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文章通过将SNP模式与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寻找证据、分析归纳、推理演绎、解释自己观点、合理反驳他人的科学论证能力,初步构建了将SNP模式应用于科学论证能力培养的教学流程,并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为例,探讨了该教学流程的应用及SNP模式在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SNP模式;科学论证;中学物理;热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进行到“电磁复合场”部分时,笔者以“磁流体发电机”为背景,将电磁场常见知识点、电路及能量转化、宏观微观联系等相关问题串联起来,完成了一堂综合性的电磁学复习课。学生通过对熟悉情境的积极思考,对所掌握知识的多方位运用,可以纵横贯通,加深对物理规律本质的理解,提高自身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介绍该堂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磁复合场;磁流体发电机;宏观微观结合;核心素养
摘 要:物理概念关联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科核心概念。本文以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关联为例,给出了一条基本路径:1.从分析基本概念的主题划分;2.分析概念引入时的类比关联;3.概念定义式的数学关联。旨在培养学生物理概念关联建构的意识。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概念关联;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7-0012-2
摘 要:2016年河北省中考第37题力学综合计算题以斜面为载体,融合了功、功率、速度、效率等多个知识点,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对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是否到位,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本文分析了此题的两种正确解法和几种错误解法,并总结出试题对今后学习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考;力学计算;功;机械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
摘要:本文以《探究自由落本运动》为例,提出了一些争取高效课堂与探究式教学模式兼顾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7(S)-0009-2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因而,新课堂要求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尽量避免过去的“满堂灌”和“被动接受”。然而,在实际
我们认真观察或回忆在厨房里做饭、做菜时的情景,会有很多的物理现象。 就厨房中的部分物理知识分析如下: 1 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刀切菜时变钝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刀面较光滑,是为了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菜与刀之间的摩擦。 (3)手拿菜刀切菜时,刀不会从手中脱落,因为手和刀把间存在摩擦力。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
摘 要:功能关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过多,脱离学情,课堂教学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培养核心素养应该是在吸取已有的教学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是在有效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过程。 关键词:功;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8-0079-2 1 教学目标最初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物
摘 要:“科学思维”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本文以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动量守恒定律”试题为例,分析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注重不同科学思维水平的进阶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能力品质。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进阶应用;高考题;动量守恒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传感器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与传统实验相结合,能够对物理教学演示实验进行拓展。在传感器演示实验中,注意传感器这一教学素材的呈现,帮助学生认识传感器,体会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增强学生的物理经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结论。 关键词:传感器;演示实验;拱形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4-0025-3 1 基于传感器的教学演示实
摘要:文章以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五节《水资源和水循环》为例,从课前调查、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与反思三个方面探讨了在STS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关键词:STS;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8(S)-0027-4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且将
摘 要:将一张图片竖直放入水杯中,从水面向下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图像;当把图片放于一透明袋中再置于水中时,图像却消失了。原因是来自图像的光线先经过透明袋子内空气到水的折射,使得射到杯子中水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折射角变大了,发生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范围与不同分界面间的夹角也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全反射;折射率;图像消失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