明确指出:“每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一句话说明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为之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而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更需如此。教师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战胜“教书”的自我,不将课堂囿于严格的封闭状态,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我们也即将会看到学生化茧成碟的壮美,新的课堂改革将会出现新的精彩!
三、面向全体学生,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大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提高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要求。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去寻找、去分析、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观察、发现、思考、探索的实践中,就能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同时,要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要敢于突破常规,敢于独立思考,从中得出自己的独特结论。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将现代化的多媒体引入课堂,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所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飞跃。而且,这种多媒体教学,能创造思考的情境,制造良好的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把一些静态物景动态化,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能把枯燥无味的问题趣味化。这不仅极大地刺激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想像力,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钻研精神,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自主自觉地学习,化被动创新为一种自主自觉追求创新的心理取向 。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急于放在“下载”高考题目上,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學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