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师生对话的交际语境顺应性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师生对话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师生对话在不断变化的语境中动态地进行。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探究师生对话是如何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
  【关键词】师生对话;顺应理论;交际语境
  【作者简介】王洁(1989-),女,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JZYYYJG 2017G04)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师生对话不同于其他语言现象,在实际课堂中师生地位的不平等、教师提问的方式、学生的沉默等因素都会对彼此的交流产生影响。师生的对话在动态的语境中不断激活对方的认知,其语言的生成、表达和理解都会随着语境、师生间的关系、学生的回答方式等因素进行动态顺应。
  国外最早的师生对话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师生对话的一问一答。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第一次把教学和对话相结合,他认为对话就是教学,对话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助性。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强调“我--你”对话是是平等的主体关系。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师生对话的模式是IRE模式,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辛克莱则提出IRF的模式,即教师诱发学生,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再给予反馈。
  国内有关师生对话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论语》中的对话式教学,从民国以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课堂观察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师生对话的特征和本质,提出提升师生对话的策略。(彭静,2014;张瑶,2016;王伟,2017)
  2.分别对中、小学课堂师生对话作比较,根据师生对话现状提出优化对话的策略。(陳大娟,2016;柳雪倩,2017;阮夕雯,2018)
  3.剖析师生对话的特点、意义及本质,从解释学的角度分析师生对话。(刘万海,2004;李森,2004;沈文敏,2011)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师生对话是课堂对话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课堂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一种言语活动。它以师生间的语言或非语言交流为基础,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情感、知识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构建和习得的一种教学活动。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不难发现,运用顺应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师生对话的研究尚不多见。根据CNKI数据库显示,类似的文章数目仅有数篇。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二、理论基础


  比利时语言学家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这本书中全面介绍了顺应论。他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特征。变异性说明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言语交流的双方在不断变化的语境中协商彼此的语言选择进行顺应,最终达到顺利交流。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语言使用的过程,这四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会选择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顺应,语境和言语的选择都会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的,双方为了达到交流目的强烈性和目的性也随之突显出来,四个方面的顺应是同时的,并且是动态的。其中语境关系的顺应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的顺应涉及到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如座位的安排和布置、师生的动作手势)、心智世界(师生的心理状态等)和社交世界等因素,语言语境的顺应指上下文的顺应。师生对话不同于其他语言现象,师生在变化的语境中不断激活对方的认知,师生对话的生成、表达和理解都会随着交际语境进行动态顺应。

三、研究方法


  1.被试者。本研究采用抽样方法,选取了被录制的52例对话。其中女教师6名(年龄在30-50岁之间),分别与英语、小学语文、体育、小学数学专业学生产生33例对话;男教师2名(年龄在30-50岁之间),分别与计算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产生19例对话。
  2.研究工具。本研究使以52例师生对话为基础,将师生对话语境顺应四个方面的数据录入SPSS17.0,对师生对话进行了定量分析,这有助于师生角色之间的定性分析。

  表2卡方检验显示,P=0.0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中职院校教育体系中,英语教学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教学。因此重视起中职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趋势。而在慕课(MOOC)教育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就需要中职英语教师积极应用慕课技术,充分发挥慕课优势,改变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以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现象,最终促进中职英语教育的
【摘要】传统的翻译观要求最大化的削弱译者对原文的影响。而斯坦纳提出翻译的四个步骤:信任、进攻、吸收、补偿,以及表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源语与译入语达到平衡。而又由于译者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自身文化素养等因素都会使其对原著有不同的理解,使其翻译的作品带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隐形”是不可能的。本文通过对《诗经》两个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者的历史背景,文化素养
【摘要】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领军人物,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等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强化陶行知思想和教学的融合研究意義重大。本文在阐述陶行知思想应用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陶行知思想来构建初中英语有效课堂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陶行知思想;有效课堂;生活化教育  【作者简介】王剑峰,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尚湖中学。  长
【Abstract】Nowadays, as the rise of concern about the business ethics of the companies, whether the business activity is ethica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ethical issues can arise in many areas of
【摘要】间性理论在现代哲学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有一些相关的学者把这一理论引入到了教育的领域当中。在当代,如果想要使大学英语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对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而间性理论在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在间性理论的视域之下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及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间性理论;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  【作者简介】吴芸,湖北警官学院
【摘要】随着中职生的大规模扩招,中职英语教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创造的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策略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策略的优势,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情境教学的优势,提出中职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及中职英语教学
【摘要】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薄弱的环节就是写作教学。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策略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呢?本文分析了问题的症结,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且已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写作教学;创新;模式;策略  【作者简介】黄微,天津体育运动学校。一、前言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中考对写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写作能展现学生从单词的拼写到语法结构,从遣词造句
【摘要】对于英语这门学科来说,教学的核心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限于对单词、句型、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还应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引导学生通观全篇,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层次,关注语篇体裁,还要注重融入语境,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小学生英语语篇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这就需要老师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将创新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使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素养的不断提升。本文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运用的误区入手,探讨了巧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实践策略,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黄捷侦,广西靖西
【摘要】本文针对国才考试损发展的客观趋势,从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研究了以国才考试为导向,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希望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本文首先从教师与学生缺乏一定的互动性、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从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智慧教学、 “国才考试”反哺教学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