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49099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国际上举办了一次‘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我国20所学校的1300名选手参赛,只获得了一个带鼓励性、安慰性的纪念奖,太另人心寒!为什么我国学生的作品如此苍白无力,如此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呢?这难道不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汗颜?长期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导致了我国建国50多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导致我国科技创新力、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当我看见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真的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不是教育的失败吗?形式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顺利转变,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正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启发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映。数学课程新政策具有民主性、发展性、开放性的特点。新课改倡导“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变化无形中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启发式教学正是在这变革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最佳教学方式。
  二、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由于少年儿童较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因而具有远比成年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长期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不能或不易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启发式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现在的数学课本中的例题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叙述,而是用相应的图片辅助,学生在学习时必须仔细观察,自己寻找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力会更加敏锐,判断会更加迅速准确,教师也可以“教其不知,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使教学更有效。
  三、启发式教学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与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和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教学认识过程就整体而言也应遵循这一辩证的途径。但教育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它既具有认识过程的共性的一面,也具有其个性的一面。过去的教学理论往往忽视了教学认识过程的个性,习惯性地从具体的感知开始学习数学中的概念、原理,这样很容易造成流于形式、浪费教学时间、降低学习效益等不良后果。而启发式教学则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与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条件下,越过具体的感性认识环节,直接进行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
  四、启发式教学既重视培养收敛式思维,又重视培养发散式思维
  我们过去的教学侧重学生接受和记忆书本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收敛式思维,使得学生很难突破自己已有的或教师的思维方向和知识圈的限制,从而使学生很难有创造性。而今天我们要开展探索创新的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重视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使学生突破已有知识的封闭,在学习和钻研的过程中能够创新。并且启发式教学又巧妙地以收敛式思维为基础显现发散式思维的创造性,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综合利用它们的优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启发式教学力求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就是“猫”,学生就是“老鼠”。“老鼠”见了“猫”是怕得不敢言语,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教师教完了,学生就学完了,学生像个呆子似的,没有疑问,没有反馈。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的一出独角戏。而启发式教学创设了“愤”“悱”情境,即以一系列的启发过程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预言而未能”,使学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既紧张又活泼的境地。学生积极的思维、师生融洽的关系以及双方默契的配合能够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的微笑提问、学生的大胆回答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中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靠凑十法来计算,可是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如果此时教师对学生大发雷霆,则会适得其反。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给予耐心的解答,通过举例详细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深深的爱,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六、启发式教学组合了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
  合作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个人之间相互协作,以期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口算,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我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口算抢答的比赛。因为学习方式是学生们喜欢的,学生们都踊跃参与到比赛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口算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谈对某种问题的看法时,一个人的思维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开展“调查本区的商品价格”等活动时,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这时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从而顺利、正确地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式教学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小组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发挥了集体的力量。
  七、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跑线
  当今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并不断融合的时代,竞争充斥在各个角落中,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意识就会被时代淘汰。启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能使学生从小接受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为学生将来走上竞争社会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还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时期,呈现出不成熟的状态。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教学规律的反映,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心理依据,同时也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宋士杰.导法精选.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3.
  [2] 郭根福,陆丽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可是,有些学生一到上作文课时就开始烦恼,看着教师写在黑板上的题目,咬着笔杆呆坐半天,还不知写些什么才好。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缺乏文字表达能力和抓不住作文技巧的缘故。  那么要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三多”“四到”做起。“三多”就是多读、多写、多修改,“四到”就是眼到